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打造“诗画浙江”

2018-05-14

浙江林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生态

编者按:

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的战略之举,大花园建设在现代化浙江建设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按照全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设定的目标任务,到2022年,要把浙江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建设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本期选题策划将展现全省11个地市在建设“大花园”过程中的林业工作经验与成效。

杭州:钱江之畔的生态新城

杭州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拥江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从西湖时代全面迈入了钱塘江时代。杭州市林业水利局聚焦钱塘江流域的综合保护与合理利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落实,将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相结合、城市花园与全域景区相结合、自然山水与东方文化相融合。

建设“百项千亿”水利工程,发挥水利生态效益。目前,杭州市列入“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共计14项,正全线加速推进。2016—2020年,杭州计划完成干堤加固174公里,新增强排能力150立方米/秒。通过“百项千亿”配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争取2020年底前杭州市城镇段钱塘江干流堤防防洪标准总体达到20年一遇及以上,平原排涝能力总体达到20年一遇。水利建设利在今朝、功在千秋,能带来良好而长远的水利生态效益。如位于建德市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交汇处的梅城大坝,运行40余年,引入生态景观理念,对外观进行了仿古设计,为江畔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在钱江世纪城安全生态带工程中,4.1公里的海塘结合全线生态景观建设,成为G20杭州峰会的美丽风景线。

推进国土绿化,为“大花园”增亮添彩。全市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样本、拥江发展战略大局,种好“生态”“摇钱”“文化”三棵树,以“一村万树”行动为载体,以春季这一大好时节为依托,以建设珍贵彩色森林为重点,统筹城乡、全域推进,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着力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人们更向往。种树与种花结合,改善乡村面貌;造林与造景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植绿与植富结合,促进乡村振兴。

保护森林资源,抓好森林生态建设。持续培育市级以上公益林755万亩,其中省级以上公益林保有量707万亩。新增省级以上公益林优质林分5万亩,累计达到600万亩。规范公益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督促按时发放市级以上损失性补偿资金2.3亿元。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桐庐已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检查验收,建德获得同意创建批复,进一步提升森林杭州建设品位。运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做好国家级393万亩、省级314万亩公益林区划落界完善工作,促进矢量数据与林地状况保持一致。同时,积极实施省级森林抚育6.2万亩、木材储备林0.9万亩、珍贵彩色森林27万亩、“一村万树”示范村30个、现代国有林场2个,以及市级珍贵彩色示范林7块465亩、市补公益林48万亩等建设任务。森林资源管理方面,全面做好新一轮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的修改完善工作,加快整合形成全省森林资源本底数据信息“一张图”,全面推进森林资源“一张图”动态更新,逐步实现“以图出数”和数据上图的良性互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征占用林地、林木许可事后监督检查工作。健全林业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扩大“双随机”抽查范围,推动市、县“双随机”检查常态化。

宁波:花园四望锦屏开 “甬”动城乡添绿来

宁波作为长三角流域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在保护生态资源与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宁波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方式,不断强化森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功能,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性作用,为深层次践行“两山”理念、高水平推进“大花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国土绿化。结合全省“大花园”建设战略,紧紧围绕“扩面提质增效”核心,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加快以山地造林、平原绿化和森林抚育为重点的绿化造林步伐,“十二五”期间完成国家计划造林更新任务26.3万亩,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66%;构筑沿海生态防护绿色屏障,建成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150公里,實现基干林带基本合龙;深入推进百万亩公益林分提质,加快中德近自然林业经营国际研究合作,在宁波建立3个中德林业合作营林示范样点;以“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为载体,全面开展“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升,基本形成全市“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森林绿地格局。不断推进森林系列创建活动,目前已创建省级森林城市8个(实现全覆盖)、省级森林城镇48个、市级森林城镇75个,建设森林村庄1187个、美丽森林村庄36个,有力优化了城乡绿化面貌。

