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的政治权力观

2018-05-14陈石明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权力观

陈石明

摘要: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研究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概念,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习近平的政治权力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习近平围绕政治权力的来源、本质、错位、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科学地说明了人民是政治权力的来源,形成了政治权力来源观;全面揭示了政治权力的本质是实现人民利益,形成了政治权力本质观;深刻阐述了政治权力错位的原因、表现和危害,形成了政治权力错位观;提出了多管齐下治理政治权力的错位,形成了政治权力治理观。习近平的政治权力来源观、政治权力本质观、政治权力错位观、政治权力治理观构成了一个集大成的政治权力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力观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政治权力;权力观;习近平

政治权力是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是政治学研究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概念,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按照政治学的观点,政治权力是相对于经济权力、社会权力、宗教权力而言的,它是一定的政治力量为了实现自己的特定利益,在社会力量的对比关系中形成的,对他人施加影响或强制,从而产生某种预期效果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说,政治学就是关于政治权力的学问,是对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与权力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的学科。习近平的政治权力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习近平的政治权力观,立足于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力思想为指导,形成了包括政治权力来源观、政治权力本质观、政治权力错位观、政治权力治理观在内的丰富内涵。习近平的政治权力观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根本指导思想,必将对我国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一、政治权力来源观

政治权力来源观,既指明政治权力的来源,也决定着政治权力的服务对象。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政治权力都来源于人民。要深化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认识,还需要明确人民授权和党组织授权的关系;同时,落实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法治理念。

(一)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

對于政治权力的来源问题,古今中外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在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宣称各级官吏的政治权力来源于皇帝的授予,而皇帝的政治权力则来源于上天的授予,即“受命于天”。西方国家也有“君权神授”的观念,认为政治权力来源于上帝的赋予。这种观点把皇帝或国王的政治权力夸大为圣物,忽视或否认国民的赋权和授予,目的是愚弄人民群众,使得人民群众看不到背后的真相,有效地掩盖政治权力的真正来源。在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共十九大确立的宏伟目标,首先要求我们在政治生活中必须弄明白政治权力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如何使用政治权力,才能明白运用手中的政治权力时为谁负责、受谁监督。习近平的政治权力观,旗帜鲜明地提出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对此,习近平强调指出:“权为民所赋”,这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在习近平看来,政治权力的价值取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违背这一点的看法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习近平认为,一切政治权力属于人民从根本上体现着我们党的无产阶级属性,正确地理解、把握、行使政治权力就是要求我们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明确政治权力的来源,始终坚定为人民掌权服务的理想信念。对此,习近平指出:“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习近平的这一思想突显了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力观念,将历史传承和现实创新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政治权力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判断和行动准则。

(二)正确认识人民授权和党组织授权的关系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人民授权和党组织授权的存在,就出现了政治权力的两个来源。”要有力地批判这种错误观点,首先必须明确我们党和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我们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没有自己的私利,有的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授权和党组织授权,只是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对政治权力的认识,人民授权是从国家一切政治权力属于人民的角度阐述政治权力的来源,而党组织授权是从党内政治权力运行的角度阐述政治权力的授受关系,是一项组织制度。在革命战争年代,国家要独立、人民要解放,中国人民把自己的政治权力委托给我们党,我们党真正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牢记人民的授权、信赖和嘱托,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在这一奋斗过程中,我们党确立了自己的组织制度和根本原则,要求全体党员普遍树立人民授权的政治理念,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员干部选拔机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人民授权制度。我们党最终带领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国内社会稳定、政通人和,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真切的落实。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人民授权与党组织授权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都是为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都统一于为人民服务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上。

(三)落实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要求

为深化对政治权力来源人民的认识,习近平作了更深入的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总结我们党执政经验的角度,阐明认识和贯彻政治权力来源人民的思想,必须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工人阶级政党掌握政治权力,目的是为了实现全人类共同的发展目标;党员领导干部执掌政治权力,源于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我们要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灵魂和命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手中的政治权力才禁得起诱惑,才不会把它当作享受,才能始终把它当作是凝聚于事业之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其次,从把握政治权力运行规律的角度,阐明认识和贯彻政治权力来源人民的思想,必须坚持正确的群众观。政治权力运行的出发点来自人民群众,“权为民所赋”阐释了政治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纵观习近平的系列讲话,“群众观”始终是贯穿其政治权力观的一根主线。在十九大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表示:“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再次,从处理政治权力面临矛盾的角度,阐明认识和贯彻政治权力来源人民的思想,必须坚持法治理念。按照习近平的指示,坚持法治理念必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必须把法治理念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各个进程之中,使法治理念深入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心中。

