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及策略分析

2018-05-14何正凤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摘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接着分析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旨在通过与此,全面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成效表现。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幼儿教育的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接受的教育内容之一。纵观现如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诸多的不足有目共睹。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有的放矢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述

心理健康是近年来十分大热的理念,顾名思义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心理上的健康,与身体健康一起构成健康的新模式。对于幼儿而言,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且不容或缺。根据我国颁布的幼儿学习发展指南,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点关注对象,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段。心理健康应该包括完整的人格、积极进取的心态、愉悦的情绪和奋进的态度等,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

二、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 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在我国现如今的幼儿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位置一直被摆在一个十分“低微”位置之上。社会上普遍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定位存在一定偏差。他们将幼儿教育的焦点集中在幼儿的生活照顾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则是鲜有涉及。现如今最为普遍的幼儿教育思想始终固定在“重教育、轻保育”的框框之中。而仅有的保育工作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引导和渗透更是少之又少,保育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生理卫生保健、饮食卫生等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牵涉甚少。

(二)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纵观现如今的幼儿教育现状,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始终存在一定偏差,教师习惯于将心理健康教育片面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这种偷换概念的形式让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形同虚设。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相关知识作为基本支撑,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目标大相径庭,不管是在理论上或者是目标体现都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将心理健康教育用德育教育来替代显然是一种十分不切实际的做法。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十分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的教育理论体系,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颇高。但是不少的幼儿教师不管是在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往往都是由普通的保育教师兼职,教育过程中根本没有专业性可言。这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系统知识的支撑,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只是保量不保质,专业性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展的教育无疑等同于形同虚设。

(三) 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缺乏预防体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内容繁多且牵涉面很广的系统工程。纵观现如今的幼儿心理教学现状,“重矫正、轻预防”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不少的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重视源头和起因,一旦出现了问题就“慌了手脚”。各种“抓瞎”现象十分常见。工作重心的偏差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一直不佳,应该采取的前期预防行为所剩无几,而所谓的“补给措施”则是层出不穷。很显然,这些都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表现。

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 转变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上

对于任何一项教育活动来说,“观念先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让教师和家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建立健康心理教育的观念,将健康概念的认识扩充到心理健康层面上。在正确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会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例如,不少的幼儿在心理上表现出自私或者是脾气暴躁等现象,这些外在的表现其实就是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后果。只有从观念上高度重视之后才能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始终保持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之上。

(二) 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每个孩子都是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同影响下健康和谐成长的。家长的言行举止默默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对幼儿的人格形成、个性发展、价值观塑造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奇妙效果。因此,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应该积极寻求家长的全力配合,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结合的方式共同助力幼儿心理健康的發展。只有在这个合力的配合之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变得更加广阔,内容才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且丰满立体。

(三)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学体系

幼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个性化和分层教学的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在传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采取“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都开展着统一且不具有差异性的教学行为。在新形势下,每个幼儿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相同,教师教学策略的区别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自由自在彰显个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中,每个幼儿都拥有着十分与众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这对于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都能起到奇妙的作用。

四、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让幼儿在一个身心愉悦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积极加强心理防线建设,最终成长为一个阳光、健康的幼儿。

参考文献:

[1]蒋萍华.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11):77-79.

[2]李帅帅.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97-98.

[3]刘枫.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7(28):72-74.

作者简介:

何正凤,贵州省福泉市,贵州省福泉市牛场幼儿园。

猜你喜欢

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