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

2018-05-15袁彩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硬化动脉护理人员

袁彩虹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云南临沧677000)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脏器功能降低,血管弹性下降,加之缺乏运动,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机体代谢率下降,过多的脂肪积聚体内,血脂浓度升高,致使血液中血小板聚集力增加,血小板、血脂等物质聚集沉积在血管内皮下,形成粥样硬化,损伤血管内皮功能[1]。本次研究通过两组患者血脂、血压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变化情况,论证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65~83 岁,平均年龄在(73.2±1.5)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65~85岁,平均年龄在(73.8±1.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6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经临床确诊,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2)排除患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排除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本次实验征得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协议。

1.3 方 法

1.3.1 对照组 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血压监测以及相关临床检查数据给予患者常规降压药,并定期测量患者血压、血脂变化情况。

1.3.2 实验组 32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了解个体患者一般资料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职业、文化程度、日常饮食习惯以及作息规律,结合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向患者讲解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生原因,并向患者讲解其危害,从而纠正患者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错误认知。(2)环境干预:老年患者普遍自主能力降低,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平均每4至5小时巡视一次,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病房温湿度,每日按时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清新,为患者住院诊疗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列举成功案列等方式给予患者精神支持,耐心倾听患者心理诉求,鼓励患者通过看书、看报纸、听广播等方式缓解其内心压力。(4)饮食干预: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加每日饮水量,并对腹部进行按摩,防止便秘。(5)运动干预:对于病情较轻,个体患者身体素质尚可的患者可通过慢跑、快步走等形式锻炼心肺功能,对于病情较重,个体患者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可鼓励其在室内通过散步、做健身操等形式进行积极锻炼。(6)用药护理:向患者讲解药物用法用量,并在药品包装上标注药品用法用量,防止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出现未遵循医嘱用药,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应观察个体患者临床症状,防止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血压变化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后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100分至80分为十分满意,60分至79分为满意,40分至59分为较为满意,4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较满意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 t检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其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 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血压变化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脂、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观察比好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9%,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s)

例别 例数(n)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32 32干预前8.56±2.14 8.49±2.13 2.024>0.05干预后4.63±1.07 5.83±1.68 2.020<0.05干预前5.52±1.56 5.59±1.49 2.017>0.05干预后1.66±0.23 2.36±0.88 2.016<0.05干预前7.56±1.14 7.49±1.13 2.071>0.05干预后2.93±0.57 3.63±0.88 2.041<0.05干预前158.5±12.5 157.9±13.4 5.364>0.05干预后117.6±5.6 134.6±10.8 2.174<0.05干预前114.7±9.2 113.9±9.1 2.164>0.05干预后81.5±4.7 93.4±7.9 2.146<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内皮损伤,以上病理改变的发生与个体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均具有紧密的联系,动脉血管为高血压损害的常见靶器官,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2]。综合性护理主要是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住院环境、饮食、运动等多方面护理,从而提高个体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以及对自身疾病的重视[3]。老年患者普遍自主能力降低,因此给予老年患者综合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可给予个体患者临床住院诊疗充足的安全感,从而增强医护之间友好医患关系的建立[4]。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在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可出现忧虑、悲观等负面情绪,部分老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临床治疗积极性不佳,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个体不良情绪的发生[5]。本次研究显示给予综合护理的患者血压、血脂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稳定个体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依群.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4(5):574-576.

[2]张洋.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228-229.

[3]苏艳.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护理中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2):195-196.

[4]池连淑.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远期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0):1316-1319.

[5]韩月.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4):100-101.

猜你喜欢

硬化动脉护理人员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