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经济技术“三驾马车”常态化运行体系的构建
2018-05-15杜称心
文/杜称心
职工经济技术活动是提升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活动过程中,如何创新载体,构建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是各级工会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淑村矿提出了构建以“技术创新、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为支撑的“三驾马车常态化运行体系”,并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当前职工经济技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实践中,大淑村矿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创新工作室、合理化建议、五小成果征集等等,但在实际运行中,创新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
(1)创新工作室多由某一位创新能手负责,作为具有某一专业特长的技术能手,不一定具有综合性的或跨专业的创新应用能力,创新成果应用面较窄。同时不能连续推出创新成果,并与生产急需的创新脱节,此时创新工作室就成为创新职工的荣誉室,或激励其他群众创新的一种手段,实用性降低。
(2)创新方面缺乏资金支持。首先创新成果研发本身需要资金支持;其次创新成果需要奖励资金的长期支持;再次,推广应用后产生的效益需要资金奖励。这些方面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机制是不能确保创新工作的长久生命力的。
(3)成果转化意识不强。一方面各单位创新成果研发后推广应用的渠道不畅,缺乏有效的推广应用形式。另一方面成果申报专利的意识不强,职工申报专利既不懂申报程序,也无精力办理相关的申报手续,同时许多职工也缺少申报审核相关资金。
2.技术比武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比武是当前激发职工学习技术热情的有效手段,目前各单位主要采取一年或两年一次集中进行,但是实施过程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参与面有待扩大,比赛频率有待提升。各单位参加比赛的职工主要集中在几个技术重点人身上,同时间隔时间长,临时学习、突击上水平的多。结果很容易造成高手水平更高,而普通职工受益不多,普惠效果不明显。
(2)重心仍要下移。比赛越高级,规模越大,越受各级组织重视,车间级比赛组织少,参赛少,规模小,影响小。大赛重视,小赛轻视,但是越是基层活动才越有影响力和生命力。应该把日常的比赛放在车间一级,形成常态化,纳入绩效考核。
(3)与国家级大赛结合不紧密,题库不够标准。各单位采用自己单位题库里的题目或临时出题,标准不够高。操作项也多是与常用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缺乏高新技术掌握情况的考核。
3.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多数企业的职工培训是以讲为主,间或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录像,实物培训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但大多实物培训注重的是日常应用,离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要求仍有差距。同时培训也不频繁,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强,实物培训不实,流于形式。
其次,培训多是教育部门来讲,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没有利用好,比如技术状元、劳模的这些资源没有利用好,缺乏合理的形式来开展相应的活动。
再次,部分单位存在日常培训与上级的安全考试相关度低、考试与上级不联网、考核具有局限性、职工兴趣不大的问题。
二、“三驾马车”常态化运行体系的具体内容
在综合考虑三项重点工作的利弊后,大淑村矿尝试建立“三驾马车”综合运行常态化机制,这套机制突出的是“常态化”,关键在于综合运行。
1.职工技术创新常态化机制
(1)成立创新工作室团队,团队创新常态化。充分利用全国技能大师和劳模的影响力,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创新团队。以技能大师和劳模为带头人,以基层各单位创新能手和技术尖子为成员,成立若干创新团队。重点专业为主、相关专业为辅,以各专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为突破点,实施点题攻关,团队研究。既保证了创新成果急生产所急,又保证了创新成果顺利产出和全面推广。克服了技术创新工作室不能连续产出的弱点。另外,创新团队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推广创新成果培养青年人才。
