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8-05-14汪涛陈莉
汪涛 陈莉
【摘 要】 目的:分析保守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进行诊治的65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3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保守治疗即溶栓治疗,观察组的32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并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62%(2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25/33)(P<0.05);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为3.12%(1/32),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0.00%(0/32),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24%(2/32),心绞痛发生率为3.12%(1/3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
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血供中断或下降,进而造成心肌缺氧,发生坏死,其发病较为迅速,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室颤和心律失常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保守治疗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65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59.46±10.38)岁;下后壁心肌梗死者8例,前壁心肌梗死者12例,正后壁和高侧壁心肌梗死者12例。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0~76岁,平均(59.17±10.24)岁;下后壁心肌梗死者9例,前壁心肌梗死者12例,正后壁和高侧壁心肌梗死者12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先口服氯吡格雷300~600mg以及嚼服负荷剂量的拜阿司匹林300mg,常规给予肝素,若患者在造影的过程中出现血栓,则应当立即使用Eoxport抽吸导管抽吸血栓,直到血栓被完全抽吸后,使用适合的球囊预扩张病变部位,然后再开展支架植入术治疗。
对照组保守治疗即溶栓治疗,即口服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天1次,并且静脉滴注尿激酶,每次150万IU,于0.5小时内滴注完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评判标准:1)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者完全消失,2h内心电图抬高段降>50%,胸痛在2h内缓解;2)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胸痛为出现明显的改善,2h内心电图抬高段回降>50%;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变。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對比
观察组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62%(2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25/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为3.12%(1/32),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0.00%(0/32),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24%(2/32),心绞痛发生率为3.12%(1/3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梗死相关的血管,保护心脏功能以及挽救缺血心肌。有研究发现,左室重构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迅速得到开通,促进缺血的心肌发生再灌注,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有助于患者转归[4-7]。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保守治疗相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迅速开通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有效回复心肌灌注情况,抑制心室重构,进而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开展早期再灌注能减少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坏死,降低患者梗死的范围,使得残存的心肌供血功能得以恢复,进而改善局部左室的收缩功能。
综上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 郭慧佳,张建义,胡亚军,等.高敏肌钙蛋白T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33(10):871-874.
[2] 袁晋青,宋莹.《2015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04):318-320.
[3] 于立鹏,杨志明.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09):1536-1537.
[4] 母雪飞,赵昕,任丽丽,等.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01):32-36.
[5] 毛霄鹏,严语.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09):786-788.
[6] 耿旭影,徐明明,牛鹏飞.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安徽医药,2016,20(02):388-390.
[7] 樊琴,王岳松,王学忠,等.替格瑞洛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6,56(2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