发掘森林财富。因地制宜培育兼具生态和产业价值的森林产业,发展壮大林业经济。目前已形成茶叶、水果、毛竹、花卉苗木和森林旅游五大林业产业,产业总面积270.5万亩。2017年林业综合产值593亿元,建成77个现代林业园区,奉化、余姚等15个地方获得“中国水蜜桃之乡”“中国杨梅之乡”等称号。积极探索利用低山、近山的竹林,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竹荪、姬松茸等新优食用菌以及黄精等中药材,创建示范点10个。“十三五”期间,积极实施“五百工程”,重点指导、督促各地申报森林健康养生园、林特休闲体验园和现代林业经营主体,落实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目前,全市45个市级林特休闲体验园创建基地亮点纷呈,如奉化的南山茶场,在种植黄金芽、福鼎大白茶、“白叶一号”、奉化曲毫茶等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配植樱桃树、水蜜桃树、樱花树、板栗树等休闲树种,吸引城乡游客亲身体验茶生产、品尝茶饮食、感受茶文化,以茶旅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产业和森林康养的城乡共享。

激活生态价值。2015年以来,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和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林场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其中,宁波市林场森林资源实现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至98.3%,生态公益林占林地总面积的76%以上,2016年以来已完成林相改造3525亩(其中新植珍贵树24万株),森林抚育9000余亩。成为全省首批成功创建“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的6家国有林场之一,并成功申报了全国森林特色小镇试点(四明山森林氧吧小镇)。2018年,启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市重点改革项目,从而创新林地经营机制,激活林地资源,形成“政府牵头主导、基层组织实施、农民参与合作”的改革合力,重点探索建立“村为单元、委托代管、统一经营、利益分享”的集体林经营模式,推进低效、闲置森林规模经营,做大森林生态蛋糕,做大绿色不动产。争取用10年时间,培育高质量森林50万亩,再建一个国有林场。

温州:构建四大生态体系 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温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实际,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积极构建“绿水青山”生态保护体系、生态网络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初步探索形成了具有温州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径,全面打造“浙南大花园”。

推进机制创新,着力构建“绿水青山”生态保护体系。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广森林消防购买社会服务的新模式,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向社会森林消防力量购买森林消防服务。同时,为全市森林消防队员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将此政策纳入市对县级政府的考核工作。成功争取在平阳县建设浙南航空护林基地,并纳入温州市应急救援总体布局。投入300多万元与移动、电信合作开发数字软件,全面推进数字化护林防火,实现了对全市3280名护林员管护行踪、现场动态、热点审核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2017年新增9处省级湿地公园,组织开展“温州最美湿地”评选工作。编制完成《温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启动苍南林场大石林区莒溪大峡谷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开展科学考察。

提升绿色福利,着力构建“绿水青山”生态网络体系。立足江南水乡实际,营造滨水绿化体系,在中心城区新建(续建)了50多个城市公园,500个滨水公园和小游园、附属绿地;推进瓯海大道等27条城市绿带和10个城市进城口绿化建设,累计新建绿地6.66万亩;推动以县(市、区)为申报单位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乐清、平阳、苍南、文成、泰顺5个市、县已经申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前,温州已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省级森林公园、36个市级森林公园及城镇公园。建成绿道总长约3536公里,涵盖生态型、教育型、郊野型、都市型,包括城区绿道、交通绿道和森林绿道,形成了连接贯通城市、乡村、旅游区、森林公园的绿道网络体系。组织实施珍贵树种赠苗造林、基地建设、补植培育、四旁植树、发展示范五大行动,目前已经种植珍贵树600多万棵,营造彩色林带12条,为森林增添色彩,向世人展示“大美温州”的这一多彩森林画卷。

践行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绿水青山”生态经济体系。投资24.33亿元,建设10大森林旅游精品景区,提升一批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启动森林公园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连续11年举办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被列为“国家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先后获得“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全国首批森林旅游示范市”等荣誉。制定出台《温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起森林康养发展政策体系,使森林康养业在政策框架内有序推进。联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出台国内首个地方标准——《温州森林康养基地认定标准》,从静态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文化康养四大维度丰富森林康养产品的内涵。利用在温州的系列林业科技创新平台,总结形成苍南县“三油一稻”林下复合经营、森林养生果品山地蓝莓高效生态栽培、林下铁皮石斛近自然复合高效栽培、马蹄笋散生化覆土栽培、獼猴桃高效生态栽培五大“一亩山万元钱”创新推广模式。

