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明诚:文体一家亲
2018-05-15支点李章颖
《支点》记者 李章颖
经过不断并购整合后,当代明诚最需要做的就是推进各种并购企业间的融合。
一手握着莫言作品的独家电视剧改编权,一手拿着西甲5个赛季的独家版权。截至2017年底,武汉当代明诚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代明诚)终于实现了在影视和体育两大板块的全产业链布局。
从曾经的涉猎广泛到如今的产业聚焦,当代明诚显然经历了一次转型与抉择。但两项产业如何实现1+1>2,或许是目前当代明诚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初创的老公司
当代明诚前身为武汉道博股份,创立于1992年,当时涉猎领域繁多:螺旋藻与羊绒生产和销售、IT业、磷矿石贸易、房地产项目服务甚至高校后勤服务。对此,当代明诚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管理层都是新的,对之前企业的发展不便评说。”
所谓“新”,指的是2015年5月,当代集团与道博股份第一大股东新星汉宜签署增资协议,当代集团以3亿元认购新星汉宜新增注册资本,成为道博股份的实际控股股东。随着当代集团资本注入,道博股份正式更名当代明诚。同年8月当代明诚剥离原主业,完成大文化产业转型。
为什么是大文化产业?“转型前,我们考察过很多产业,发现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是大势所趋。”上述人士说。确定大文化方向的底气还有一点:2015年2月,道博股份曾以6.5亿元收购强视传媒有限公司,这家初创于1993年的影视传媒机构,业务集影视节目制作、引进、发行、广告、演员经纪、动画制作及新媒体为一体,该并购为当代明诚进军文化产业打下了基础。
除了影视业务,当代明诚的另一个选择是体育业务。“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标的,又恰逢当时国家出台了46号文。”上述人士介绍,46号文即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研究体育产业,当代明诚发现体育营销拥有最便捷的变现途径。2016年,当代明诚收购双刃剑体育——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体育营销公司,其上游包括国际奥委会以及澳网、ATP、WTA、NBA等赛事方,下游客户包括鸿星尔克、新百伦、VIVO等企业。自此,当代明诚正式切入体育产业。
正是这两次收购,当代明诚确定了“影视+体育”的产业方向。
打造影视产业链
提到被收购的强视传媒,大家可能没有太多的印象,但其投资拍摄的影视剧集可谓家喻户晓:
1998年强视传媒投资拍摄的《小李飞刀》(焦恩俊、吴京、俞飞鸿主演)开创了武侠剧偶像化演绎的先河;2003年的《金粉世家》(陈坤、董洁主演)红遍大江南北;2011年强视传媒则出品电影版《倩女幽魂》(刘亦菲、余少群主演)……
并购之时,强视传媒承诺过相关业绩:2014年度至2017年度净利润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为4743.77万元、6392.56万元、8164.10万元和10123.15万元。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这个业绩承诺相对较高,因为这一承诺对净利润递增速度的要求分别为36.97%、34.76%、27.71%和23.71%。
但从最终结果看,人们的担心多余了。强视传媒2015年至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770.93万元、9685.42万元、11915.44万元,超过承诺业绩。
当代明诚影视业务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剧集销售。“卫视一轮播出、视频网站播出、卫视二轮播出、三轮播出、非黄金时间播出……每播一次就带来一次收入。”上述人士说。2017年,当代明诚影视产品制作销售营收5.9亿元,影视剧集制作与销售业务的毛利率达53%。其中,强视传媒的营收近5.7亿元,是绝对的营收主力。
由强视传媒出品的剧集《爱人同志》收视率不俗,图为其宣传海报。
除了强视传媒,当代明诚同时也致力于影院收购、新建影院等业务。2016年10月,当代明诚与另外两家公司合资成立武汉当代指点未来影院管理有限公司,并于当月收购北京K酷国际影城。2017年1月,当代明诚与湖北长江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武汉当代银兴影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同年4月、10月分别收购深圳4KMAX国际影城、上海CMC影城。
此外,在影视投资基金、艺人经纪等领域,当代明诚也有涉足。就影视业务来看,当代明诚的布局已经较为完善。
拒绝“小鲜肉”
值得一提的是,强视传媒积累了不少IP与渠道资源。
“比如今年将播出的《新龙门客栈》,就是我们多年前低价拿到的独家电视剧改编权。目前我们会围绕这个IP进行一系列的开发,包括同名手游、网剧等。”当代明诚相关人士表示。
和其他影视公司一样,强视传媒的经营模式包括开发项目、组建团队、寻找演员、拍摄、发行和销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行。在发行渠道上,除了与央视及地方卫视合作外,强视传媒与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PPTV等网络媒体也有合作。
“相较之下,传统电视台仍占主导地位。”上述人士对《支点》记者说:“举个例子,网络平台购剧时,会把‘该剧曾在哪些电视台播出’作为报价依据。”不仅如此,今年1月央视发布了全新购剧政策,包括大幅提价、不限集数等。对影视制作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表面看来,电视台和网络平台是我们的B端用户,实际上,电视台面对其收视观众,网络平台面向其付费会员,无论哪种渠道,能制作优质剧集、获得C端观众认可才是最重要的。”这位人士表示。
