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福医药:麻醉药撑起诗与远方?
2018-05-15支点李文卉
《支点》记者 李文卉
人福医药2017年的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2016年的这一数据也仅增长0.02%,公司主营业务已连续两年增长乏力。
2006年,32岁的王学海成为当时A股市场最年轻的董事长——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下简称人福医药)掌门人,但他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由于主营业务频繁变动和快速扩张,从安全套到物业管理再到房地产、环保等多个方面,每个领域都没有真正做强做大,公司资金链紧绷。
快速回笼资金、收缩非医药业务成为王学海当时的头等大事——由自己一手打造起来且盈利能力卓越的武汉杰士邦自然是最容易出手的资产。2006年情人节,人福医药将杰士邦70%的股份作价1.37亿元卖给了澳大利亚Ansell公司(后增持至90%),以缓解资金压力。在随后的诸多采访中,王学海称这次交易为“心中永远的痛”。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11年后的2017年5月,人福医药宣布与中信资本共同斥资6亿美元(约合40.39亿元),收购Ansell公司的全球两性健康业务板块,这其中就包括了“亲生儿子”杰士邦。这次的收购标的虽然是包括杰士邦在内的30多个安全套品牌矩阵,但翻了几十倍的价格,会不会让王学海心中有另一种痛便不得而知了。
再来看看最新发布的整体业绩。4月11日晚间,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154.46亿元,同比增长25.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69亿元,同比增长148.52%。其中,由于上述收购,安全套业务营收6.57亿元,同比激增426.45%,毛利率增长24.24%。
主业增长乏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净利润实现了增长,人福医药2017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为5.59亿元,同比下降了1%。这说明过去一年,人福医药的主要净利润并非来自主营业务。《支点》记者注意到,2016年人福医药的扣非净利润也仅增长0.02%,这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已连续两年增长乏力。
不能免俗,去年人福医药净利润的高增长也同“卖子”有关。2017年6月,公司以约3.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23亿元)的价格出售全资子公司中原瑞德80%的股权;11月,又将全资子公司普诺丁全盘卖出,作价3.5亿元。
《支点》粗略统计,人福医药此前共耗资约2.52亿元,陆续收购中原瑞德100%股权,仅这一次“卖子”,便为公司带来了约21亿元的投资收益。中原瑞德是一家专业从事血液制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人福医药表示,出售其80%股权,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改善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集中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细分领域,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长远利益。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做研究。
来看一看这个“具有竞争优势的细分领域”。
人福医药已经进入的主要细分行业包括神经系统用药、生育调节药、维吾尔民族药、体外诊断试剂、生物制品等,近年来也在海外市场频频出手,美国仿制药和全球两性健康业务都已具备一定规模。
神经系统用药,即通常所说的麻醉、镇痛类药品,由控股子公司宜昌人福、武汉人福、Epic Pharma等负责研发、生产和销售。由于该类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严格的政府管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行业壁垒,生产集中度较高,因此一直是人福医药主营业务中的“业绩之王”。
有数据为证。在人福医药的控股子公司中,以麻醉药等为主要产品的宜昌人福(人福医药持有其67%股权),又是2017年遥遥领先的业绩冠军——营收约25.60亿元,净利润6.23亿元,净利润率高达24.35%——比母公司的扣非净利润更高。
具体来说,在年报中列出的销售量、营收或净利润10%以上,以及销售量、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等排名最靠前的10种产品中,至少有6种属于神经系统用药。
人福医药生育调节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主要由控股子公司葛店人福负责,主要产品为米非司酮制剂,市场规模近年来稳居行业前三。2017年,葛店人福(公司持股81.07%)营收4.23亿元,净利润4549.19万元。
维吾尔民族药是我国四大民族药之一,人福医药控股子公司新疆维药(公司持股70.675%)是国内少数几个以民族药为主的制药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维族药生产企业。2017年,新疆维药营收3.72亿元,净利润3944.29万元。
此外,据《支点》记者估算,人福医药通过控股子公司北京医疗、人福湖北等进行罗氏体外诊断试剂的销售,也收获了将近2亿元的利润。
仿制药东风
近年来,人福医药除了继续在神经系统用药、生育调节药、维吾尔民族药、体外试剂等产品上稳步发展、巩固优势地位外,也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截至2017年,境外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为28.59%,其海外业务已经覆盖了欧美成熟市场以及南美、东南亚、西非等新兴市场。其中,进入美国仿制药行业是近年来相当重要的一步。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过去10年在全球医药市场占比均超过30%,由于医保控费压力加大,市场对仿制药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但仿制药进入美国市场的前提是企业必须获得美国FDA的ANDA批文,该批文申请周期较长且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2016年,人福医药通过全资收购美国公司Epic Pharma,打开麻醉镇痛药剂的海外市场。