弘扬森林文化,着力构建“绿水青山”生态文化体系。以保护和恢复为主,开展古道调查、规划和整修工作,编制全市重点古道整修建设规划,编印《温州古道》丛书,开展温州十大森林古道评选活动。2017年,成功开发“温州古道”APP,运用互联网新技术,为市民带来智能化的旅游体验,首批22条古道已完成载入。以森林古道为主线,连接森林特色小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森林休闲养生基地等,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性古道保护与开发利用新态势。加大推进生态文化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全市建成生态教育基地56个,其中国家级生态文化基地3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22个。

湖州:“两山”发源地的大花园实践

湖州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在按照全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设定的目标任务以及“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之下,力争在全省做到样板式的领导,绝不辜负绿色禀赋。2015—2017年,湖州连续三年在省政府对市政府“森林浙江”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2016年,湖州市林业局还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在“一村万树”工作中,湖州进展迅速,计划三年内建成示范村100个,推进村达到全覆盖。目前已初步落实示范村49个,推进村100个。

提质添彩,大力推进全市域国土绿化。2015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面积4.96万亩,森林抚育29.31万亩,珍贵彩色森林24.64万亩,茶园生态修复4.63万亩。平原绿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每年投入平原绿化的各类资金超过6亿元,共新增平原绿化面积8.22万亩,有效改善了全市城乡绿化面貌。全市新增省级森林城镇8个、森林村庄56个,市级森林城镇9个、森林村庄210个。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村、生态文化基地等创建,建成并开放了梁希纪念馆、德清生态文化馆、安吉生态文化馆、安吉竹博园二期等一大批场馆,进一步宣传生态理念。全市现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21.88万亩(其中国家级36.02万亩、省级85.86万亩),县级生态公益林24.57万亩(其中德清县16.9万亩、长兴县7.67万亩)。公益林资金发放及时准确,2017年全市共发放补偿资金4777.09万元,损失性补偿资金发放清册都经过了县(市、区)、乡、村三级公示,做到公开、透明。

严防严控,不断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水平。2017年以来,重点组织开展了综合治理毁林(竹)专项行动,共查处毁林(竹)案件272起,处理涉案人员(单位)276人(个),发现制止毁林(竹)种茶行为574起,开展违法种植白茶拔除214次,面积1.3万亩,实现了“毁林(竹)种茶增量为零、毁林(竹)案件存量清零”的阶段性目标。转变传统的森林消防手段,打造“以水灭火”的专业化、标准化乡镇应急消防队伍,突出完善工作责任、基础防控、应急救援、扑救力量“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森林防火综合防控能力。市县政府、林业“双线”签订责任状,综合治理,治改结合,积极开展林区有害生物防治。以长兴为试点,在全省首创狩猎制度改革,组建应急狩猎队,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推进野生濒危物种拯救保护,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晋级为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建设,专门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2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制定全市古树名木名录,实施“一树一策”保护模式,平均每株投入近2万元。

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森林资源保护责任。2016年、2018年,市政府两次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层层签订《森林浙江建设责任书》,并将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湿地保有量等指标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形成了部门齐抓共管、上下层层联动、全市聚力共建的良好局面。一方面,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与生态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森林城市(镇)、森林村庄创建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把林业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中心工作相结合。以全面实施“林长制”为抓手,压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2017年,针对湖州林业实际,首创四级“林长制”管理制度,强化森林资源监管,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提高科学利用水平,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实现“三保、三增、三防”。

嘉兴:平原地区的七彩水乡

嘉兴高度重视平原绿化建设,久久为功,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注重提升绿化品质,着力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效应,为打造浙江“大花园”增底色、添光彩、强基础。目前,全市已实现了省级森林城市全域覆盖,累计建成省级森林城镇33个、省级森林村庄144个、市级绿化示范村434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6个、省级绿化模范单位13个和省生态文化基地8个。

