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索

2018-05-14徐巧玲

科技风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当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中之中。然而,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大量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尤其生源急剧减少等因素,导致许多学校的课堂发生了变化,要么是鼾声一片,要么是低头看手机,引来一片担忧之声。这一改变将倒逼我们进行相关的教学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1 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必要性分析

1.1 现状分析

《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原有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缺乏对汽车专业的针对性,并且过去本课程的教学中重理论讲授教学,轻实践操作练习,且两者间衔接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前期不断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目前课程的教学现状如下:

一是传统的《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内容与汽车应用的结合不够紧密,已经不能适应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需求。

二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课堂教学是以介绍汽车上典型的电路为重点的理论教学,而实验环节也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两者之间时间安排是独立的。此外以验证性为主的实践环节对理论教学的支撑深化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者就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也很难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1.2 改革措施

基于上述情况,为达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大胆改革。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在校实践锻炼和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从而培养出更多受到汽车行业欢迎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教学手段的改革

首先,《汽车电工电子》引入了最新的课程设计理论,按照“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围绕专业相关知识,以电工电子在汽车上典型应用为载体,设计了若干个任务单元,在任务单元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理论由潜入深,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理论课程中有实践的感性认识,实践课程中有理论知识的理性分析。

其次,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门设计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环境,配备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实物,配置了学生实训设备。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逐步完成工作任务,并在进行中讲解相关的知识。学生边听边看,边看边做。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的目的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再次,注重所学的电工电子理论与汽车上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从电路到具体数据都是汽车上的真实所用。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1.4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引入“项目教学法”,对行业企业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基于工作过程对汽车电器等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若干个典型项目,每个项目下面有若干个工作任务。教学开始,首先给学生下发工作任务单,学生以接受派工的形式接受任务,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即可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点和相关技能,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的揉合在一起,升华理论、加强实践,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其次,“问题教学法”作为“项目教学法”的重要补充。“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能独立完成任务,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团结合作,互相配合,一丝不苟的良好职业素养;学会发表不同意见并协商讨论;学会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劳动规章。

2 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过程与成果

通过改革,制定新课的课程标准,选用新的教材,使课程教学内容与汽车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以适应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高效充分的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做成微课视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加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维修技能。

3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创新点

本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深入企业调研,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整合,实现知识的重构。

其次,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创设职业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制作任务工单,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4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意义

本轮改革以实际的岗位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贯穿在工作任务之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支撑了人才培養目标的实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并且,依托该课题研究,完善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学习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磊生.基于职业素养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许昌学院学报,2011.2.

[2]郑必松,李步照.“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作者简介:徐巧玲(1984-),女,安徽潜山人,硕士,讲师,智能控制。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