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对我国现代家庭伦理建设的启示

2018-05-14黄建田杨江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邻里关系邻里

黄建田 杨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家庭伦理问题,家庭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因此,重新审视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剔除他伦理思想中封建性的一面,取其伦理思想的精华,对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针对家庭“倒孝”现象,要倡导孝敬父母

曾国藩孝悌的伦理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尊老爱老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现代家庭有很大的启示。

现代家庭中,很多老人在物质上得不到子女的赡养。出现了“刮老”“啃老”“弃老”“虐老”的怪现象。部分家庭趁父母健康时把父母当成保姆,让其给自己带孩子做家务,父母年老丧失劳动力时,却把父母当成包袱推出门外,不赡养父母。

现代家庭中,很多老人在精神上得不到子女的关怀、慰藉。现代家庭中,很多农村家庭的子女外出打工或是很多城市子女异地工作,出现了“留守老人”的现象。很多家庭只有老人在家,平时很少得到子女精神上的慰问、关心和安抚,内心极度空虚,只有在节日甚至只有在春节时才能与自己子女团聚。

在曾国藩孝悌伦理思想中,他继承了儒家传统对父母孝养的观点。他在物质上能很好的赡养父母,即使经济拮据,曾国藩也不忘给祖父母、父母寄钱、衣物和补品。他还关心长辈们的起居,确保他们有一个舒适、方便的住房环境。这些物质的赡养,体现了曾国藩对父母的一片孝心。曾国藩对父母精神生活的赡养也十分有孝心。曾国藩常常写家信慰问父母各方面的情况,还常常给自己的父母长辈请封,以讨得父母长辈们的欢心,使他们精神愉悦。

因此,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我们仍要做到孝敬父母。物质赡养上,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时刻关心父母的衣、食、住、行,使其在任何时候都有生活来源的保障。精神上,要使父母精神愉快。子女即使再忙也要常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问和安抚,如抽空陪父母散步,跟父母聊聊天,常给父母打电话,周末及假日陪父母看看电影院去旅游等。

(二)针对家庭因宠失教的现象,要倡导重视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现代家庭规模日趋变小,家庭结构变得小型化,很多家庭内部只有父子、夫妻、祖孙这三种关系,而且城市已经普遍步入了独生子女的家庭。大多数家庭倾向于“子女偏重,子代优先”,客观助长家庭教育问题,导致现代家庭教育问题普遍存在。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把自己的子女看成是“小皇帝”“小公主”,过分迁就,过分的溺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本身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营养,但如今很多父母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他们对孩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吃的方面,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不管该食物是否有利于健康;穿的方面,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学习用品和玩具方面,追求高档化;此外,他们很多事都帮子女做,甚至有些家长还帮自己的子女打扫教室、背書包,更不让自己的子女做家务。上海有关部门曾选取不同类型的学校的高中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起床后自己不叠被子的近六成,不倒垃圾不扫地的五成,有七成不洗碗也不洗自己的衣服,九成不洗菜做饭……之所以没做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不让做或没教过怎么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孩子们容易形成自私、狭隘、任性、娇气、懒惰的恶习,并限制其全面发展。此外,近几年来青少年抢劫、盗窃、杀人等案件不断增多。这些大部分是父母忽视家庭教育,过分溺爱孩子的结果。

然而,曾国藩却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教育子女要勤劳习作,勤于耕读,并常常以祖传的“八字诀”教育子女,且能做到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他力求把子女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关注他们品德修养、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他还告诫长辈不得对子女娇生惯养,避免其有娇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家长们一味地溺爱自己的孩子,迁就孩子,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这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因此,作为父母,一不能因宠而失教,应该寓教于爱,严慈相济。二要言传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三要重视对孩子全面发展。家长要改变对子女重考试的观念,要注重的子女全面的发展。这样才利于家庭伦理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三)针对家庭松散而淡化的邻里关系,要倡导睦邻

现代家庭的邻里关系,虽然没有走到完全形同陌路的地步,但是大大不如以前亲密、融洽,邻里之间的交往仅仅停留在碰面打招呼的层面上。加之现代科技、市场经济的发展,独门独户的新村、小区、别墅、住宅楼等已成为了城市住房的主要形式。这一幢幢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大楼疏远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加上现代家庭设备的齐全,很多人养成一种万事不用求邻,也不希望邻求己的心理。邻里之间也由此形成了一种“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邻里关系逐渐淡化而松散。

重审曾国藩睦邻的思想,其对现代家庭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曾国藩主张邻里之间要相互往来,和睦相处,相互帮助。曾国藩平时尽其所能去帮助自己的邻居,且常常寄钱回去,叫诸弟拿部分来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邻居,并告诫诸弟要对邻里有敬爱之心。

现代社会也一样,人总是要和邻里相处的,人不能离开邻里这个群体而独立生存,邻里关系涉及到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现代家庭中,我们要继续发扬曾国藩的睦邻思想。要加强与邻里之间的往来和沟通,清闲、饭后要多去邻家走走,多跟邻居聊聊天或定期与邻里开展一些活动,不断增进邻里间的情感。此外,邻里有困难时,要积极主动去帮助邻里、关心邻里,把邻里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看待,做到尽心尽力为邻里排忧解难。从而不断促进邻里和睦、融洽,有利于邻里团结。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邻里关系邻里
“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
邻里图书馆
2016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 “邻里关系”
邻里之间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招好棋
中国梦视角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浅析西方伦理思想对会计的指导意义
温州卷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