近年来,IP 改编一直是影视制作的大热门,电影《海角七号》的发行方曾告诉《支点》记者一个宣发秘诀——“IP改编+卡司(演员阵容)=爆款”。事实也是如此,2015至2017年间,IP改编的影视剧作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不少IP剧确实能制造话题、引爆收视。
但话题不一定能带来好口碑。不少剧集一味追求“大卡司”、“大场面”,却忽略核心内容,最终造成口碑一路低走。
在当代明诚看来,相比盲目追逐IP,内容优质的精品影视剧更能脱颖而出,如《人民的名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剧集制作成本上升已经成为趋势,好的剧本、编剧、演员确实值得更高的投入。”上述人士说:“比起有巨大流量的‘小鲜肉’,我们更看好流量与演技兼备的实力派。”
当代明诚影视板块
当代明诚体育板块
在剧集类型上,当代明诚更看好能聚焦现实题材的剧本。原因很简单,除了政策引导外,观众审美也正在发生变化。有媒体统计,在今年一季度播出的众多剧集中,《恋爱先生》《美好生活》《老男孩》等现实生活题材剧持续受宠,《柜中美人》《烈火如歌》《独孤天下》等古代偶像剧则挑战观众的收视惯性,“玛丽苏”“杰克苏”模式不复旧时风光。
2017年,由强视传媒出品、讲述革命浪潮中个人命运抉择与爱情故事的剧集——《爱人同志》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创下单集收视2.29%、700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3.4亿视频播放量的成绩。
体育产业闭环
在体育业务上,当代明诚同样选择了全产业链布局。
具体来看,在收购双刃剑体育后,当代明诚先是通过收购耐丝国际,实现了对欧洲顶级体育经纪公司MBS(MEDIABASESPORTS)的控股,从而进入体育经纪领域;通过成立郝海东体育公司布局足球经纪的前端市场——体育培训;通过控股汉为体育切入场馆运营领域,进军大众体育;而近期轰动业内的“5亿美金收购新英体育”的举措,则帮助当代明诚切入产业链上游的体育版权领域。
双刃剑体育成为法国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亚洲销售代理。
在体育版权领域,因新英体育没能获得英超2019年至2022年在大陆和澳门的独家转播权这一核心资源,令当代明诚的收购进程备受争议。
“内容确实是体育产业变现的核心,但版权归属不是静态的。”上述人士说。事实也是如此,就在《支点》记者拜访当代明诚前不久,其刚刚获得了西甲5个赛季的独家版权。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新英体育目前有300万用户,这个数字还在增加,C端用户将直接带来订阅收入。我们对未来收入的理想预期是订阅收入和其他收入各占50%。”
整体而言,从版权运营到体育营销、场馆运营、球员经纪,再到足球青训、俱乐部管理等,当代明诚已经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在当代明诚看来,下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变现。变现方式有很多,以新英体育为例,版权分销、付费用户、广告营收等都是变现渠道。再如专注于体育营销的双刃剑体育,去年12月就曾促成乐事体育转授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事香港地区转播权,从中获利200万美元。此外,原有的体育经纪如促成内马尔代言TCL、体育场馆运营如汉为体育都有自身的变现能力。
2017年,当代明诚体育营销与咨询业务营收2.57亿元,体育经纪营收6千万元。对于即将完成收购的新英体育,当代明诚也信心十足。据该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预报披露,预计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至8000万元,同比增长192.35-308.36倍。
1+1>2?
中泰证券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电视剧市场规模达到460 亿元。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达到 558.3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22%。
而根据体育总局最新统计数字,预计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占GDP比重将达1.0%,2016-2020年增长空间为2.6万亿元,年复合增速可达49.62%。
综合来看,无论影视或是体育产业,都有着自身发展机遇。
参考去年年报,当代明诚影视、体育板块的营收比约为2:1,利润比约为3:2,影视板块占据营收大头。“体育板块的培育周期相对较长,但公司在两个业务板块间的资源投入是均衡的。两个板块目前都形成了较为完整且相互协同的产业链,C端的开发和培育是今后的重点。”上述人士说。
对不断收购的当代明诚来说,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内部资源的整合与协同。经过并购整合后,当代明诚一直推进的就是各种并购企业间的融合工作。
影视、体育两条产业链已经搭建,当代明诚能否实现产业协同,做到1+1>2呢?该公司表示,文体行业有很多共通之处,确实一直在探索板块融合。“比如今年是世界杯年,我们计划打造一档以‘球星太太’为主的真人秀,让大家从另一个侧面了解球星日常。再比如拍摄足球类的影视作品,或是让影视明星在直播平台带影迷看球赛等。”上述人士对《支点》记者说:“融合的方式有很多,但我们并不着急,毕竟做到‘1+1>2’的前提是做好每一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