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证八宿屋村蚊虫叮毛竹的传说

2018-05-14叶子帆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水源地

叶子帆

摘要:通过对八宿屋的实地考察和对蚊子生活习性的查证,发现八宿屋村的蚊子叮毛竹而不叮人是真实存在并有科学依据的。这不仅与蚊子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有关,更与八宿屋这个神奇的村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關键词:八宿屋;水源地;蚊子的习性;人文地理

童年时常常听外婆讲起她老家浙江省嵊州市里南乡八宿屋村蚊虫叮毛竹的故事,对此我甚是好奇。为了解开儿时心中的谜团,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八宿屋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留宿当地体验了一番。

这是藏在大山深处一个古旧的小山村,黑瓦土墙的民居斑驳沧桑,几处粉壁夹杂在浑黄的土墙间显得突兀而鲜亮,树木阴翳间偶尔露出断壁残垣的一角,焦黑的椽柱显出被火焚烧后的颓败。缱绻的、幽香的、丝丝缕缕的大山的气息浸入呼吸,淡淡的宁静蕴藉在和风细雨里,仿佛给身心披上了一件淡青色的淄衣。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村巷寂寂。绕过几堵塌圮的土墙,村里的老人指着一座院落说:“喏,这就是八宿屋的出典,当年朱元璋就是在这里借宿了八宿。”

传说朱元璋借宿周家台门的二间小屋时,屋主说:“这屋后就是竹园,蚊虫特别多,委屈了!”朱元璋却高声说:“不要紧!我老朱在此住宿,叫蚊虫去叮竹好了。”据说从那天起屋里就没有蚊虫了。蚊虫是我们老家的土话,就是蚊子的意思。

我们到村庄各个角落转了一圈,发现八宿屋的蚊虫叮毛竹是有由来的,村子里确实少有蚊子,但山上毛竹林里的蚊子却很多。

蚊子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蚊4个发育阶段。其中三个阶段都在水中生长,只有成蚊阶段才离开水。任何积水都有可能成为蚊虫的孽生地,如沟渠、池塘、树洞、房前屋后小型积水等。八宿屋村地势高,整个村子由里到外地形由高到低,不容易形成积水。八宿屋村的水源地也离村子较远,一个水塘在距村子500米处,另一个在1000米处,且与竹林相邻。这样,水自上而下流,整个村子就相对比较干燥。显然,村里的条件不适合蚊子繁殖。

夏秋季节是蚊子繁殖最快的时节,蚊子的出没与气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蚊子在17℃以下不再咬人,八宿屋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庄,海拔500米左右,气温相对较低,夏天的夜晚一直比较凉爽,村民过着床上不挂蚊帐,后半夜盖棉被的传统生活。

一般情况下,人口不多,环境卫生好、少污水的地方就不容易滋生蚊子。八宿屋村总共两百多人口,零落地分布在几个小山坡中。古时更没几户人家,原先垃圾都顺着山脚下的溪江流到下游,因此村庄里生活污染少。村子屋前屋后还生长着许多小草,带队的村民随手拔起几枝,对我们介绍说这种草具有驱蚊的作用。我俯身闻了闻,还真有一种独特的气味。

走进竹林,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枝竹、枝干和枝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原本夏日毒辣的太阳,在竹的遮蔽下变成了稀稀疏疏的亮斑。脚下是松软湿润的土壤,人走过,只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站在竹林中间,我们听到了蚊子嗡嗡的声音,两个大水塘边的毛竹上叮着密密麻麻的蚊子,望去黑乎乎的一片。整片竹林显得阴暗潮湿,是蚊子繁殖和生存的最佳去处,也是蚊子跑进竹林而不去村庄的真凭实据。

经过考证,我们终于明白八宿屋蚊虫叮毛竹主要和当地的水体、环境卫生、人口和植被等因素有关。

我已经洞悉关于无蚊村的谜底,至此“含金量”极高的朱老皇圣旨也完全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但愿美丽的传说如老酒般久而弥醇、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周先柏《里南撷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p204

[2]鲁中石《冷门知识大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p67

[3]韩国Hemingway科普读物编写会《昆虫的故事》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水源地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招苏台河水源地可利用潜力评价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新课标的中学地理高考中人文地理的新方向
吉林省供水水源地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