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园与场所精神的探索与实践为例

2018-05-14高南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4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城市文化

高南

摘 要:在学科背景下论述地域历史、场所精神和现代园林三者的关系。本文以知青公园景观规划为例,探讨改造场地环境、建立公共、开放性公园入手,结合公园在时代发展变迁中,如何运用现代山水造园手法,利用林带、水脉、地形梳理营建空间布局?如何以一种全新的目光审视当年那段曾发生过的历史记忆?如何与周边规划的生态农业观光游相结合,创造出服务于周边,具有吸引力的开放性公园?

关键词:知青林公园;场所精神;城市文化;现代山水园林布局尝试

1 前言

"场所"是人的记忆物体化和空间化的表现。通常为城市学家提出的"SENSEOFPLACE",可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挪)诺伯舒兹

知青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用了现代山水格局理念,结合造景设计手法,紧扣知青文化和田林福地这一理念特色,力求营造出一个凝练知青文化、场所精神、带动地区经济建设的景观生态体系,以期得到周边使用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 解读场所精神与历史

“水墨西涌,双碧连西东,昔日浊流矮岭,今朝写意正浓,曲岸绿翠飞虹,金路丽水互通,虽言知青旧事,依旧香飘远播。”以此用来展望公园画面。中国知青村生态园规划用地总面积1350亩,知青公园用地是规划区内中心位置占地150亩,北侧知青纪念馆为7亩,规划水体14亩。公园设计主旨:凝练知青文化,整合生态资源,共谋城乡发展。

3 因地制宜话造园

结合对上位规划的解读,公园体现出大生态的规划理念;梳理结合现有地形及植被,规划水体形式;讲述新时代知青故事;场地开发近远期相结合。

方案规划紧扣知青文化和田林福地这一理念特色,依青山杏林,塑生态公园,留白云绿水,续知青故事。依青山杏林——所指的是“场地精神”。公园所在地位于宝坻知青村,整体景观肌理为乡村田园风情,原有用地为乔木苗圃,特别是知青栽植的银杏纪念林已成为本案一大特色景观点,现有一座小山岭为地形高点。在景观规划中充分考虑到以上基础条件,优化现状资源,整合景观,使之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景观投入,从而达到资金与使用的平衡。塑生态公园——公园设计依据现有苗圃绿化结构,进行相应的景观空间处理。保留梳理知青纪念银杏林。景观考虑从“延路有遮阴林,林下有丰富花灌木组合。使游人有从森林中穿过的感觉。”留白云绿水——水景观设计:利用现有低地,适当围垦填挖形成自然岸线的小河塘,结合水边保留的不染亭,塘内种植莲花为主的水生植物组合,表达出知青有种“出淤泥而不染”纯洁向上的精神力量。荷塘边设有赏荷台及纪念性景观。从山上流淌下的溪水注入山前的水塘,宽大的水边休闲座位与亲水平台为夏日的游人带来清凉的感觉。续知青故事——南侧主入口方便周边居民的进出,设计可以集散人群的大型市民广场,在树阵广场下进行晨练也是不错的选择,主要休闲区设在水边,充分满足使用者观水赏景,儿童亲水的需要。水面上倒影山影,更加无限扩大了景观的空间层次。景观在道路交口处设计以知青精神为主题的纪念性群雕,突出知青公园这一主题特点,有点题之意。公园东北角为规划的知青纪念馆,沿着道路设有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纪念广场及户外知青纪念展区。

4 公园景观规划概念及空间布局

公园规划主要由动静两大区块组成,动区主要是指小山岭以南,主要服务对象为规划居住区,景观以树阵广场,观水平台,儿童活动区及水剧场等硬质空间;静区为北侧,主要突出知青文化,主要景观有知青纪念林、纪念广场、纪念碑等纪念性景观空间,保留现状林,利用低地规划荷塘水景观。突出纪念性、幽静、生态等空间特色。

(1)主入口市民广场。南侧主入口点缀知青市民广场景石,通过景观主轴线直接可见湖光山色景观。广场需求多样性,指广场使用上的多样性和广场表现文化多元共生。设计考虑人在广场中的活动有集会、观演等大众参予活动之外,还有休息、交谈等活动。临湖面的木平台上茶座,是观赏湖光山色景观的好场所。

(2)生动有趣的儿童活动场地。满足当地居民就近活动需要,在东南临水設有儿童活动区。车水排云景观:吸引儿童、成年人参与其中,体现出当地乡村田园生活的场景,可以使外来者了解田间劳动生产的场面。水剧场景观:膜亭下的小剧场,是爱好音乐及戏剧的居民首选去处,便于爱好者相互交流、切磋。考虑社区居民活动的便捷性,山体的南侧位置也屏蔽了冬天的寒风,是舒适的聚会场所。其他景观:沙坑、小木桩附近都布置了休闲座椅,方便家长就近照顾儿童,湖边的木栈台也是青少年航模活动场地。

(3)青山绿水。场地现有小土岭一座,考虑对山体进行修坡处理,并利用现有洼地,修整岸线,注水为塘就地进行土方平衡,既有景观效果,又减少了工程量。山体为东西走向,南侧山下设计有水塘,用现代语言展现背山面水空间形式,山顶有亭一览园内景观,从山顶循环而下的山溪流入水中。

(4)荷塘月色。保留不染亭,适当填挖形成小河塘,塘内种植莲花为主的水生植物,以生物方式净化水质,寓意知青“出淤泥而不染”纯洁向上的精神。荷塘边设有赏荷台及知青纪念碑。山脚下水体面对知青公园南侧主入口市民广场,设计溪流、喷泉、跌水、水车等水景观,为炎炎夏日提供舒适的广场活动环境。增加了水中含氧量,一定程度上保证水质。水边休闲座位与亲水平台吸引人群在此消暑纳凉。

(5)西北侧岁月有痕广场。这是一个专为纪念知青精神的纪念广场,弧形的6米长大型浮雕记录知青故事,广场就连接着知青纪念馆。考虑以红色生态旅游外来人群为主要使用,这里是参观纪念馆前人群的集散空间,也是合影留念的俱佳场所。岁月有痕小广场紧临西侧干路,广场主题景观特色鲜明,为路经此地的外来车辆留下了深刻印象。

(6)银杏纪念林运动健身场。银杏纪念林是知青侯俊亲手所栽有纪念意义,林下设硬质空间,增加老人活动空间及设施。林下区在夏季时提供阴凉的小气候,冬季时落叶,提供温暖的日照。

5 结束语

景观设计时,很多设计者都在追求“文化”,这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当需要景观设计师将其具体化时,我们习惯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千百年前的久远历史,所以需要我们挖地三尺、翻阅线装书籍、从博物馆中寻求设计灵感。将这些体现在设计元素中本无是可厚非的。本公园设计所要说明的是我们生活、上一辈人的经历,将他们的激情年代故事作为景观主题,将这些认知融入到自然景观中,以现代景观功能为框架,留下场所精神痕迹,成为当地的岁月积累的一部分,营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融洽的生态景观才是知青公园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城市文化
人类学视域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小议衡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文化性表达
“场所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