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
2018-05-14赵艳
赵艳
【摘 要】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0例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对上述患者发生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得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占比、过度肥胖占比明显较贫血占比、术后咳嗽占比以及细菌感染占比高,P<0.05。结论: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术后咳嗽、细菌感染、过度肥胖以及贫血均为导致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应当将术后护理干预力度加强,以此将其发生概率降低。
【关键词】 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原因;护理对策
产科中针对有妊娠合并症或者难产情况存在的产妇,通常采用剖宫产对其与围生儿的生命进行挽救,但是剖宫产后可能存在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增加产妇身体负担的同时将其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且对产科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存在影响,进一步加剧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严重可导致医疗纠纷。近几年来,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临床中剖宫产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相关调查表明[1-2],我国剖宫产率高达50%。为了将剖宫产产妇的痛苦感减轻、将产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应当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3]。本文作者主要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详细研究内容见正文所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本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抽选30例(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进行研究,上述患者年龄平均值(28.81±2.64)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18例。
1.2 方法
对所有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将护理对策得出,具体如下。
1)针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在未有感染发生的情况下开展重新缝合干预,缝合过程中应当将前次缝合遗留的线结去除,开展合理的清创操作以后开展减张缝合操作,但是应当尽可能将缝合的层次减少,减张缝线于14~21天以后拆除。
2)针对有感染存在的患者,应当将切口的缝线拆除,从原切口的位置进入至创面,对空腔大小和性质及时探及,针对较小的空腔,应当将局部的缝线与线结去除,对不新鲜组织进行清理,同时使用甲硝唑、0.9%的氯化钠溶液等对创面进行清洁,随后在伤口中填入干纱布进行引流,在空腔未有渗液并未进一步扩大以后,将纱布取出,将切口换药的频度加强,取纱布干敷于切口表面,每间隔1~2天更換一次;针对感染较为严重且有脓液流出的伤口,应当将皮下缝线和皮肤缝线拆除,对切口内失活组织以及裸露在腔底的残余线结、死腔等进行清除,对伤口使用双氧水进行彻底的冲洗,随后使用碘伏或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开展引流并且将切口换药的频率加强。开展切口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确保可以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促进伤口的愈合。
3)一旦发现患者有后腹壁切口血肿存在,应当即刻开展清创缝合操作,进行严格的消毒,给予局麻以后将血肿清除。若切口缝线之间存在血性液体并且有溢出,应当将局部缝线拆除,将线结去除,对血肿进行清理。
4)针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护理人员于术后应当及时给予产妇积极的心理疏导措施,鼓励其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对由于贫血导致的切口愈合不良进行避免;针对哺乳的正确方法向患者宣教,对其外阴加强清洁,避免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切口愈合不良。针对过度肥胖患者,术后应当开展常规的腹部切口红外线照射,对切口的愈合发挥促进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占比--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过度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细菌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占比数据均以“%”表示,组间对比用χ2检验,若P<0.05,则研究中的相关数据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和过度肥胖占比同贫血占比、术后咳嗽占比、细菌感染占比均明显较高,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可延长产妇分娩后的住院时间及机体康复时间,将其医疗费用及机体痛苦感增加,提升医患纠纷发生率[4-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患者的情况,开展积极的护理干预,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6]。
经研究发现,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过度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细菌感染等均为该疾病的诱因。护理人员对患者切口的情况进行观察,结合具体伤情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以改善感染情况并促进切口愈合[7-8];通过术后加强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将患者的饮食改善,提升机体抵抗力,降低贫血发生率[9-10]。
在本研究中,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占比和过度肥胖占比均明显高于其余原因占比,P>0.05。说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同机体肥胖及合并症有密切关联,临床医护人员应当结合诱因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积极的护理干预,以对疾病进行预防及改善。
参考文献
[1] 彭广涛.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对切口愈合及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06):927-928.
[2] 潘瓷,黄彦霞,张曦.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科处理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04):84-85.
[3] 宋海霞.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07):80,82.
[4] 苏红,雷桂兰.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06):641-643.
[5] 邱娟,张凯.大黄芒硝外敷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06(17):84-85.
[6] 沙芝柳.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其干预策略[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0):1454-1456.
[7] 胡丽华,黄小芸,朱进峰,等.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分析和持续改进建议[J].当代医学,2017,23(25):70-71.
[8] 莫世盼.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66例患者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1):142-144.
[9] 李春莲,何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1(07):74.
[10] 曹勋荣,吕桂雪,胡颖,等.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08):127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