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
2018-05-14丛雪莹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日本受少子高龄化这一社会现象的影响,劳动人口急剧减少,使日本越發重视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力量。为了促进女性的就业,社会各界积极出台各种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帮助我国女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走出就业困境。因此,通过对比当代中日两国女大学生就业观,分析两国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异同,阐释两国女大学生就业观的优势与不足,在考察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时,把握她们自身的就业意识尤为重要。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观 中日比较
一、中日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调查
2017年8月,通过日本笔友的帮助,笔者同时在日本与中国某大学随机选择女大学生,完成“关于就业观的调查问卷”。有效问卷各30份,一共是60份。通过分析统计结果,可以比较分析出中日两国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异同点。
Q1:毕业后想从事哪种行业?
中国女大学生方面:选择从事企业经营47%,自由职业20%,从事技术制造相关17%,教育相关7%,IT产业方面3%,社会福利方面0%,服务行业0%,其他方面6%。
日本女大学生方面:选择从事企业经营8%,自由职业3%,从事技术制造相关5%,教育相关28%,IT产业方面0%,社会福利方面6%,服务行业11%,其他方面39%。
从以上数据看,比起日本女学生,中国女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强烈。日本女大学生愿意从事教育、服务行业的人比例很高,而中国女学生不是太喜欢这类比较安定的职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企业经营及自由职业这样的竞争力、商业机遇比较高的职业。
Q2:一般是从什么地方获得就业信息的?(可以多选)
中国女大学生方面:从家人、朋友处获知占23%,网络搜索23%,专业杂志15%,职业介绍中介11%,学校介绍10%,报纸、普通杂志等8%,其他方面10%。
日本女大学生方面:从家人、朋友处获知占14%,网络搜索23%,专业杂志12%,职业介绍中介17%,学校介绍20%,报纸、普通杂志等9%,其他方面5%。
从这些结果可以马上了解中日两国女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哪一方面的影响比较多。一般来说,中国女学生,受到家人、朋友以及自己搜索的信息的影响比较大。日本女大学生除了受到自己搜集的信息以及学校老师的影响外,也喜欢借助职业中介的力量,相对而言,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影响较小。
二、中日的社会情况
为最大程度适应全新的经济环境,我国于1998年开始不再对大学生进行工作分配;次年,高校扩招政策开始实行。除了毕业人数急剧增加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等客观因素以外,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扭曲也是造成就业形势严苛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而言,日本方面由于近年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正在向着战后最高指数迫近。但正是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日本2014年春季毕业的大学生中,女性就业率为 95.2% ,比 2013 年有所上升。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作为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国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外,开始积极寻求心灵上的满足。因此,在富裕社会中长大的年轻人,喜欢轻松的、有趣的工作。在求职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把“工作是否有趣”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最重视的是如何提高生活水平。另外,随着现代化观念的深入,可以想象以后的贸易机遇会不断增加,这必然成为人们想要提高业绩的原动力。这可能也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抱有一种“无论如何都要出人头地”的心态的原因。
三、中日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异同点
(一)两国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相同点
1.就业观方面,她们都憧憬“快乐地工作”,希望兼顾工作和生活。
2.她们都从传统的性别分工意识中解放出来,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之所以出现这两个共同点的原因,首先,中国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1990年至2010年高中和大学专业教育的女性比例明显上升。25.7 %的都市女性都是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2000年上升13.3 %。比起男性,女性的平均教育年增长率高;另外,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的平均教育年限为9年,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是30.4 %,比男性高4.5 %。现代女性大学生有更好的教育机会,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她们就业通过自立和自我意识,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次,中日两国,母亲的工作状态对女大学生的就业观有很大的影响。
(二)中日女大学生就业观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中国女大学生向往进入大公司工作,而日本女大学生则倾向于加入中小企业。