大兴绿色工程,夯实生态基础。2018年初,嘉兴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到2020年,市域林木覆盖率达25%以上,初步形成以公园、风景名胜区和美丽乡村为主体的休闲游憩体系,以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标识系统、科普教育活动为主体的生态科普教育体系,以市区绿道和市域绿道为主体的绿道网络体系,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加大市本级财政扶持奖补力度,持续推进“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树立全民植树理念,鼓励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投入绿化建设。如秀洲区油车港镇积极引入工商资本,总投资2亿元,种植银杏2万棵共200亩,打造银杏天鹅湖主题公园;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20多名村民捐资105万元建成9个各具特色的乡村公园。全面实施“一村万树”示范创建,见缝插绿,宜绿则绿,补齐农村“千村一面、富而不美、没有特色”的短板。统筹整合各类资源,结合一些环境整治、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全面开展绿化建设,全面推进植绿、爱绿、护绿行动。目前,全市已完成计划创建示范村16个,新植乔木18.9万株,其中珍贵树种11.3万株,完成投资6915万元。

加快产业融合,催生美丽经济。全市现有花卉苗木16万亩,围绕花卉苗木行业新成果、新技术加强指导和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苗木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休闲产业水平,注重发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花卉园区等主体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产业+旅游”开发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森林休闲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绿色产业向绿色经济转化。2018年五一期间,海宁市成功举办2018年世界花园大会,分享汇聚全球园艺力量,吸引了超过10万名游客。加强林业产品营销,积极组织参加花博会、森博会等高层次林业展会,培育一批具有嘉兴特色的林业品牌。

营造和谐氛围,繁荣生态文化。挖掘古树“乡愁”文化,切实强化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古树保护“树长”制工作,制定下发《嘉兴市区古树“树长”制实施方案》,覆盖市区范围内所有古树,让古树名木成为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载体。通过示范引领,动员号召全市人民参与植树活动,全社会绿化氛围持续向好。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已有30余万人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植树近100万株。持续开展“关注森林”活动,自2008年成立市关注森林工作委员会以来,每年主持召开“关注森林”工作会议,部署全年工作,“关注森林”工作已成为一项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林业绿化与生态建设的社会公益活动。

绍兴:越州大地间的森林之市

2018年以来,在绍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林业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紧扣浙江省绿化与湿地保护委员会、浙江省林业厅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标杆的目标,提高站位,找准定位,大力发展品质林业,积极参与“大花园”建设,全面加快推进“森林绍兴”建设,奋力助推乡村振兴。

依靠国家森林城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2018年1月,新昌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批复备案,这是绍兴继嵊州、诸暨获批备案后所取得的新成果,标志着绍兴已成为全省首个所辖县级城市全部获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备案的地级市。同时,深化森林系列创建,全市共建成省级森林城镇45个、省级森林村庄152个,市级森林城镇75个、市级森林村庄412个,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18年,全市计划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市级森林城镇5个、市级森林村庄40个以上。

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发展珍贵彩色森林。2016年全市投资18.6亿元,实施国土绿化重点项目72个。2017年投资19.1亿元,实施国土绿化重点项目38个。2018年,围绕“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在主要水系、交通干线等沿线重要区域,进一步加大国土绿化行动的规模和力度,以生态修复、生态扩面、生态提质、生态人文四大工程为载体,安排部署55個国土绿化重点项目。同时,以嵊州市建设国家级珍贵树种发展示范县、新昌县创建省级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示范县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珍贵彩色树种,建设珍贵彩色森林32.5万亩,新植珍贵树489.2万株。

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依托绍兴的“山、水、林、田、湖”自然资源禀赋,统筹推进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和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着力打造“稽山鉴水”的城市形象,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论。实施林业强农惠农富农三年行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通过大力发展森林休闲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特色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奋力助推乡村振兴,打好低收入群众增收攻坚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绍兴林业的优势,以实施“一亩山万元钱”兴林富民行动为抓手,重点培育集约经营型、品种改良型、林间种养型、反季创新型四大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现已发展兴林富民示范推广基地11.96万亩。同时,以实施新一轮木本油料、花木、竹子提升三年行动为重点,加快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保护林业自然资源,护航“森林绍兴”建设。全面实施古树名木、森林古道、森林风景资源调查工作,古树名木、森林古道等生态资源保护取得新的进展。《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规定》被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已经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和市人大常委会初审,现已进入二次审议征求意见阶段。全市林业类型自然保护地监管持续发力,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松材线虫病除治任务超额完成。森林消防综合防控能力持续提升,森林火灾各类控制指标保持在历史低位运行。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业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最多跑一次”改革、林业经营体制改革、林权流转机制改革、林业金融改革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乡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金华:“浙中大花园”雏形初现

