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育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思考

2018-05-15王忠华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英语教育培养策略

【摘要】英语与汉语隶属两个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受到母语文化影响,从而影响着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跨文化意识在当前外语教学中所受到的重視度已经逐渐提高,但许多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缺乏足够认知,导致英语教学成效甚微。鉴于此,文章将从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出发,进一步提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王忠华,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

基于全球化背景之下,英语这门语言使用极为广泛,对于强化国家间的沟通交流极为重要,在中国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中西方的生活习性和人文地理等方面带有较大差异性,中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若是学生对中西方文化意识缺乏认知,显然会阻碍英语的交流沟通。而就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阻碍根源仍在于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所致。所以,若想实现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如何来培养初中生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师所需着重考虑的一个课题。

一、初中英语教育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不管学习哪一门语言,若是缺乏对这门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的理解,很容易会导致“笑话”现象发生。汉语是东方文化,而英语则是西方文化代表,显然带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许多困难。此时,教师若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便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并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第一,学习英语的目的,实际上还是为了加强异国之间的沟通联系,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国家的语言承载着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不管什么样的文化也都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若是对这些语言背后的文化缺乏认知和了解,显然不利于提高这门语言的应用能力。学生学习英语,只有充分把握了英语背后的西方文化,才能避免英语水平的提高遭受限制,才能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第二,基于全球化背景下,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现代教学中,英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受到汉语文化思维的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高低不一,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极具现实性意义了。许多学生只是纯粹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英语,且“中国式英语”也时常在学生的英语作业中出现,这些问题得产生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若是再不重视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将会极大阻碍着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培养跨文化意识极为重要,但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些许问题,而导致跨文化意识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第一,教师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缺乏足够认知。当前部分英语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意识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特别重视升学率的学校,在教育上仍旧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其他能力的培养则退居次要地位,甚至是过分追求高分,使得许多学生成为了“考试机器”。此外,因为考试中分数所占比例较高的仍是阅读与听力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也是更加注重这几个方面。

第二,较之其他学科知识教学,文化教学明显带有特殊性。初中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展开跨文化教学时,实际上并不具有充分性,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使得学生难以充分接触到英语的文化背景,自然不利于加强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因素培养实际上是可以贯穿英语教学环节始终的,小至一个单词、短语,大到一个长句、整篇文章。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注意,让文化教学更具充分性,让跨文化意识培养渗透到教学各个角落。

三、初中英语教育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策略

1.词汇中挖掘文化意蕴。作为语言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成分,词汇可以说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一个部分。因为中西文化差异大,很多时候一个词汇在另一门语言中是缺乏相对应的词的。例如中文中的“太极”“江湖”“仁”等,在英语中就难以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同样的,英文中的hippie也难以找到相应的词。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重视挖掘词汇的文化意义,来帮助学生准确认知词语的意义,并学以致用。此外,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文化意蕴也带有差异性。

如:教学dragon这一单词时。龙可以说是中国的一种文化形象。中国人皆以“龙的传人”自居,且龙又是吉祥的象征,带有神通广大之意。但在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是一种形似蜥蜴,会喷火,象征着凶恶、贪婪、残酷的禽兽,可以称得上无恶不作。dragon在西方中指的是“凶恶、残暴的人”。由此可知,中西方文化带有明显差异性,所以教师教学中便要重视对这一文化的教学。借以对词汇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对于“龙”这一生肖有了更深的了解认知,了解到国家对于这个社会人民所寄托的美好祝愿。有的学生在了解这一文化差异之后,甚至会各自“取笑”对方是the great dragon,这无疑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该词汇的认知和应用。

又如,国人介绍自家妻子时,往往是以爱人称呼。而英文翻译过来也是“lover”,但这一单词对于西方人来说,大都包含“情人”之意,更多的是表达情感之意。所以若是没有充分了解文化差异,显然会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醒学生对词汇含义多加辨析,不要望文生义,而是要深入探究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才能将所学的词汇彻底吃透、读懂。

2.情境中感受跨文化意识。英语是学生学习的第二门语言,长期学习汉语的情况下,学生英语思维自然会受到干扰。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跨文化意识培养,强化学生对于中西文化的敏锐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创设相应的情境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西方文化意识。

例如,教师教学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参加聚会的情境,并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型If sb. do等新句型来展开表演。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既能活用所学句型,也能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西方一些关于聚会时,不同于中国的礼仪行为。又如,在讲解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时候,教师还可让学生扮演游客和导游,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情景,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关语法运用。通过创设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更愉快地投身于英语学习之中,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快乐地学习。且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于英语的每一个语音、语调也能把握得更加准确,从而实现英语应用交际能力的提升。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西方文化意识,教师还应当运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如圖片、音视频等等,借助这些辅助工具,将学生引入一个更具真实性与生活性的语言环境之中,从而有效地弥补教材文本的不足之处。

3.节日里体悟西方文化。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莫过于节日文化。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借此来为学生介绍相关的节日文化背景,让学生深入感受西方文化的节假日庆祝内容与方式。例如,教学Halloween时,教师便可据此对中西方的传统节日进行介绍,如西方文化便有Easter Day(复活节)、Christmas(圣诞

节)、Thanksgiving(感恩节)等等,中国则有Spring Festival(春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等等。尤其是对西方的圣诞节,学生似乎有着极大的热忱,教师在进行中国文化节日知识的讲解传播时,还可适当融入西方的节日文化。例如,教师可以在平安夜、圣诞节来临前夕,将小型圣诞树摆放在讲台上,并在英语文化角的四周贴上关于节日的祝福语等,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待学生进入节日氛围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播放关于节日的相关图片、视频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为学生讲述关于接受圣诞老人礼物的方式,中国送礼有礼尚往来一说,且在接受礼物时总要推托一番,一般接受礼物也是客人走了之后再拆开。西方则是大方接受礼物,并表示自己的谢意,当众拆开礼物并表赞意。通过节日文化的普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来感受西方节日的特殊文化,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忱也极为关键。

此外,教师也可在特定的节日里来举办英语晚会,如元旦,让学生在良好的英语氛围中学习英语文化。教师还可课余时间或社团活动时播放一些英文电影或是其他短片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影片中西方国家所呈现出的各方面文化,以及片中人物语言表达时所呈现出的神态表情、动作等。通过这样直观式的对比观察,学生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更能有所领悟,也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英语的情感体验。

四、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既能加强学生与英语文化的亲密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使英语教学更具灵活性和趣味性。所以,英语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通过挖掘词汇中的文化意蕴,创设跨文化意识情境,让学生感受文化节日差异,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思维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颖.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J].师道·教研,2016 (4):108-109.

[2]方翠荣.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12):110-110.

[3]王司晨.浅谈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育的培养[J].读书文摘:中,2016(11):50-50.

[4]刘瑞.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6):52-52.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英语教育培养策略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