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18-05-14杜萌徐乐天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离异家庭父母

杜萌 徐乐天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家庭离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并讨论了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素,这体现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缺乏性别角色教育、不健康的教育方式。父母离婚对青少年来说不是一个静态的事件,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本文在综合论述其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呼吁家庭、社会和学校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提高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父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婚姻家庭观念不断更新,离婚现象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中国离婚率为2.29‰,2013年为2.57‰,2014年为2.67%。它逐年增加。家庭结构,最初由夫妻关系和离异家庭的亲子关系组成,转为崩溃的关系。家庭破碎是对成年人的严重伤害。对于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父母离异他们更有可能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即“心理断奶期”。一方面,这一阶段的青少年随着身体的成熟,形成了一种成年人的心理意识,迫切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水平并不完全成熟,认知水平、社会经验水平和人格水平都处于半成熟状态。这使得他们往往有矛盾和困惑的心理,希望得到父母的启发。离异家庭往往缺乏家人的支持,他们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完整家庭的儿童。有躯体化和强迫问题,焦虑和敌意的分数也明显高于同年龄的人,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独。离异家庭的青少年也往往表现出更多的问题,比如抑郁、孤独、沟通不畅以及其他违反纪律的行为。一些研究还表明,离异家庭的犯罪率更高,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混乱和自我封闭,导致他们发展缓慢,行为退缩。在情感方面,单亲家庭的情况往往导致他们容易迷失和愤怒,一些对离异家庭性格的研究发现,他们的神经质更为明显,即焦虑、抑郁等,以及更多的压力。离异家庭的青少年也容易出现学术问题。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学习适应性差,学习成绩差。

二、影响离异家庭心理健康的因素

对青少年来说,离婚不是一个暂时的事件,而会产生长期的伤害和影响。父母离婚前糟糕的家庭环境,离婚后家庭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父母、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不良影响,都可以使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存在行为、情感、社交等诸多问题,并产生累积效应。

(一)父母离婚之前的摩擦期

在离婚前,大多数夫妻有几个月到几年的摩擦。冷战期间,双方互相指责和争吵

我们不得不去打仗,甚至是为了激怒孩子们,家庭环境长期以来都很压抑。在家庭环境中,孩子总是面临各种冲突和矛盾,这无疑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面影响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贬抑,悲观、抑郁和其他个性特征,即使长大成人,他们怀疑感情,对婚姻恐惧。研究表明,如果父母能够和平解决问题,在离婚过程中减少冲突,那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会减少。这说明父母离婚前的相处状况对孩子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

(二)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变化

家庭的破裂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应由于父母单方抚养,从而减少了非监护人与子女的共处时间,导致非监护人与子女的疏远和冷漠的亲子关系。即使是照顾者也不能给他们的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作为一个家庭因为其繁忙的工作。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层面上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行为,容易心情不好,导致对双方父母的愤怒,如果不是及时的指导,很容易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良关系必然会影响到许多问题,如心理、认知、行为等。

(三)缺乏性别角色教育

父母的离婚不仅意味着家庭的解体,也意味着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父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父亲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责任感等方面的作用,而母亲在培养孩子的爱和行为方面的作用比父亲更强。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阶段,父母起着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由于离异家庭缺乏性别角色教育,在社会期望与缺乏榜样的矛盾中,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容易出现焦虑、人格偏离等问题。

(四)不适当的教育方式

在离异家庭中,由于父母感情的破裂,父母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健康的教育有三种:严厉的、放任的和被宠坏的。在正常完整的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弊端也会出现,但这在离异家庭中更为常见和明显。(1)严厉的类型。一些离异家庭的父母,由于婚姻的不幸,把他们的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或者希望他们的孩子很快成为才,“恨铁不成钢”,或者把他们的人生观强加给他们的孩子。教育的方式太过严厉、简单粗暴,给孩子太多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的孩子很难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爱。这严重伤害了他们孩子的自尊,使他们具有恐惧、焦虑、孤立和自卑的特征,或者孩子的性格向其他极端发展,即叛逆、冷漠和好斗。(2)自由放任的类型。一些离异家庭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除了生活的需要,父母對孩子的成就、行为和心理问题都漠不关心。这样的养育方式,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冷漠的,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现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矛盾和困惑,在父母放任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各种心理问题。(3)溺爱的类型。由于孩子的内疚感,离异家庭的父母往往会纵容孩子的成长,无条件地调整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孩子养成利己、贪得无厌、缺乏责任感、缺乏同情心等不良性格因素。

(五)社会和学校因素

尽管近年来离异家庭越来越多,但社会上仍有少数人,而且大多数人对离异家庭的父母和子女仍有消极的刻板印象。离异家庭往往很难得到社会福利、舆论和法律的支持,是社会上特殊的弱势群体。特别是,男孩在离异家庭的情感支持与女孩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是认为男孩比女孩更坚强,因此给予女孩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保护,导致女孩比男孩更倾向于表达情绪,男孩深层心理问题多于女孩。

三、提高离异家庭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一)家庭方面

在摩擦期间,父母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要有耐心和温柔地向孩子解释离婚的原因,尽可能让孩子了解父母的痛苦,告诉孩子即使父母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爱还是不会改变。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应避免抱怨对方,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如果离婚后父母能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相互抚养,孩子的心理就会更加健康。离婚后,父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还会导致更多的心理问题和适应问题。父母双方都应该充分理解自己对孩子的尊重,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非监护应该增加访问孩子的数量尽可能多陪孩子,减少孩子的父母离婚造成的不良心情,让他们意识到,即使他们的父母不住在一起,他们仍然可以得到父母双方的共同关注。

(二)社会方面

社会应该积极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避免用“有色眼镜”看离异家庭的孩子,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和理解他们。特别是大众媒体和舆论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引导社会关注离异家庭的心理健康,为离异家庭地青少年提供真诚的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离异家庭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法律法规。对于相对贫困的离异家庭,应该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以改善由离婚父母造成的家庭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适,从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法律领域,在离婚案件中,不仅要考虑到监护人抚养孩子的能力,而且还要考虑监护人的教育能力。

(三)学校方面

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与青少年联系最紧密的群体,因此学校应该密切关注离异家庭的身心健康。教师应主动加强与离异家庭孩子的情感沟通,定期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学习遇到的矛盾和困惑,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压力和需求,来疏导他们的坏情绪,给他们真诚的爱和关怀,教师还应与父母经常沟通,这样父母可以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班级的集体作用,鼓勵他们参加班级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到家庭关系上,减少离异家庭的家庭破裂的消极情绪,帮助他们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他们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和信任。学校还应充分考虑离异家庭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及时干预离异家庭子女的问题。

四、小结

通过以上证明研究,我们发现父母离异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是很巨大而长远的,产生了很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这包括父母离异前期的摩擦、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化、缺乏性别角色的教育、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这使得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所以,要减轻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从家庭、社会、学校方面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策略。如减少父母之间在孩子面前的摩擦、政府完善离异家庭的福利政策、学校对离异家庭的孩子加强教育等。

猜你喜欢

离异家庭父母
请你们关心我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