在中国,多数学生都想加入大企业。因为大型企业作为高待遇和稳定的象征,在学生中间非常受欢迎。中国女大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精英意识”,认为自己身为高等院校学生,毕业后应该处于社会的顶级阶层,每日沉浸在自己所谓的美好未来当中,却忽略了大学期间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大学毕业后,自己没有获得足够的专业技能知识,不具备依靠自己专业技能进行工作的能力,却要求高薪高职。面临工作选择时,忽略专业对口情况,却注重工作环境和公司知名度,心中的期望远远高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待遇。
而在日本的女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会选择中小企业。日本产业在各个领域广泛地存在,因为中小企业的职工待遇和生产销售环节都比较完整,而且生产、流通活动、服务的提供等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是日本女子大学生现在寻找工作的根据。而且,现在的日本女大学生要求快乐地生活,中小企业都是能够实现的,这也是日本女大学生选择中小企业的原因。
2.在择业标准排序方面,中国女大学生的排序是“工资,实现人生价值和稳定”,而日本女大学生的排序则是“稳定,实现人生价值和工资”。
面對职业选择的时候,中国女大学生最看中的是“工资”,接下来是“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和“稳定的职业”;而日本女大学生比较看中的先是“稳定的职业”,接下来则是“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最后是工资的多少。中国女大学生重视工资的收入,而日本的女大学生重视安定性。在职业选择的标准中,这是两国女大学毕业生的区别。从结果来看,中国女大学生经济性的追求欲望要更高,日本女大学生更向往生活的稳定性。
3.对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中日女大学生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点,40%的中国女大学生同意这一观点,而70%以上的日本女大学生则表示不同意。
中国大学生就业成本增加。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求职衍生出一种不健康的就业观。大学生就业背离就业意愿的情况越来越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多大学生把就业意愿转向了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这些人不是关注于工作性质与个人事业规划是否相符,而更多是关注其稳定与待遇。这种背离就业意愿的勉强就业、盲目就业,也是当今中国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一个表现。因此,中国女大学生才会出现大部分人认为就业难的现象。而日本女大学生毕业后最看重的不是待遇,而是稳定的工作,所以相对于中国来说,她们认为就业并不是很难。
4.尽管两国女大学生大多数倾向于结婚生子后继续工作,但是日本女大学生选择“结婚生子后专注于家庭”和“先辞职,在合适的时间重新开始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女大学生。
(三)中日女大学生就业观不同的原因
1.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文化遗产丰富,过时的思想顽固残留,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有着千年的歧视女性的习惯和现存的“重男轻女”意识在传统文化中盛行。女性处于被支配的,她们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被阻止。现代社会,女性跨越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社会上做了巨大的贡献,但人们依然被传统的意识形态所支配,认为男性的能力比女性更强。因此,中国的就业竞争不公平,损害女大学生的就职信心,在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也反映在企业招聘的时候男女比例上,女性的特征经常被考虑到工作的特征和公司的利益等方面,不想雇佣女大学生,女性在特别时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的费用也不想负担,所以募集“只有男性”和“男性优先”等的企业不在少数。
2.受两国不同经济水平的影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家的经济状况对国民的就业心理和就业状况带来影响。因此,中国大学生重视经济性,以物质的满足为理想的价值观。2007年的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就职机会少,进入了就职冰河期。大学生的求职形势非常严峻,以现实的视点进行就职活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增加。但是,经济长期不景气,日本是发达国家的事实一点也没有改变现状。而且,作为日本型雇佣系统最重要的特征通常是终身雇佣制度、年功序列制度及企业另一个组合。经济的发达,雇佣制度在稳定的社会中,比起自己想做的事、想做自己喜欢的职业等精神方面的要求,人们偏向追求高收入和物质的丰富。
四、结语
女大学生就职之际,应综合考虑市场的需求,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应该不断地寻找就业单位,学习、掌握各种领域的知识。通过提高综合能力,就职信心也会增加。当然,为了顺利解决大学生在就职活动中因失败而引起的焦虑,以及学生对社会人的转换过程中发生的不安等问题,找一个职业经验丰富的老师传授经验是很有必要的。相对而言,中国女大学生喜欢有干劲、能发挥自己才能、待遇高的工作。而日本女大学生,比起待遇的高低,更喜欢安定的、有趣的、能够学到技术的工作。中日两国虽然相邻,但因为两国的社会情况、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两国学生的就业观也会不同。
参考文献:
[1]欧阳蔚.感受日本[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2]搜狐.日本大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上升[EB/OL].搜狐新闻,2014-05-16.
[3]王宝义.中日大学生就业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21).
[4]林丽.浅析当代日本青年的职业观[J].日语知识,2002(08).
[5]丁永刚.现今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及引导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2008(03).
[6]女子学生就业指导(日本)[M].东京:学习研究社,2005.
(作者简介: 丛雪莹,女,学士,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研究方向:中日两国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