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8-05-14艾华
摘要:文章以高校《計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依托,以高校新生为研究对象,将过程性评价引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探索过程性评价在该门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操作性与实践性。传统的教学
评价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且反馈交流滞后,教考分离等弊端明显。而过程性评价则是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并重的学习方法,具有导向、诊断、调节、激励等特点。因此,将过程性评价运用到该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促进和激励学生高效学习,改善教学效果,还能为过程性评价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过程性评价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充分考虑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构建了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涵盖五个环节,分别是明确评价内容、确定评价项目、选择评价方式、收集评价资料以及反馈评价结果,并将这五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各评价内容的评价项目和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如下表所示。
各评价内容的评价项目和所采用的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所占比例评价项目评价方式
考勤10%考勤纪律+学习态度互评40%+师评60%
课堂表现10%学习态度+情感态度+探究能力自评20%+互评30%+师评50%
各阶段模块测试40%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自评20%+互评30%+师评50%
个人作业10%知识技能+独立完成能力互评40%+师评60%
团队作业10%作品设计+团队合作能力互评40%+师评60%
期末上机考试20%知识技能系统自动评分
(1)评价内容的设计。
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各阶段模块测试的项目所占比例最高。各阶段模块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五个项目。
布置作业可加强过程化学习。个人作业由教师下达任务,学生自由选择并独立完成;团队作业由教师给出范围,学生自行组队并协作完成。
(2)评价项目的设计。
在评价项目上注重评价的高效性、激励性。考勤纪律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态度,还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有必要纳入到课程评价中。而知识技能的掌握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操作技能,都应加以重视。作品设计综合性较强,能展示出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
(3)评价方式的设计。
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过程性、参与性。通过自评,使学生能够自我反思、自我验证,使教师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教师作出改进。小组互评可以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共进的习惯,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学习氛围。教师的评价更有客观性、权威性,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度较高。通过教师的评价,指出学生问题所在,提出改进建议,有利于推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
(4)搭建反馈交流平台。
反馈评价结果并交流,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知识缺陷, 及时采取补救性措施弥补,促进自我发展;有助于教师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教学实践
(1)实践对象。
选取2016级电子类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该班级共有学生46人,男女生比例适中。该班为一年级的新生班,大部分都是参加高考后考入学校的,计算机的基础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趋于一致,能够代表高校学生的共性特点。
(2)学生分组。
将学生分组,有利于学生自评、互评及团队作业的完成。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分组,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能力分组,还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愿组队。分组后,设置组长,负责记录或整理的工作交由组长来完成。小组内成员的座位可以集中在一起,以便于教学监控以及小组内的讨论交流。
(3)明确评价标准。
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开始之前,教师都向学生详细说明评价标准,这样学生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学习才会更加有目的、有方向。
(4)组织教学。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与过程性评价的相关要求组织教学,及时提醒要重视平时练习与课堂表现,这些都会被纳入到过程性评价体系当中。
(5)组织评价。
组长要对学生的考勤与纪律记录并评价,每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要自评、小组要互评、教师要评价,组长负责记录成绩,互评成绩为评价组员给出成绩的平均分。
(6)评价结果汇总和反馈。
评价完成后,组长根据教师的要求将本组内全部成员的成绩进行汇总。然后提交给教师,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并汇总所有成绩,得到本阶段学生的最终成绩。
3 《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实践效果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过程性评价机制,强化了实践育人环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丽萍,耿欣,唐娟.过程性评价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07).
[2]李琳,潘子强,沈志华,李清春,张景强,李雪雁,牟登科.过程性评价在“食品化学与营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广东化工,2016(16).
[3]张静,林立忠,董伟,张兴华.应用型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实践[J].福建电脑,2016(11).
[4]莫平,黄瑞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7.6.
[5]程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过程性评价方案的构建[J].运城学院学报,2014.2.
[6]王艳艳.过程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476.
作者简介:艾华(1981),女,河北廊坊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