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8-05-15夏钦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甲组病患脑组织

王 清 夏钦平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临床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发病率较高[1]。对重症高血压病患来说,有并发脑出血的风险,如不采取及时治疗,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有致残及死亡的较高风险。重症脑出血患者,在ICU的密切监护及进行循环、呼吸支持的保障下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2]。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4月-2017年10月间本院接诊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90例,其中,有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在 34-78岁的范围之内,平均(55.21±6.17)岁;出血量在 42.3-182.4ml的范围之内,平均(75.2±19.3)ml;GCS 评分在 3-8 分的范围之内,平均(4.4±1.0)分;小脑出血者,8 例;脑叶出血者 10例;基底节区出血者53例;下丘脑出血者19例。根据不同的出血时间对所选病患进行分组:甲组的出血时间≤3h,乙组的出血时间为≤6,丙组的出血时间≤12h,各组均30例。对3组的年龄和GCS评分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该90例患者GCS评分<8分,为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在术前均已行气管插管术,并在1小时内完成相应急诊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肿情况和出血量,为其选择一种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详细如下:对于小脑出血大于10ml亦或者是幕上血肿为40-70ml的病患,通常选择对其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经侧裂入路进行分离直至血肿腔,对血肿进行彻底的清除;显微镜引导下进行充分止血处理,并将止血纱布规范化的贴于创面上;手术结束后,按要求留置引流管。对于幕上血肿超过70ml的病患,需选择对其进行开颅清除血肿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于距离血肿最近的部位经脑沟入路分开脑组织,直至血肿腔。彻底清除血肿并严格止血后将止血纱布贴于创面上,并留置引流管。针对血肿破入脑室的病患,行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治疗。针对脑室出血病患,选择单侧亦或者是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外引流术,同时于置管后冲洗血肿腔,予以轻度负压引流治疗。三组病患在手术结束后都辅以抗感染、营养支持、止血与脱水等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纠正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标准[2],对三组的临床疗效作出评估,详细如下:(1)Ⅰ级,术后患者生活完全恢复正常。(2)Ⅱ级,术后患者能独立生活亦或者是生活部分恢复。(3)Ⅲ级,术后患者能在他人的帮助下扶拐行走。(4)Ⅳ级,术后患者有意识,但处于卧床状态。(5)Ⅴ级,术后患者为植物生存状态亦或者是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 SPSS20.0 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据表1中的数据显示,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乙、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三组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表[n(%)]

3 讨论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半为中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发病时多为一次性出血[3]。时间20-30min内,但6h后会出现血肿并逐渐扩大,随着血肿压迫时间延展,周围脑组织损伤,增加致残率及死亡率,患者发病6小时内不能进行手术治疗,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脑功能不能正常恢复,愈后效果不理想,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尽可能早期实施手术,改善患者愈后,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检验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的出血量及出血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有报道称,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的6h之内采取最恰当的手术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其死亡风险,提高预后效果[4]。

临床上,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由于病情变化速度快,有条件均应及早手术,围术期重症监护室呼吸、循环的支持是提高治疗效果及降低并发症的有力保障。随着CT检查的普及和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可穿刺吸除血肿,有创伤小、便捷等优势,备受青睐,但穿刺吸除血肿不能有效止血,只能确定无活动出血时才能进行,对于大量出血应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但手术对脑组织创伤较大,仅能提高重症高血压出血患者生存率,术后并发症高。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出血急骤诱发脑疝,后期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即便手术成功,患者也会有严重的后遗症。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组织缺血、缺氧、水肿越严重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脑组织损伤。Naiizama[5]等研究表明发病早期手术治疗患者愈后较好,因此脑出血后较短时间内清除血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此研究结果表明,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乙组和丙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对其施以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效果,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吕记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131-132.

[2]余鹏飞.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2):53-55.

[3]王青山,闫金伟,刘道兵等.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7):81-81,82.

[4]李志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34-35.

[5]Naiizama H,Suanki J.Stereotaction aspiration of Putaminal bemorr-hage a double track aspiration technique[J].Neurosury,2008,22(3):432-438.

猜你喜欢

甲组病患脑组织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