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
2018-05-14袁国辉
袁国辉
摘要: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由于肺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導致的一种传染病,比较常见。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特别是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和潮湿闷热、多雨、温差较大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猪患病后往往会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严重损害养殖户以及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免疫预防;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2-0079-01
1 流行病学
通常是中、小猪容易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而成年猪相对较少发病。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北方地区在秋末、春初以及气候剧变时更容易发病,南方主要在多雨季节以及闷热潮湿气候发生。卫生条件恶劣、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和饲料突然改变,以及长距离运输等,都能够诱发该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可通过其排泄物、分泌物以及病死猪的血液和内脏等排出病菌,造成周围环境污染,主要经由污染病菌的饮水、饲料以及其他器物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另外,该病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或者以飞沫的方式经由呼吸道传播,有时还会通过伤口感染。
2 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出精神极度萎靡,体温升高至41~42℃,采食减少或者停止,排出粒状粪便。部分病猪颌下发生明显肿胀,触感坚硬,且会扩散至前胸,针刺会有血沫样的黄色液体流出,体表皮肤温度升高,呼吸困难,黏膜发绀,鼻腔、口腔有黏性分泌物流出,往往卧地,出现症状后的1—2天内发生死亡。较多病猪表现出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张口伸舌,经过5~7天出现死亡。较大的猪患病后症状相对较轻,体温升高至大约41℃,伴有痉挛性干咳,呈腹式呼吸,先是发生便秘,后期变成腹泻。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可见体表皮肤正常,眼、耳、鼻以及肛门等部位也正常,口腔黏膜一切正常,但口腔内往往存在黏液。腹腔内存在少量积液,胃底部某些地方的黏膜发生充血,大肠、小肠以及膀胱正常。肝脏、脾脏、肾脏的外观以及实质都一切正常。胸腔存在少量积液,心包明显积液,促使整个心包被涨满,心肌没有发生出血、坏死以及其他病变。肺脏色泽较暗,发生肿胀。喉头、气管环发生充血,将气管切开,可见与肺交接处存在大量的白色泡沫,一般达到10 cm左右深,上部有1 cm左右的白泡,向下则逐渐变小变密,将气管堵塞。将肺部切开,可见支气管内也存在大量的细小白泡沫。
4 实验室诊断
病菌分离培养。取病死猪的肺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十二指肠分别在血琼脂平板上接种,置于37℃下进行16 h培养,可见接种肺脏、腹股沟淋巴结的平板上长出透明的微小菌落,表面光滑。再挑取单个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接种,置于37℃下进行24 h培养,没有长出任何菌落。
染色镜检。挑取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可见两端浓染的阴性短小杆菌;进行瑞氏染色,可见菌体两极着染。
生化试验。挑取单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发现硝酸盐和氧化酶还原试验呈阳性,触酶呈阳性,可使蔗糖、葡萄糖分解,脲酶试验呈阴性,且不会生成硫化氢,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长特性相符。
药敏试验。取经过纯培养的菌株添加在3 mL无菌生理盐水中悬浮,接着取适量菌液在新的琼脂上均匀滴加,并使用特殊的玻璃棒均匀涂布,经过几次,直到琼脂将平板上的水分完全吸收,再用经过灭菌的镊子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然后将平板放在37℃下进行18 h孵育,测量抑菌圈直径来判断敏感药物。
5 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每年春秋两季,猪群可定期免疫接种1次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或者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口服弱毒菌苗。也可免疫接种猪肺疫 猪瘟 猪丹毒三联苗进行,每只皮下或者肌肉注射2 mL,经过1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但要注意的是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分成A型和B型,二者不会交叉感染,因此推荐同时免疫接种两种血清型疫苗。
药物治疗。取适量硫酸链霉素或者青霉素,添加20~30 mL水充分溶解后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3—4天;按体重使用30~50 mg/kg土霉素,分成2次口服,连续使用2~3天。同时,可取25 g金银花、15 g栀子、25 g连翘、15 g桔梗、15 g知母、25 g荆芥、10 g芦根、15 g山豆根、25 g野菊花,加水煎煮后添加100 g蜂蜜,混合均匀后服用,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天;也可取3只蟾蜍、25 g生姜,完全捣烂后添加100 g醋,混合均匀后内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2~3次。如果病猪咽喉部发生肿胀,可用手术刀将其刺破,再取乳香、天南星、没药、雄黄、甘草各15 g,全部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后敷在肿胀部,间隔1天1次,连续使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