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2018-05-15刘廷臻
刘廷臻
[摘要]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价值。方法 于2016年4月—2017年5月选择来该院就诊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程度的对比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程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接受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治疗的病患,开展护理干预方案,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2(b)-0132-02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之为脑梗死。常见的病因有脑部血栓的形成或者闭塞、椎动脉或者颅外颈内的动脉出现狭窄、脑中的冬眠出现栓塞等情况[1]。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病症。其临床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消瘦、身体疲乏无力、肥胖速度较快等。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危险的一个因素,病症的复杂性更为突出。因而,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增加了更高的难度。经临床研究发现,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为了分析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情况,该文择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开展护理干预了,得出心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收治的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重症患者:现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的女患者为20例,男患者为40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57.19±7.77)岁;对照组患者的女患者为13例,男患者为47例,年龄为42~67岁,平均年龄为(56.48±8.10)岁。患者以及家属对该次实验知情同意,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依实际的病情开展脱水、血糖调节、抗感染、降低纤酶等常规性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除了实施常规性护理外,还加入了护理干预方案。
①健康宣传教育护理干预。护士人员每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如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的病因、发展及预后的相关规律,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认识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正视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同时,护士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与年龄,进行有针对性的缺血性脑卒中与糖尿病的讲解,尤其是针对缺血性脑卒中与糖尿病、新肾功能的损害、皮肤的感染等之间的关系予以细致的讲解分析,对以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控制予以细致的讲解,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治疗的重视程度。此外,护士人员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测血糖方法的演示,并嘱咐患者关于日常饮食、语言功能与肢体的康复性训练相关注意适宜。从而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全方位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做好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治疗与护理的心理准备;②心理护理干预。每周必须聘请专业的心理指导师,对患者予以2次的心理指导护理。由专业的心理指导师对合患者予以心理指导,让患者能够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克服的负面地方心理作用,让患者能够拥有一定的自我心态改善与情绪调节的能力。针对患者所存在的胰岛素长期治疗的心理误区予以及时纠正,要依据患者实际的胰岛素治疗心理误区与心理特点,向患者详细的介绍关于胰岛素治疗的根本目的、基本方法与相关注意事项等,可利用多媒体工具向患者展示糖尿病的防治录像,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干预护理。同时,基于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病症的复杂性,临床治疗的周期较长,且恢复较为缓慢,甚至有些患者会产生相关的后遗症。这对于广大的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剂毒药,饱受身心上的打击。那么,为了能够帮助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走出心理阴霾,迈向一方晴朗天地,除了每周2次专业的心理指导外,还需要护理人员日常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引导。护理人员需要实时的与患者家属予以高质量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治疗环境。在护士人员与患者家属密切的配合下,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以避免出现对患者过渡的保护或者过于放任等情况。护士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以耐心倾听与情感疏导的形式給予患者以情感的抚慰,让患者能够缓解心理压力、舒缓消极情绪等;③饮食护理干预。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的患者,多数都会存在着吞咽困难症状需要进行鼻饲。因而,护士人员需要保证对患者定时、定量的鼻饲,以防止出现空腹的低血糖或者餐后的高血糖等情况。同时,还需要依据患者标准的体重及实际病情、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科学的估算出患者每日所需的实际热量,遵循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盐等基本原则,予以合理的营养搭配;④血糖控制护理干预。遵医嘱指导患者科学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实时掌控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同时,依据患者血糖的实际情况,进行胰岛素用量的增减。若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可适当的指导患者食用一些饼干或者馒头。若情况较严重,可以注射50%的葡萄糖予以补糖;⑤脑梗死护理干预。遵医嘱依照实际的护理康复性训练的计划,指导患者自主进行各项功能的康复训练;⑥出院指导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前,护士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保障饮食的合理性,遵医嘱按时用药,积极开展原发病的治疗,控制好血压,坚持血糖的测量,定期来院进行复查,若出现了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来院就诊等。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②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③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的对比,可以得出观察组的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SDS为(33.45±4.73)分,SAS为(32.13±4.81)分;对照组患者的SDS为(51.31±5.83)分,SAS为(52.01±4.12)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6%,其中不满意度为2例(3.33%),基本满意度为20例(33.33%),满意为38例(63.33%);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67%,其中不满意度为14例(23.33%),基本满意度为16例(26.67%),满意为30例(50.00%)。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是内科最为常见的病症[2]。糖尿病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糖尿病不仅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几率增加,高血糖更会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基于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的复杂性,常规性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的临床护理需求。那么,通过护理干预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临床护理当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为患者提高高质量的临床护理,还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属予以健康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搭配、血糖控制、脑梗死护理、出院指导等,为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的患者开展全方位的临床护理[3],让患者能够走出心理阴霾,走向阳光,树立对抗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高效的治疗。同时,还可以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针对患有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的病患,实施护理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廷翠.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19(22):165-166.
[2] 刘永华.对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18(6):106-181.
[3] 赵琳.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20(5):184-186.
(收稿日期: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