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奇葩”学生
2018-05-14游明星
游明星
一、案例情景
上课时,小志没听讲,悄悄地跟同桌嘀嘀咕咕。我看到了,直接点名批评了他。这下不得了:小志蹭地站起身,脸憋得通红;突然,他一把抓起旁边的水壶,朝着自己的脑袋砰砰地砸了起来。我慌忙上来抓住他的手,可他又大声地吼道:“我要跳楼!我要跳楼!”同桌刚伸出手来抢过他的水壶,他立刻转头开始叫骂……
经过不断跟其家长的接触,我了解到,导致孩子性格波动最大的因素是家庭教育中父母理念之间的冲突。小志父亲管教孩子很严厉,哪里觉得孩子做得不好了就大骂甚至揍一顿。他认为孩子就是要父母管着,孩子不听话、表现不好了该骂则骂该打则打;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自然就好,所以处处宠着小志。小志父母的教育一直以来不顾及小志的感受,也没有想到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有些父母本身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孩子不听话,就会给予训斥甚至打骂,有时依照自己的情绪来管教孩子,时松时紧,这样不仅对孩子的自尊心无益,而且给孩子以模仿的对象,成为情绪失控的范例。
为了驱除小志的心理阴影,我和科任老师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地找他闲谈,让他帮我们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极少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小志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小志同学回答问题真精彩”“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并通过鼓励让曾经边缘化的小志也深刻地感受到他也是集体中的一员。渐渐的,小志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时还主动找我聊天。
当教育触动了他的内心时,我决定实行“小步走,不停步”的战略,对于他的每一个进步,给予适时鼓励。对于其不足、尚未达到要求的部分,多给予正向强化,同时给予足够的耐心。引导他多看到自己的一个个进步,让他的自尊心、自信心一步步树立起来接下来。我联合科任教师,以鼓励为主线,通过承担责任、群组互动、心理干预等方式逐渐增强他的集体归属感。
为重塑他的自我认知,我抓住他的优势进一步进行了引导。班级书法比赛中,由于我的动员和辅导,他写得很不错,我特地给他评了一等奖,而且还在班级大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那样灿烂的笑容。在这学期大鹏新区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小志在课堂表现精彩极了,得到了听课的老师们多次热烈的掌声。课后我及时鼓励他,告诉他,老师们都很欣赏他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以后更要好好加油。他很激动,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开学初,我带着读五年级的他参与了南澳中学七年级师生写字经验交流活动,连续两节课他的精彩表现令老师和同学们都折服,他的口才和书写令很多中学生甚至老师自愧不如。那一刻,我为自己庆幸,未让奇葩成了“奇葩”。
目前,小志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他还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比如五年级数学的24点比赛,他的表现令观摩的老师赞赏有加;他的书法作品、作文等屡屡获奖……他父亲也反映孩子在家学习主动了,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他听。对于父母的批评更能虚心、客观地接受了。
静待奇葩开放,则能聆听花开的声音。反之,天才就这样被父母、老师扼杀了,奇葩也就真成了“奇葩”。
二、问题与对策
这些由于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导致的原本就性格比较偏激的孩子、自我认知严重错位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并不鲜见。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类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1.不要吝啬教师的激励
类似小志这样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他们的内心缺乏阳光,最显著的自我保护便是自卑或攻击。长期地镇压式教育,导致孩子在急需从他人的眼光认识自我的时期出现了教育的空白,使其难以了解自我的价值,从而过度自卑。面对这一点,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通过教育活动的有意安排,引导他发现自身的长处,完善对自己能力的评估。
2.不要忽略集体的力量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群体的教育力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因此,当班里的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时,应借用集体的力量,通过履行群体责任,体现群体关怀,引导群体舆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公共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在集体生活中逐步认同并優化自身角色。此案例中的小志,原本因其个性偏激被集体逐步边缘化,导致本就自卑的他接近于自闭的状态,并在这种内心的极度矛盾中进而产生了攻击性,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恶性循环,从而使其成为众多人评价的“奇葩”。为了引导他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在针对他的教育中,教师应该扩大的教育力量的源泉:由班主任扩展至科任教师,由教师延伸至群组甚至是每个学生。
三、体会感悟
刚接手这班时我对小志的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不是特别的关注。尤其是孩子在和同学相处时发生矛盾或者孩子学习方面不如意了,我的处理也不够细致。加上其他老师及同学也没有过多地给予小志关爱,这样使小志更是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瞧不起他,所以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常常自虐,说不如死了算了。在对这一案例的行动研究中,我感触到孩子还小,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都不够成熟,很多时候犯错、闯祸远非孩子本意,但是孩子得不得父母的宽容与理解。长期以往,孩子能有健康的心态吗?
首先,为师者,一定要细心、耐心。千人千面。每个孩子因其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会有不同的表现,面对这些孩子,绝不能以单一的标准去划定优劣。当学生的表现超出格线时,绝不能粗暴镇压,毕竟,任何表面现象都只是冰山一角,不耐心对其背后的成因做一番调查,绝不能简单的批评了事。
其次,作为父母、老师,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与包容,要从小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当孩子犯错时,一定要抓住时机,引导他正确地对待,要知道乐观的心情能让挫折变小,能把坏事变成好事。父母、老师要多关心他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要让他感到家的温暖、集体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