金华以浙中生态廊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浙中生态廊道彩色林带和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的“浙中大花园”初具雏形,为金华现代化都市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生态保障。

“綠色之网”日臻完善。金华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围绕全省“大花园”建设,以生态为基、水系为脉、廊道为要、文化为魂,全省首创浙中生态廊道彩色林带建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浙中大花园”。目前,建成主干流两侧彩色林带62公里,营造“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绿荫护夏、红叶迎秋”森林景观效果,围上一条338公里的“彩虹围脖”。同时,金华勇当全国地市级森林城市群建设“先棋手”,在金华市、义乌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及省级森林城市县级全覆盖的基础上,率先启动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现代城市风貌逐步呈现。

“绿色经济”持续发展。现有林业产业省级示范区15个、省级精品园28个,林业企业1000余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68家),作为华东地区花卉苗木主产区,花木产业生产规模达32.3万亩,从业企业(合作社)3775家,从业人员达11.5万人,全产业链产值超32亿元。已连续举办了4届全省森林休闲养生节,培育森林特色小镇7个、森林人家25个,其中2017年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1259.2万人次,产值52.8亿元。同时,搭建提升林业展销平台,已连续举办10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和15届中国(金华)花卉苗木交易会等展会。

“绿色文化”日趋浓厚。深入挖掘金华生态自然资源和生态人文资源,重点培育一批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经济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打造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已建成全国林业科普基地1家、“全国生态文化村”5个、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26个。已完成1886株古树名木保护任务,打造提升79个古树名木主题公园,修复森林古道25公里;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7个。持续强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标本馆。每年开展各类生态科普活动40次以上,举办各类义务植树活动100余次,义务植树尽责率常年保持在85%以上,“植绿、爱绿、护绿”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生态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

“绿色屏障”质量提高。筑牢浙中森林“防火墙”。“引水灭火”和林区“双禁”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并全面推行工作真重视、责任真担当、保障真投入、预防真行动、宣传真有效“五真”森林消防做法,严密筑牢森林火灾预防预警体系、扑救指挥体系和支援保障体系。依法治林深入推进,依托全市森林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涉林矛盾纠纷和来信来访多元调处和办理机制,及时排查化解各类涉林纠纷和信访案件。全力实施“一村万树”行动,加快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乡一韵”的生态宜居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绿化美化示范。力争到2020年,新建和改造平原绿化面积9万亩以上,建成115个“一村万树”示范村。

衢州:“大花园”拓宽绿色发展路

衢州紧紧围绕“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绿化美化、产业富民、生态文化建设、改革创新”五大工程建设,努力把生态经济培育成发展新引擎,将衢州打造成为大湾区的战略节点、大花园的核心景区、大通道的浙西门户、大都市区的绿色卫城。

强化生态保护引领工程,做足生态大文章。积极实施“一区两园”建设行动,在保护好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的基础上,规划、晋升、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或森林公园,力争实现每个县(市、区)“一区两园”全覆盖。把生态公益林提质作为打造生态底色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强对生态公益林总量控制和长效化管理,逐步建立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挂钩的逐年增长的公益林补偿机制。强化林地林木监管,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推进“平安林区”建设,保护好森林资源“家底”,确保生态空间达50%以上。

强化绿化美化精品工程,打造美丽大景观。以“一村万树”为主抓手,坚持“点、线、面”结合,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精品村。以适宜本地的珍贵彩色树种为主,辅以价值较高的特色经济品种,结合地方特色、地方风俗和人文特点,打造具有乡愁记忆的文化村落。以美丽林相改造、留白处补植复绿和主要节点的增彩填色等工程为实施重点,建设多层次、立体化的千里景观大彩带。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行动,在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的基础上,争取50%以上的城镇和村庄建成森林城镇(村庄)。