截至2017年末,人福医药已收获3个仿制药的美国ANDA文号,另有超过40个ANDA在研。公告称,公司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获得50个以上的ANDA文号,通过产品管线的丰富,提高公司在美国仿制药行业的市场地位。2017年,Epic Pharma实现营收7.74亿元,净利润2.11亿元,净利润率达到27.26%。
不过,受美国仿制药品降价、汇率波动等影响,子公司美国普克去年净亏损6000万元。总体来看,2017年,人福医药在美国共实现制剂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在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首批17个目录于近期公布。有一种观点认为,该政策落地后,品牌仿制药将会由实力较强的仿制药企生产,市场会向龙头企业聚拢。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从研发、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发力,提升仿制药质量、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力争让医患双方用上价廉质优的药品。王学海今年3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人福医药来说,国内仿制药新政策是一大利好。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研发投入是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基础。2017年,人福医药共有医药研发人员超过1200人,研发支出6.03亿元,同比增长19.99%,占当年营业收入3.9%。
安全套情结
由于交易数额巨大,对Ansell公司全球两性业务的收购,是人福医药2017年的重大事项,但要把这件事说清楚,时间还得回溯到1998年。
人福医药在上市初期便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1998年,24岁的王学海被人福科技派往深圳开拓安全套市场。当年10月,杰士邦在广州市80辆公共汽车上做了一个大胆广告——“无忧无虑的爱”。彼时,安全套在国人眼中尚是难以启齿的边缘产品,所以这个广告打了33天后,便被工商部门发文要求撤下。随后,王学海创新销售渠道,让杰士邦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商超为主要渠道的安全套产品,由此开启了杰士邦的迅猛发展,武汉杰士邦从原本亏损千万元的状态成为人福医药的现金奶牛,每年创造净利润超2000万元。一手打造出市场的王学海也因此深受公司高层的赏识,一路坦途。
所以,王学海称卖掉杰士邦是“心中永远的痛”的说法,应该是肺腑之言。2017年,营收早已超百亿的人福医药,联合中信资本组建乐福思健康集团,共投资40.39亿元收购Ansell公司全球两性健康业务,人福占股76.33%。
超高溢价回购杰士邦,是否只是为了弥合王学海心中的痛?很多人认为,相对于杜蕾斯的强势地位,杰士邦“千年老二”的现状很难扭转。收购公告发出当天开盘后,人福医药快速跌停,并在之后股价连续下挫4天,从21.08元跌至18.73元。
对此,王学海的解释是:人福医药坚定“打造医药领域细分市场领导者”的战略,Ansell正是全球两性健康产品细分市场领导者。收购完成后,人福旗下天津中生乳胶有限公司、人福健康、北京人福等多个两性健康业务,将与Ansell的全球渠道实施整合,打包出海。人福医药与中信资本的共同想法是:将杰士邦等全球两性健康产品系列资产在海外上市,搭建成人福医药在海外跑马圈地的资本平台。
3月14日,人福医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将择机启动Ansell相关资产的海外上市工作。
财报显示,控股子公司乐福斯健康集团组建完毕后,2017年9-12月实现营收5.22亿元,收益3595.67万元,但由于当期支付并购费用、业务整合投入增加以及可辨认资产重组增值导致的折旧摊销费用增加,总体净亏损3327.87万元。
是否不务正业
在人福医药的业务版图里,也有让一些投资者大呼“看不懂”的板块,比如证券业务。
“报告期内,天风证券对公司投资收益贡献4783.5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51.42万元,剔除该因素影响,公司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46%。”
“报告期内,天风证券对公司投资收益贡献7534.9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571.47万元,公司支付Epic Pharma项目并购相关费用8678.95万元,在剔除上述因素影响后,公司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2.89%。”
以上是连续两年人福医药年报里关于主要经营情况的表述,扣非净利润数据不好看的锅,是否要让天风证券来背?不过,排队中的天风证券如果能够顺利IPO,作为其第二大股东的人福医药,还是可以期待更高投资回报的。
人福医药另一个被外界诟病“雷声大、雨点小”的业务,是以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健康板块。早在2014年4月人福医药定向增发25亿元时,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未来3-5年在湖北省内布局约20家医院。时至今日,“五年赛程”已过大半,实际进展与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对于一个营收过百亿的大型医药集团来说,优化经营模式、调整业务构成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投资者需要用更大的耐心和更长远的目光,来评估决策层的动作。尤其对于曾经吃过业务扩张过快苦头的人福医药来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步伐会走得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