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18-05-14陆丽梦
陆丽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
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现代课程之父”美国学者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1949年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从现代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课程计划的三种来源,即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泰勒指出设计课程及制定教学计划时有多种资源可资利用,可分为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和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这是早期从广义上对课程资源的认识。
在我国,对课程资源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华东师大吴刚平博士于1998年最早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在这之后,我国课程理论界对“课程资源”有了不同的定义。
(二)关于“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研究
国外对于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研究较少,而是主要集中在多元文化教育上。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发布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对多元文化进行了权威的定义。在国内,王景、赵红、潘永芳等都从不同地域上和不同层面上对民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探讨,但都主要从整体层面上或是针对中小学的角度研究民族特色课程资源。
(三)关于“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国外对于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以社区为单位的教育上,例如,巴西1993 年制定了《全国全面关心儿童和青少年计划》,计划中强调社区要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要挖掘各种社区资源满足幼儿的基本要求,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共同责任。
二、关于“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
近年来,多元文化教育成为国际与国内关注的焦点,成为当今世界一种体现文化公平和教育民主的价值观念。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发布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该文件对多元文化进行了权威的定义,即“多元文化通常是指多民族国家对各民族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的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以使学生能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享有应有的文化尊重。”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人类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身体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加德纳也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幼儿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要求幼儿主要通过自我参与、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基本构想
(一)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意义
1.更有效的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强调儿童的发展,强调儿童一般能力的获得,而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以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为主要取向。开发与应用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主要从儿童比较熟悉的事物出发,为有效的达成幼儿园课程目标提供了可能。
2. 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要开发与应用民族特色课程资源,使之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中,使幼儿认识与了解民族文化,實现少数民族文化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幼儿园民族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时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开发利用有利于幼儿教育活动的一切可能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幼儿园民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开放性包括选择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路径的开放性。
2.针对性原则
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课程资源,针对性的进行开发应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
3.民族性原则
幼儿园民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应从本地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特点出发,遵循民族性原则,开发符合当地幼儿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幼儿对当地民族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三)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方式与策略
1.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方式与途径
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应用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必须通过某种途径,依托某种形式来进行。幼儿园的课程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社区活动等五种。
2.幼儿园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策略
加强教师的培训,增强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意识与能力。注重幼儿园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获得家长与社区的支持。将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渗透到幼儿园各项活动中,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社区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