强化生态产业示范工程,培育富民大产业。主动适应林业经济新常态,突破传统造林模式,优先培育发展木材质量好、市场价值高、发展前途大的珍贵树种和高档花卉;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挥重点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带动林业产业链向集约型、现代型、科技型转变;深入实施“电商换市”,扶持大宗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在现代林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引导经营主体推动林业基地向林业休闲观光园发展。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依托林产品行业协会,逐步将弱、小、散品牌整合成1—2个区域性大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宣传,形成规模优势。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工程,促进旅游大发展。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和生境修复,深入挖掘古树名木、古道、古村落的“三古”文化。加强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做好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推荐工作,推进生态科普教育。因地制宜,发展竹文化、根雕文化、油茶文化等生态文化产业,打造蕴含生态文化主题创意的旅游产业品牌。发挥衢州生态优势,推动与森林休闲、健康养生、生态体验等相融合的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强化改革创新深化工程,致力发展大提升。推进林业“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深入、拓展、延伸,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顺应信息化、大数据的科技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林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推进林业“智慧化”管理。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发挥乡镇政府、村级组织作用,引导林农流转承包的林地,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找到林业发展新路径、新动能、大通道,实现林业发展大提升,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舟山:绿满海上花园城

舟山依托優质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围绕打造“海上花园城市”的总体要求,突出“绿地乔木化、树种乡土化”,城市森林面积稳步增加,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生态体系更趋完善。

以海洋为特色。打造海上花园城市,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海岛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坚定不移地走海洋、海岛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功能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实现新区华丽转身,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花园为目标。建设既具有城市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高端品质的公共服务、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又具有海岛优美自然风光、独特文化风情、理想栖居环境的美丽花园、美满家园、美好乐园。努力建设生态和谐的绿色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多元开放的包容城市、独具人文特色的和善城市、永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以品质为前提。坚持品质提升,高起点、高标准、精细化地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势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现城市面貌的新变化和群众满意度的新提升。注重城市集约发展,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提升环境建设水平,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舟山成为最适宜人居的美丽健康家园。

以开放为延伸。重点突出新城和小干岛、定海城区、普陀城区、普陀山—朱家尖、海洋产业集聚区等新区城市主体区域。其中新城和小干岛打造以政治、自贸区、金融商务、会展文体、海洋科创为特色的市级综合中心,定海城区打造以历史文化名城为特色的海岛古城体验区;普陀城区打造以沈家门十里渔港为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滨海生活区;普陀山—朱家尖打造世界佛教观音文化旅游胜地和国际海岛休闲旅游胜地;海洋产业集聚区和白泉镇统筹发展,打造现代化产城融合的花园式、生态化和外向型产业园区。

以生态为内涵。严格保护自然海岸,划定禁建海岸、海湾和海滩,显山露海、城不压山、山城相间,实现山、海、城有机融合。加快形成“海天佛国、渔都港城,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千岛之城、海上花园”的城市形象和空间特质。中心城市加快构筑山、海、城、绿有机生长,组团式、开放式、紧凑型的“一城三带多组团”格局。加强对中部生态保育带的保护,通过对山体类型的划分和郊野公园的植入,形成具有城市生态功能的核心绿色空间体系。

以旅游为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实现特色化、主题化、差异化发展,坚持一岛一主题,一岛一特色,千岛百态,千岛共荣。尊重历史、崇尚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全域美丽海岛建设体系,构建“一岛一韵、一村一品”的村落发展布局。加快沈家门渔港小镇、朱家尖禅意小镇、干石览远洋渔业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及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白沙—柴山岛、东岠岛、花鸟岛、小乌石塘等重点海岛旅游示范岛,鼓励发展海岛民宿。综合整治小城镇环境,提升乡镇环境质量水平。积极推进新型集聚小区建设,全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台州:高质量打造“大花园”

台州利用优质资源和文化遗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融合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以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为目标,高质量推进“大花园”建设。

以积极创建为动力,以绿化造林为抓手。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创建浙江省珍贵彩色森林示范市的地级市,台州把珍贵彩色森林示范市作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大花园”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来落实。加大投入,用于市区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新植1亿株珍贵树”和“一村万树”行动的财政资金大幅提高。台州市和仙居县、天台县已被列为全省珍贵彩色森林示范市(县)创建单位,《台州市珍贵彩色森林示范市建设总体规划》也已完成初稿。规划立足全域景区化的新要求和提供台州样板的新高地,在各县(市、区)相关规划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衔接,突出通道、河道沿线建设的整体效果。市、县二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绿化造林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成常态化。据统计,全市2018年上半年累计参加义务植树达96万人次,种植各类乔木340万株,其中新植珍贵树木254万株。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美丽建设为基点。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快自然生态修复。强化绿色农产品供给,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幸福产业,构建绿色产业发展平台,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依托丰富的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以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椒(灵)江生态旅游区、海湾海岛旅游带、佛道名山旅游区为重点,串珠成链,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美丽台州”建设。到2022年,实现全市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和公民生态文明素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山水与城乡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城市、美丽园区、国家公园加快建成,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