(2)设立创新基金和专项奖励,创新成果征集、推广常态化。受全国劳模李水龙把创新奖励捐出作为创新基金的启发,大淑村矿把上级拨付的部分专款、劳模捐款和工会部分资金用来设立了创新基金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专项奖励项目。工会每月征集创新成果,只要有价值就给予奖励。在初选的基础上,每季召开创新成果推介会,由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基层单位技术主管现场投票,评出优秀创新成果,现场给予颁奖。同时所有优秀创新成果结合效益产生情况,申报公司一级和矿科技创新成果,年末再次给予创新奖励,极大地激发了职工“万众创新”的积极性。
(3)积极推广和申报专利,确保成果转化常态化。大淑村矿利用创新成果推介会这一有利方式,积极推广创新成果。为了确保成果直观,帮助创新人员制作模型、设计课件,直观形象,易学好用。组织专门人员为职工积极跑办、申请专利,相关费用由矿工会支付,让职工深切感受到国家专利其实并不遥远,创新成果转化原来如此简单。
2.职工技术比武常态化机制
(1)实现本级工会技术比武常态化。把年度技术比武改为月度技术比武,全年每个工种矿级比赛不少于2次,每月举办3~5个工种,做到月月有大赛,把比赛工作常态化,赛完一次总结表彰一次,冠军不再参加年度内其他场次比赛,这样让职工也看到了夺冠的可能,参赛更有积极性。另外,各区科重点工种参赛人数达到20%比例或相应人数,可以升级为矿级比赛,由基层单位组织进行,工会派人进行指导,命名和奖励由矿工会来进行。这样,基层举办大赛的积极性提高了,比赛场次也增加了,职工兴趣也提升了。
(2)实现车间级技术比武常态化。技术比武比的是职工的技术,车间工会比的是组织能力。把车间级技术比武纳入绩效考核,同时纳入年度KPI考核,每月开展情况直接与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工资挂钩,确保了车间级技术比武的常态化。
(3)实现对接国家级大赛常态化。注重职工技术比武水平与国家级大赛考核的一致性,在采购相关书籍和题库供职工学习后,与有关部门结合接入公司的题库系统,采用与国家级题库相似的公司题库作为日常比赛题库,理论考核现场出分,确保了公平公正,也提升了职工对上级大赛的适应性。
3.职工技术培训常态化机制
(1)实物培训常态化。实物培训是大淑村矿的品牌工作。大淑村矿建立了每周组织一场实物培训的常态化培训,由工会组织,技术员或技术能手进行教学。为了让教学效果更突出,在工房拆解部分设备,讲原理,讲操作。部分工种操作放在生产现场进行,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为了突出培训效果,在讲解完后让职工现场动手操作,必要时进行现场操作比赛。常态化培训对提升职工操作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2)技术状元讲课常态化。职工学技术要有动力、有标杆,为了把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大淑村矿组织开展了“状元课堂”,请历年公司级以上比赛中的技术状元、标兵来讲课。2017年,大淑村矿请了两位全国技能大师,一位全国技术状元,多位公司级技术状元进行授课。状元课堂一是具有示范引领性,二是占领了职工培训的技术制高点。同时看着自己身边的状元讲课,职工感受深刻,争先进位、努力进取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实战考核常态化。考虑到公司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比武都有成型的题库,大淑村矿与公司题库联网,所有的培训考核都与公司对接,具有实战性和全局性。每月随机抽取部分职工上机考试,对成绩优秀的给予200元奖励,在工资中体现,不合格的要重新考试和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三、“三驾马车”常态化运行体系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三驾马车”常态化运行,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职工素质提升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突出的是“常态化”这一特点,这套系统,工会牵头、党政支持、各部门相互配合,通过综合考核和交叉运作达到提升职工素质,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通过近两年来的运行,大淑村矿每年申报和取得国家专利3~5项;在公司推广应用创新成果10余项,2017年仅通风专业就推广应用了“不停风风机倒线法”“新型密闭墙排水法”“水力冲孔抽采瓦斯法”等三项创新成果;矿年均推广应用30余项创新成果。矿工会年均举办技术比武50余场,车间级实物培训500余场次,连续多年在公司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职工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但在体系运行中,“三驾马车”常态化运行体系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场地和资金有限,设备投入不足,信息化现代化与前沿城市差距较大,基层认识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仍有待提升和解决。
“三驾马车”常态化体系运行探索了工会在企业“新常态”下服务中心、服务职工的一条新路,相信在今后的探索中会取得更有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