二、政治权力本质观

政治权力的本质,也可以称之为政治权力的实质,它涉及的是政治权力“为了什么”或者“用来做什么”的问题,这也是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宿。习近平认为,人民是拥有政治权力的主体,是政治权力的来源;人民将政治权力托付给党员干部行使,党员干部是行使主体;政治权力的目的和本质是政治权力的行使者为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实现社会共同利益是行使政治权力的目标。对于政治权力的本质,习近平主要从行使主体、行使目标、活动实质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理解、阐述和把握。

(一)政治权力的行使主体,应该是从社会中产生并服务于社会、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是人民公仆

对于这一点,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专门突出了人民公仆的主题,要求党员干部“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强调领导干部要着重在“永”“忠”“实”三个字上下功夫:首先,在“永”字上下功夫。一个领导干部一时、一地为人民服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在任职的所有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党的教导和宗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始终不渝地为人民服务。工作岗位变了,公仆的本色不能改变;任职环境变了,公仆的宗旨不能改变。其次,在“忠”字上下功夫。忠诚是一块试金石,能检测出世间的灵魂美丑、道德高下、人性善恶。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就是要始终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把这种忠诚落实在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上。再次,在“实”字上下功夫。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者必须在“实”字上动脑筋,落实于细微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就是要为人民群众谋实际利益,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要讲实话、做实事、出实招、求实绩,让人民群众在获得感、幸福感方面获取实实在在的感受。

(二)行使政治权力的目标是人民利益

习近平指出,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党员干部立身做事的目的和动力,是我们制定改革举措的出发点。只有认清改革的力量源泉、改革的终极目标,我们才会拥有矢志不渝的動力、攻坚克难的决心,才能啃动“硬骨头”、渡过“险滩”。对此,习近平强调:“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众所周知,改革,调整的是体制机制,触及的是现实利益,改变的是利益格局。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手中的政治权力是用来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要注重在改革中维护人民利益,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制定改革举措的落脚点,把改革成果惠及于民改革要切实回应人民的呼声、指向人民的动向、反映人民的需求,改革者要把人民置于心中的最高位置,把握了行使政治权力的目标是人民利益,改革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迈不过的沟坎,涉不了的险滩。

(三)行使政治权力活动的实质是服务和保护

习近平认为,党员干部行使手中的政治权力,是为了服务人民、保护人民,而绝不是奴役人民、对人民施暴。习近平强调,要严以用权,敬畏政治权力:“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要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要严以用权,遵守用权规范,这个规范不仅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包括我们党的党章、党纪、党规,要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立在自己面前、刻在自己心中、记在自己脑海;要严以用权,坚守做人底线:“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习近平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指出,行使政治权力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这个底线包括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就是行使政治权力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纪律底线就是行使政治权力要遵守党规党纪;政策底线就是行使政治权力必须服从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道德底线就是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除了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外,还应该成为普通大众的道德标杆。

三、政治权力错位观

政治权力观在本质上要求政治权力行使者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始终做到用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为人民谋利益。但在现实中,政治权力却出现了错位、偏离了轨道。习近平的政治权力错位观,主要包括政治权力错位的原因、表现与危害。

(一)政治权力错位的原因

政治权力错位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下面三个方面:首先是封建遗毒,主要是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导致政治权力错位。“学而优则仕”,仕途背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官本位思想让无数学子寒窗苦读,一朝为官便利用政治权力进行贪腐,以为自己的政治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无法无天。对此,习近平指出:“那种认为自己的权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思想,就是腐朽的封建特权思想,这种思想必须受到批判和纠正。共产党员和干部应该把谋求特权和私利看成是极大的耻辱。”其次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政治权力错位。市场经济对物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生活中如果没有加以正确对待,把它限制在法律和道德容许的范围内,就可能诱发人们不择手段地追求私利,导致拜金主义猖獗,个人中心主义泛滥,等价交换原则被异化,一些党员干部可能会滥用手中的政治权力,出现政治权力的错位。最后是政治权力由于缺乏制约与监督而导致错位。缺乏监督和制度存在漏洞都会导致政治权力的错位。我国当前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对主要领导干部即“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的监督,因为监督缺位和监督乏力,导致他们手中的政治权力滥用,出现错位,把自己凌驾于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之上。