以绿色网络为先导,以生态文化为灵魂。加快推进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全力打造騎行绿道网,着力打造1小时市域交通圈及1小时通达杭甬温都市区交通圈,把交通走廊建成环境优美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大力弘扬台州人文精神,厚植台州生态文化,着眼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精神文明素养。到2035年,实现全市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绿色生活方式。使生态环境优美成为普遍常态,使城乡居民普遍拥有富裕的生活,使资源利用效率、主要健康指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台州成为绿色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大花园。

丽水:培育诗画大林海 打造生态新引擎

自全省开展“大花园”建设以来,丽水市林业局努力推进“诗画森林、康养森林、文化森林、活力森林、平安森林”的“五个森林”建设,重点抓好美丽林相建设、林业重大项目和森林旅游等工作。2017年,丽水市森林覆盖率达81.7%,活立木蓄积8597万立方米,林地面积2199.2万亩,实现“三增长”,为丽水建成“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构筑最佳生态屏障。

以美丽林相建设为总抓手,打造诗画森林大花园。坚持项目化、工程化推进林相改造,为丽水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休闲养生福地提供基础支撑。计划五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建设百个森林特色花园和百条森林景观廊道,因地制宜推进美丽林相建设规划的实施,建成四季变化、季季有花、处处有景、美丽多彩的“大花园”。2018年,投资1.1亿元启动建设森林主题花园20个,面积3.28万亩;投资0.95亿元启动建设森林廊道10条,已建设森林廊道里程115.6公里;投资2.09亿元,建设美丽林相带42万亩,占年度任务的64%。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主平台,打造魅力森林大花园。积极谋划建设林业精品项目,为“大花园”建设提供林业精品视窗。全力创建丽水国家公园,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通过调查研究、专题部署、方案编制、汇报对接、宣传发动等多项举措,营造全域全力创建氛围,各项工作正积极有序推进。目前,《创建丽水国家公园实施方案(送审稿)》已通过市政府审议,形成了以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整合毗邻的庆元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优良的保护地的申报创建主体框架;功能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修复区、传统利用区、科教游憩区。并按照全域共建理念,将全市公园外的范围作为联动发展区。2017年,按照打造全国一流药用植物园的定位,开工建设华东药用植物园(丽水植物园)。该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规划投资8.4亿元,现已完成投资4.07亿元,预计2020年正式运营。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面积最大、地形最丰富、功能最齐全的药用植物园,成为展示丽水森林生态优势的形象窗口和生态标杆项目。组织开展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及林相改造等工程建设,积极创建4A级旅游景区,打造展示丽水形象窗口和市民后花园。

以推进林旅融合为发力点,培育富民森林大花园。依托“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金字招牌,发展森林深度旅游业,提升林业富民能力。启动实施“森林康养丽水行动”,完成《森林康养丽水行动方案》大纲制定,重点推进华东药用植物园、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等森林康养核心基地建设,草鱼塘、白马山等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谋划白云森林康养小镇创建。市政府与中国林学会森林康养分会签订了《森林康养(疗养)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建立森林疗养试验示范区,合作开展国际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共同推动森林疗养创新驱动工程,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规划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大力发展森林旅游,采取政府拉动、招商引资、市场运作等模式,借助现有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森林景区景点等载体,大力实施森林旅游、休闲民宿经济发展工程,共建成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4家,省级森林特色小镇创建镇15个、森林人家25个。抓好林旅深度融合,推动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转化,2018年上半年实现森林旅游总收入180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76%。森林旅游成为丽水林业产业重要增长点。启动全市森林古道保护利用工程,规划到2020年全市修复森林古道27条390.7公里(2018年计划修复7条120公里)。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生态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哈Q森林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