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2018-05-15杨成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短暂性中层脑缺血

杨成珠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云南临沧677000)

短暂性脑缺血指的是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不足而造成的大脑缺血症状,患者会出现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通常在症状出现1h内即可缓解。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主要为老年患者,复发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造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甚至会造成患者脑梗死。因此,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要积极采用药物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1]。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是治疗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用药物。对此,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发作持续时间:<2min者16例,2~30min者18例,>30min者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患者年龄在35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61.7±13.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 12例,女 8例,患者年龄在36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61.4±14.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2]。阿司匹林(生产企业: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H20050059)治疗,用法:每次100mg,每天让患者口服1次。7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对患者疗效进行统计比较。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3]。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生产企业: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J20030047)治疗,用法:每次 20mg,每天让患者口服1次。7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对患者疗效进行统计比较。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疗效标准为:如果患者体征在1d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30d内没有再次发作,则为显效;如果患者体征在2~3d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30d内没有再次发作,则为有效;如果经过本次治疗,患者体征没有得到改善,则为无效。(2)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如果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区域内膜中层厚度在1.1mm以上,则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法,对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所有研究结果,均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应用 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应用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有效率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中,10例患者为显效,9例患者为有效,1例患者无效,本次治疗有效率为95.0%(19/20);观察组患者中,6例患者为显效,9例患者为有效,5例患者为无效,本次治疗有效率为75.0%(14/2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变化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缩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浓度变化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血脂浓度变化情况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指标降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变化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变化比较 (±s)

分组 例数(n)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m) 斑块面积(mm2)观察组对照组P值20 20治疗前1.6±0.8 1.7±0.8>0.05治疗后1.2±0.1 1.4±0.4<0.05治疗前26.9±8.9 27.1±9.1>0.05治疗后17.7±3.1 22.4±5.9<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浓度变化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浓度变化比较 (±s)

分组 例数(n) 甘油三酯(mmol/L) 总胆固醇(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观察组对照组P值20 20治疗前2.9±1.2 2.9±1.1>0.05治疗后1.9±0.2 2.5±0.8<0.05治疗前5.8±1.4 5.8±1.5>0.05治疗后4.1±0.3 4.96±0.8<0.05治疗前4.9±0.9 4.9±0.9>0.05治疗后3.4±0.2 4.1±0.6<0.05

3 讨论

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其中,短暂性闹缺血较为常见,发病病程短而急促,容易反复发作,老年患者数量居多,患者一般伴有高脂血、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需要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4]。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对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其中,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抑制血栓素A2生成,同时还具有降低环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因此,能够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5]。阿托伐他汀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具有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根据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以采用联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的用药治疗方案,有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各类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韧,赵桂梅,崔丽颖,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全脑血管造影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499-1501.

[2]郭梅,GuoMei.脑心通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抵抗 108 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0):129-131.

[3]方央.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6例观察[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27(2):183-184.

[4]许航,冯敏,寿广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1494-1496.

[5]许风雷,李翠萍,热依汗,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3(13):32-33.

[6]崔莉红.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7):108-110.

猜你喜欢

短暂性中层脑缺血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