(二)政治权力错位的表现

政治权力错位首先表现为以权谋私。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为自己、为家人谋取私利;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教条;为了展示自己的政绩、获取自己职务上的提升,不惜劳民伤财、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脑海中成天想着如何谋取“私利”、发展“私情”、满足“私欲”,其实质是极端利己主义。这种错位了的政治权力观,严重背离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此,习近平强调: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要敬畏权力、不让权力越轨逾矩,“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其次表现为独断专行。时刻以个人为中心,不讲民主,缺乏平等和尊重意识,其实质是官僚主义。在政治权力所及的地方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处理问题一意孤行。对此,习近平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官气十足、独断专横”“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自我膨胀”“漠视、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再次表现为失职渎职。工作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更有甚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其实质就是自由主义。第四表现为腐化堕落。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把我们党的宗旨抛诸脑后,不恪守执政为民的理念,追求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究其实质是个人享乐主义,这种错位了的政治权力极为严重,丧失了为官准则、做人底线,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第五表现为欺上瞒下。为实现个人私利、职务升迁,故意弄虚作假,“制造数字”,欺骗上级,隐瞒群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做“双面人”,究其实质是主观主义。

(三)政治权力错位的危害

习近平指出,错位了的政治权力观具有巨大的危害:首先是祸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事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事业,需要一批批、一代代能够秉公办事、正确使用手中政治权力的党员干部鞠躬尽瘁。错误的政治权力观会严重背离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极大地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影响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丧失我们党的威信,贻误我们党的事业。其次是毒害社会主义风气。政治学研究表明,官风决定政风,政风带动民风。政治风气不正、政治生态不良,会腐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人民群众把政治权力托付给我们党员干部是对我们的信任,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党员干部手中的政治权力使用出错,错位的政治权力将严重毒害社会风气,损害、扭曲社会的精神健康,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再次是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有些领导干部为了维护个人私利不惜侵害他人合法权利或公共利益,引发人民群众的强烈谴责,危害党的形象,丧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最后是危害自己。错误的政治权力观在连累组织的同时最终也将危害自己,导致自己走向穷途末路、自毁声誉、锒铛入狱、失去自由、家庭破碎。

四、政治权力治理观

错位的政治权力必须让其归位,这就是政治权力的治理。习近平的政治权力治理观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政治权力观、严把选人用人关、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

(一)树立正确的政治权力观

政治权力观是对待政治权力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怎样看待政治权力,怎样正确使用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观必须解决的问题。治理政治权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权力观。必须明白,“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一切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一切政治权力服务于人民,政治权力的受托行使者(国家机关及其干部)应该自觉接受政治权力所有者(人民)的监督。对此,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树立正确的政治权力观是党员干部实践为民宗旨的本质要求,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防火墙”。树立正确的政治权力观,要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问题。作风问题,是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转变作风就是要在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务实、担当。习近平提出,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转变作风的检验标准。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议,自觉接受全党的监督、整个社会的监督。通过监督,促进国家权力沿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尽可能避免“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避免“政治权力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

(二)严把选人用人关

治理政治权力,必然涉及一个怎么选人用人的问题。人民把政治权力委托给我们,我们必须要严把选人用人关、选好用权人,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出的用权人如果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不强,不仅造成错误的用人导向,也必然导致政治权力的滥用或不能正确行使政治权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不正之风,进而还会带来或助长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风。习近平主要从选人用人的重要性、严格掌握选人用人的标准两方面提出了严把选人用人关的新要求:首先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性。“尚贤者,政之本也。”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其次是严格掌握选人用人的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对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明确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革命战争年代要求“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社會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改革开放初期要求“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概括起来说,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要求我们“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对于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要求“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为民务实清廉”。

(三)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

治理政治权力必须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不受监督的政治权力必定导致腐败。习近平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首先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完善中央、省级巡视制度,敢于发现问题,形成威慑,切实建立起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络,真正管住“关键少数”。其次要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在我国,全体公职人员都必须置于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只有一切公职人员真正受到了监督,才能有效防止他们利用职务谋求私利。再次要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必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原来的试点工作,推开推广到全国,组建起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其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联署合作办公,全面覆盖所有行使政治权力的全体公职人员。制定国家监察法,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依法监察委员会的职能职责、权力权限以及调查手段,用留置手段取代原来的“两规”措施。同时,还要改革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完善我国统计体制。总之,要“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落实十九大的这些要求,使掌握和行使政治权力的机关和人员不断增强免疫力和廉洁力;确保政治权力的运行不偏离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为民方向和本质。

猜你喜欢

权力观
毛泽东反对和克服干部特权问题的思想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树立风清气正科学的选人用人观
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最美县委大院”折射出的执政理念
领导干部权力观的“为民性”论析
反对特权思想须树立正确权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