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深度参与的整合教学,让核心素养更好落地

2018-05-14郭杰惠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刻画人物形象深度

郭杰惠

当前,“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词语,而且它必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或许是因为教育积弊太深,“核心素养”提出后,不少学者都将其当作教育的救命稻草,认为它既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确实对“怎样培养人”提出了要求,但它本身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而只能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只能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变革来解决。从教学的角度看,要使核心素养落地,必须实现“深度教学”。

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会运用,在主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建构,实现师生的深度参与,而整合是重要实施路径之一。

我们精选课内外内容并整合,以问题群为驱动,实现学生情感、思维的高阶介入。下面,结合北师大版第九册8单元读写联动整合课《恰当描写 形象鲜明》,谈谈回应深度参与的语文整合教学。

一、前端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深度参与是引导学生把握学科本质的参与,是触发学生兴趣、情感与思维高阶介入的参与,是持续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的参与。要想达成这样的效果,需对教材和学情进行深入的前端分析。

1.教材分析三读

读内容类别: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群文整合读写联动教学。

读纵向联系:整个小学阶段,描写方法的使用从无到有,从写事集中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到了六年级,集中出现大量运用了各种描写方法的文学作品。从教材的编排上可以看出,描写方法的学习,遵循感性积累到理性运用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零散积累,已能明确描写方法有多种,但在描写方法的选择上还缺乏认识和思考。

读核心能力:根据事件、情境和人物性格、品质特点所需,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2.学情分析三知

知知识储备点:五年级上册3单元《唯一的听众》一课,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形象;七单元《迟到》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严厉的慈父形象。学生已经知道刻画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

知思维触发点:体会主要描写方法的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尝试根据事件、情境,人物的个性、品质刻画人物的形象。

知情感触发点:根据文字描写猜人物;对《“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的猜测与了解。

根据上述前端分析,确定了教学目标:知晓恰当的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完成片段练习;对语言文字运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整合教学,回应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并能运用,但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生动。教材第十册第8单元中两篇主体课文,分别塑造了果断冷静的哈尔威船长和临危不惧的博瑙德夫人,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正是可以作为描写方法指导的精彩文本。基于课内文本,从四个方面加以整合。

大单元整合。将北师大教材第九册“危急”单元两篇主体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与《生死攸关的烛光》的学习进行整合。

课内外整合。精心节选《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片段、《西游记》中猪八戒语言描写的片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外貌描写的片段、《红楼梦》中王熙凤外貌描写的片段,与课内两篇文段整合。

阅读与写作整合。学生通过阅读,对比分析,明确如何恰当选择描写方法,再学以致用,进行片段描写。

前置学习与课堂学习整合。设计微课让学生进行前置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经验、知识、技能基础,再在课堂深度探究。

三、问题驱动,凸显深度参与

问题解决学习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的基本教学样态。学科问题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的驱动器。学科问题群设计的基本模式是“1+X”。其中,“1”是指学科核心问题,“X”是指围绕学科核心问题而生成的具有层次性的学科子问题。

核心問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既整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又促进学生活动和思维。本课的核心问题为:如何选择恰当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活?为搭建学习阶梯,将核心问题分解为三个子问题,通过子问题的解决,达成核心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参与和教学目标达成。

子问题1: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有何发现?

引用名著中的经典文段,引导学生猜一猜,回顾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五种描写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与经典名著。

子问题2: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所选择的主要描写方法是否恰当?

再次回到课内已学篇目《“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描写方法的选用及人物形象塑造进行深入研读,学生明确人物描写可以用多种描写方法,但会根据事件、情境、品质和性格不同各有侧重。

子问题3:你如何选择恰当描写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设计片段描写任务,让学生从“快迟到了”“爱打扮的——————”“唠叨的——————”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恰当地选择描写方法,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现场写作后,选出多份作品现场评述,进一步巩固对“恰当描写 形象鲜明”这一方法的掌握。

通过前后测了解到,本课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体现了学习的深度参与。深度参与具体体现在:目标有深度——建构学科教材知识背后的深层意义;内容有深度——体现学科教材本质;过程有深度——体现学习的纵深性、层次性与整体性;方式有深度——有情感与思维的高阶介入。

猜你喜欢

刻画人物形象深度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