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如何以兴趣为依托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

2018-05-14黄远梅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兴趣初中语文

摘要: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原动力,教师应当从教学氛围营造、教学过程改革以及情感因素促进等方面综合着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以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为基础,以兴趣为突破口,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探讨,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兴趣;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效率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当前,在我国初中教育教学中,因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兴趣不浓等因素,致使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对如何摆脱这一教学困境提出了探讨。

一、 初中语文普遍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单调乏味,同时也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我们通常可以看到,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读,而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欲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调动,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长此以往,许多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厌学情绪。此外,还有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的创新教学与学习方式,但因方式不科学,学习水平不高等因素,使初中语文教学无法得到满意的成绩。

二、 以兴趣为依托开展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针对上文提到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要打破这种尴尬的教学局面,最为根本的方法是建立以兴趣为依托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在实现初中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的基础上促使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得以提升。以兴趣为依托的初中语文教学法,即通过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兴趣为突破点,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提高教学效率。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可以有效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自主、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此外,以兴趣为依托的教学方式相比于强迫学生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尤其是针对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强调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储备,在兴趣引导之下,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更加顺利,促使教学任务与目标更快更好的达成。

三、 以兴趣为依托开展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 关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提纲挈领、承上启下的作用。科学的导入环节设计可以使学生快速地了解本课时大概内容,同时更快地融入角色之中。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设计好这一开幕式,快速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体来说可以使用多媒体、师生讨论、结合当前社会时事热点等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在进行《岳阳楼记》教学时,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岳阳楼的图片及资料,以此引导学生探讨是否去过岳阳楼旅游,如何评价岳阳楼的景色等等。这种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与运用,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兴趣与注意力,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也就变得有声有色了。

(二) 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抓住学生兴趣

相对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显然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利用游戏、多媒体、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具体教学任务灵活运用开展。针对初中生年龄阶段独有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创新的教学方式更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水调歌头》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歌唱教学方法、朗诵教学方法以及表演教学方法等。根据班级内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运用不同的方式对《水调歌头》一词进行表现。教师可以担任主持人角色,指导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表演,其他小组充当评委。通过依次表演后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同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与此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课堂教学做到了寓教于乐。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 关注学生课后阅读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兴趣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同时,适当的阅读量也是保证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在课堂教学之外,没有教师监督情况下,如何保障学生阅读量与阅读效率,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关注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盲目的施加阅读压力,安排阅读任务,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作为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与初中学生特点,有策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首先,可以通过故事梗概法,在日常教学中,对一些优秀作品故事梗概的讲述,吸引学生关注故事发展,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进行《出师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诸葛亮的介绍,简单几个小故事,引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在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其次,还可以通过悬念调动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设计一些悬念,引导初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阅读相关材料,培养阅读兴趣。学生在心里充满疑问的情况下,会自主的寻找相关材料,在书中求个究竟。

四、 结语

总之,一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都是为了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兴趣为依托开展教学活动,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科特性,对教学细节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摸索与优化,以实现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得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秦蓓.带着兴趣快乐学习——初中语文快乐教学之我见[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9).

[2]党喜梅.插上兴趣的羽翼在文海中翱翔——初中语文兴趣培养策略实践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5).

[3]杨喜云.初中语文兴趣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

作者简介:

黄远梅,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六硍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兴趣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