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2018-05-14刘晶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本文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分析,希望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课本资源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沉淀逐渐传承下来的,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的精髓。小学语文课程其教学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传统美德,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段向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 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传统文化
(一) 采用多媒体引路,诵读更有效
让学生诵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先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北国风光,让学生感受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然后让学生谈观赏后的感受,最后再让学生诵读这首古诗,这样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歌曲,再向他们介绍时代背景,激发起学生对岳飞爱国品德的敬仰之情;再让学生吟诵,也可以让学生欣赏八月中秋,明月高照,家家团圆的和谐画面;再加上老师的时代背景的介绍,然后再诵读全文。这样,诗歌的内容更容易理解、记忆也特别深。再次,利用多媒体提供背景音乐,还能为诵读增色不少。
(二) 开展创造性诵读竞赛,让学生在享受成功中爱上诵读
以诗词作画、以诗词编写歌曲、以诗词表演、以诗词进行想象画面等。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开展创造性诵读竞赛确实是个好方法。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诵读表演,并进行比赛,评奖。比如:在一次经典诗词诵读比赛中,有的学生是以唱的形式进行展示毛泽东的《长征》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有的学生以配乐的形式朗诵《春江花月夜》的;也有的学生是边吟诵边配上动作,自演自娱的。创造性地开展一些诵读竞赛,能增添孩子诵读的兴趣。
(三) 开展亲子诵读活动,让学生在乐融融的氛围中爱上诵读
诵读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从来就不是袖手旁观的角色。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为亲子诵读搭建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来,还在每学期的例行家长会上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表演,并让有经验的家长介绍与孩子一起诵读的经验做法等。事实证明,亲子诵读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去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的同时,更能让孩子爱上诵读。
二、 品味汉字之美,了解传统文化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语文课上,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学生更无法从中提高文化素养。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小学教育提倡让学生多认字,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例如“日”字时,我会向学生展示“日”字从甲骨文到现在我们见到的“日”字在每一时期的演变。在黑板上画出太阳的样子,并写上“日”字,两者对比学生的印象和认识会更加的深刻。其次,我会列举一些有关“日”字的词语日积月累、日丽风和、夜以继日等等,加深学生对“日”字的理解。再次,认识“日”字后就要教学生如何书写,汉字书写要起笔有力,横平竖直。通过这三部的教学环节学生们对“日”字都已经掌握,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汉字的教学,小学生们会喜欢上汉字的听说读写。
小学阶段这样的现象十分常见,学生的字和语文老师的字写得十分相像,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都是崇拜、敬佩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每次上课学生看到教师的字很漂亮,心里很是羡慕也会暗暗下决定写出一手好字,学生从书写中慢慢领悟到漢字的意美、行美。
三、 充分整合课本资源,挖掘其传统文化价值
目前我们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而能入选教材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不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通过挖掘课文的传统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最直接、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的课文,就讲述了大禹为造福于民,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是我们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观念,如果教师能在讲解这样的课文时,巧妙地援引、丰富,必然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绝佳时机。这样的故事和其他相关的故事反映出的传统文化情感和精神的魅力,一定会让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受到熏陶,从而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烙下传统文化的印记。
四、 课内、外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教育得以延展
小学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次“钱货两清”的“交易”,而是一种精神的锤炼和塑造,它不仅需要课上的渗透、影响,还需要课后的延伸、补充。再者,单纯的“教”能够让学生获得的毕竟有限,还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获得、探索。所以,在课堂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实践等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从多方面接触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时时沉浸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中,形成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将传统文化“内化”为他们自己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完善学生精神和人格的需要,也是发扬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完善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
刘晶,湖北省黄冈市,湖北省蕲春县檀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