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策略
2018-05-14董燕
董燕
体育的一些特点是很多学科中无法具备的,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同时体验到“学习”与“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是目前体育教师最需要完成的目标。针对性提出问题,并且让学生有锻炼意识,以培养成学生的锻炼习惯。体育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更应该去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体育锻炼相结合。
习惯的养成方式不应该只是在监督的行为下才有的,而是在自主的、无需督促就可以去完成。可是目前院校中体育教师在其教学中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其运动技能,对于学生的自主锻炼态度较为缺乏。因而造成被动锻炼,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锻炼习惯加以注重,让其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可以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比赛,让学生浓烈的兴趣,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从而让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充分锻炼,当死板的学习运用转变为兴趣的同时,对其终身体育的能力得以激发。以此来让学生身心更加健康的、和谐的发展。
1 对学生的锻炼意识进行转变
在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其传统模式,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方法就是通过身体的练习,对学生的锻炼态度并不重视,锻炼兴趣不加以培养,锻炼习惯弃之不顾。如此一来,学生无法养成其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就会与实际教学成果相反,无法从最后的结果中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基本诉求。如果学生可以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锻炼态度也会由此产生。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把教学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锻炼的认识,让学生养成锻炼意識,更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科学合理的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方法
2.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习惯的养成在于意志与耐力的拼搏,在于重复的、反复的进行训练、实践,以此让学生更加了解体育的效能,以及锻炼的魅力所在,最终认识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强大功效。不失时机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持之以恒,并且运用一些合理的、有效的手段,培养其锻炼意识,建立起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持续性的习惯坚持能力。
2.2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锻炼方法
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让其掌握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并不是所有的体育锻炼都是可以增强体质的,若运用不当,则可能会损伤到身体的健康。就比如足球运动,一意孤行的让学生随意踢,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骨折或者伤害事故在踢球运动中屡屡发生。因而,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认识,把一些锻炼的基本方法教会、传授给学生,让运动机理与科学锻炼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锻炼目标,这样教学效果也会得以实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体的结构,以及锻炼的一些方法,从而避免损伤。通过一些体育动作的特点,告诉学生其动作特点如何可以对人体生理产生一定的督促作用。其次,要告诉学生在做体育运动前怎么样做准备工作,让学生有一个合理的锻炼过程,即便是身体负荷的状态下,也可以呈现出最佳的运动状态。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制定依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运用与之不同的锻炼手段,从而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
2.3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与兴趣相结合
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加以重视培养,培养其自发的锻炼习惯与兴趣进行有效结合。在高校学生中,体育的兴趣爱好并不单单只有一种,所以学生体育兴趣范围要努力得到扩展,对于知识面也要得到丰富,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学生的爱好不断得到增强,在体育锻炼中寻求快乐与成就感,让其养成锻炼的一种习惯、本能,以此受益于终身,可以自发的坚持,有其耐力精神,从而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3 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导因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模范作用。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更加注重身教言传,毕竟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针对其重点、难点的动作予以示范,练习方法上予以指导加强,让每节课都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锻炼过程。
在学生养成自律习惯之前,教师要有其督促作用,把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首先要把学生被动锻炼的意识解固,化成主动锻炼,在自觉性上需要很大的提升。体育教师可拟定一些适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的一些运动,与实际相契合的锻炼目标以及计划,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成长,自我监督中发展,自律性得到全面发挥,良好的锻炼习惯也因此而养成。
4 结论
言而总之,学生的天性是爱玩,而习惯是可以在逐步的学习中慢慢养成,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并且作为一种习惯养成,良好的锻炼形式就是这样养成的。体育教师可以让“玩”习惯有机的进行结合,在引导中进行学习掌握,在学生自律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基本技能,从而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学成果更会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