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小句补语句主句谓语探析
2018-05-14姜健
姜健
目前研究小句补语句主句谓语都是从共时角度,且研究预料多来源于现当代作品,本文选取了更多题材和时期的语料,并从历时角度研究小句补语句主句谓语,希望会对过去的研究做一些完善。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现代汉语小句补语句标记为“NP1+VP1+得+NP2+VP2”,其中“VP1”在现代汉语小句补语句中充当主句谓语,主要由谓词性(动词、形容词)成分充当,少数名词也能充当。
1 VP1为能带宾语的动词
1)去年十月一日,陕西扶风新华书店职工小田携妻女一行三人乘坐西安至安康的三一一次列车,发现此次列车上臭虫四处乱爬,咬得乘客不得安宁。(《人民日报》1995年)
2)朱晓芬想起四年前她在一个水库游泳,岸边尽是尖利的小石子硌得她走起来东倒西歪,她的丈夫竟然凑上去要抱着她让她觉得像遭了侮辱一般。(铁凝《遭遇礼拜八》)
3)细胞培养要保持连续性。于是樊代明的日程表上没有了星期天。谁能料到,这位胃病专家,自己却累得胃广泛性出血。(《人民日报》1995年)
以上三个例子中VP1“咬”、“硌”“累”都是能带宾语的动词,“吹”“硌”可以和“得”后面的NP2“乘客”、“她”构成动宾结构“咬乘客”、“硌她”,“累”却不能与“得”后面的NP2构成动宾结构“*累胃”。在我们的语料中,能够带宾语的VP1占有一半以上,从历时来看,随着现代汉语小句补语句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这类词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2 VP1为不能带宾语的动词
1)我跑进食堂,拦人拦不住,说话没人听,灵机一动,信手拿起两个菜盘子用力一碰,发出一声怪响,把盘子碰个粉碎,顿时惊得人们鸦雀无声,我乘机大声说:“同志们,毛主席来看大家。” (《人民日报》1995年)
2)嫂子习惯性流产身子虚得她连盆水也端不起。(《人民日报》1995年)
3)但她总说他忙,“忙得一天好像不是二十四小时,好像上床睡觉是购买高档奢侈品,连吃饭好像也是荒废光阴……”(刘心武《曹叔》)
通过以上三个语料分析我们发现,不能带宾语的VP1尽管在数量上占有量不少,但其种类很单一,主要是表示导致身体疼痛类的词语。
3 VP1为形容词
1)女孩兴奋{<得>}眼睛闪着异彩,满脸红晕。(王朔《空中小姐》)
2)握着主席那温暖宽厚的大手,我激动得心呼呼直跳,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汪东兴同志介绍说:“他们都是从延安来的。” (《人民日报》1995年)
3)马夫人听说记者来采访,赶忙从里屋出来,笑容满面地说:“我昨天高兴得几乎一晚上没睡着。(《人民日报》1995年)
通过语料我们发现,VP1为形容词时在句中多具有使动意义,这类形容词占语料总数不足3%,并且多数为双音节词语。
4 VP1为名词
在我们的语料中,VP1为名词的数量很少,仅此一例。
“……抛开一切不相吻合的条件,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性格上的。我们先把大脑停顿片刻,不要它工作,只谈感觉,直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王朔《刘慧芳》)
蒋静(2007)根据概念整合理论,认为名词能够充当VP1,是因为小句补语句这个结构赋予了进入该结构的名词具有了动词的特性,本文同意她的说法。
5 VP1词性的历史特点
现代汉语小句补语句VP1这些由能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以及形容词、名词充当的特点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从我们的语料中可以看出它的历史脉络:
5.1 VP1为能带宾语的动词
(1)灵心儿早瞧破,唬得我倒躲,倒躲。(王实甫《西厢记》)
(2)打紧这座山生的险峻,又没别路上去,那撮鸟由你叫骂,只是不下来厮杀,气{<得>}洒家正苦,在这里没个委结。( 施耐庵《水滸传》)
(3)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鲁迅)
(4)只见一个大汉,头戴白范阳毡笠儿,身穿一领黑绿罗袄,八搭麻鞋,腰里跨着一口腰刀,背着一个大包,走{<得>}汗雨通流,气急喘促,把脸别转着看那县里。( 施耐庵《水浒传》)
(5)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鲁迅)
在以上五个例子里,“唬”、“气”和“挤”是能带宾语的动词,“唬”、“气”、“挤”可以和“得”后面的NP2“我”、“洒家”、“我”构成动宾结构“唬我”、“气洒家”、“挤我”;“走”、“晒”、却不能与“得”后面的NP2构成动宾结构“*走汗雨”、“ *晒头”。
5.2 VP1为不能带宾语的动词
(1)我记得得病的时侯儿,好好的站着,倒象是背地里有人把我拦头一棍,疼{<得>}眼睛头前漆黑,看见满屋子都是些青面撩牙,拿刀举棒的恶鬼。(曹雪芹《红楼梦》)
(2)土坑深到二尺多了,并不见有瓮口,陈士成正心焦,一声脆响,颇震{<得>}手腕痛,锄尖碰到什么坚硬的东西了;他急忙抛下锄头,摸索着看时,一块大方砖在下面。(鲁迅)
在明清和民国的语料中同样是表示导致身体疼痛类的VP1占多数。
5.3 VP1为形容词
(1)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鲁迅)
通过搜集到的语料我们发现,能带宾语的VP1和能够带宾语的VP1(多为导致身体疼痛类的动词)占绝大多数,在元、明清、明国、现当代时期均有出现;其次是数量很少的形容词,仅在民国和现当代的语料中出现,VP1为名词的除了在王朔的《刘慧芳》这部作品中出现一例,在我们选取的元明清、民国、现当代的所有作品中均未出现。
(作者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