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化学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

2018-05-14赵志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有效设计策略

赵志英

【摘要】:通过生活趣味性策略、层次差异性策略、数量适度性策略、交流互动性等策略,对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让课后作业能进一步巩固、延伸课堂所学知识。。

【关键词】:化学课后作业 有效设计 策略

课后作业在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與技能的手段,还是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的途径,更是学生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化学课后作业设计如果能够做到科学有效,对于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等。以下主要是化学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的策略。

一、生活趣味性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要用到化学。通过生活趣味性作业的设计,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在课堂进行表达与交流,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

如在上完《燃烧的条件》这一课后留下这样的作业:在家中遇到煤气泄漏或者油锅起火,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灭火?夏天的夜晚出现的“鬼火”是怎么回事?学生们下了课个个都会兴致勃勃的去完成这样的作业。类似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如何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烧不坏的纸船?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积累进一步丰富,同时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去完成作业。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层次差异性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的,班级里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与学习动机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面对实际,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足学生的作业需要。基础题是巩固基础所必需的,是基本知识的简单应用,人人必做;提高题是在基础题完成的基础上设计布置的作业,难度上有所提高,是检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作业;拓展题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或者对其进行补充、强化、巩固,作业的顺序安排应由易到难,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力所能及地完成作业。学生个体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也是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因此,教师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且在考虑到这种差异的前提下,灵活地设计和布置化学作业以提高化学作业的有效性。

如质量守恒定律这课时后设计如下作业:

练1.蔗糖在隔绝空气后加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出蔗糖的元素组成是(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D.可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练2.某化合物3.2克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与3.6克水,则该化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

这一题中第一题是基础题;第二题提高拓展题。既要让学困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

三、数量适度性策略

适度性是指作业的量、难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不应太过于过度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练习已有知识,来推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变动。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都有成就感。但是作业的本质是不变,是学生巩固知识和练习能力的一种途径,需要适度性的。外部条件也不允许,由于中学教育有好几门功课,每一科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需要的是每门课程都要有一定的发展,而不是偏向于某一个科目。所以,化学课后作业的量不是题海战术,而是适合学生的发展,满足其现实所需。

再者在初三需加快教学进度以满足中考复习,在初三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大量的练习。在很多时候需要符合学生所需,将题目精简化,才有利于学生最大化发展。

四、交流互动性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化学作业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初中化学作业的重要方式。这要求化学教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活动经验。如在学习完溶液酸碱性后,设计作业:利用试纸测试家里用的液体的酸碱性,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出一些液体的酸碱性;学完金属之后,设计布置了“小组作业”: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一段时间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找出铁生锈的条件,写出实验报告。此类作业要求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获得超出个人思维所能得到的新知识。另外,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家长的人生经验、价值观念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化学课后作业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践证明,设计具有生活趣味性、层次差异性、数量适度性、交流互动性的作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化学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马宏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J].黑龙江教育,2016

[2]夏友功.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作业的功能[J].数理化学习,2011

[3]周士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

猜你喜欢

有效设计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分层设计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分层设计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有效设计在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