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微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5-14党琪

知识文库 2018年21期
关键词:比赛微课课程

党琪

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急速推动着“互联网+”时代的进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教育资源,以其可视化、简明化、移动化、共享化等特点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所青睐。“微课”的实施理念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宗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的互动性。同时,“微课”也是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移动教学、碎片化教学等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微课”在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有诸多优势,但对“微课”的认识,使用层面和范围,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师团队、技术支持和共享平台的建设有待完善,“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衔接、与知识体系的深度融合有待探索。本文分析了高校在“微课”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一定研究。

1 目前高校“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对“微课”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微课源于对教学视频的切片,但不是简单的教学视频切片。许多教师对微课的概念认识不清,认为微课就是原来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视频的简单切片或是课程压缩。一种认识是把原来一堂课的视频内容切割成几段,选取其中一个知识点作为微课,这些课程往往忽略了微课聚集问题,突出主题的特征;另一种认识是将原有的一堂课的视频内容压缩在10分钟左右,这种压缩的课程虽然在教学时间较短、资源容量较小等形式上满足微课的基本特征,但没有突出对课程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聚焦,忽略了微课的主题突出的最重要特质。

1.2 “微课”重建设轻使用。当下高校微课建设,许多都基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不同规模的微课教学比赛,确实调动了广大一线教师参与微课建设的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参加比赛,直接目的是为了评奖进而为职称晋升加分,很少因教学需要而建设。因此,存在微课建成后仅在比赛网站等媒介上传,缺乏后续的应用及改进完善,建成的课程很少应用于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广泛推广共享应用者更是寥寥无几。现阶段微课建设多为教师单打独斗,很少涉及课程教学团队及系(教研室)课程规划,传播推广渠道窄。微课资源应用情况不容乐观,许多老师建设完成的微课在自己承担的教学班级学生中都尚未推广应用,点播、查看、评论及下载其他人的微课比例就更低了。这种以赛促教的建设方式导致微课形式大于内容,有悖萨尔曼·可汗创造微课时的初衷。

1.3 微课建设重技术轻教学设计。首先,重技术轻教学设计与国内微课建设起源于各类微课比赛不无关系,微课比赛中为了容易第一时间吸引评委的眼球,课程更重视技术及视觉效果,追求最新的视频处理、剪辑等后期技术,从而轻视教学设计。其次,微课虽然是一个融入先进视频技术的课程形式,但回归本质仍然是一门课程的建设,课程建设理应是一个是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但在高校中,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加之对视频录制、后期处理等专业技能不熟悉,微课的制作大多由校外专业视频制作公司负责外包,导致教师通常被公司非教学出身的技术人员左右自己的思维,在天花乱坠的视觉效果下轻视了课程本身的设计和讲授效果。

2 “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2.1 回归本质,加强对“微课”的认识。教师应当认清微课的建设目的。微课是课程视频的切片,但不是单纯的切片。在制作微课时,要牢牢把握微课短小精悍和突出主题两个重要特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微课在浓缩课程的同时,要保证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注重教学设计,对一个重难点要集中火力阐释清楚,而不是像原先视频课程中每个课时做到面面俱到。在注重微课教学设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微课短小易传播的特征。一堂微课时间控制在5—15分钟之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之内,视频格式最好选择流媒体格式,控制文件大小,方便网络传播。一堂课程的本质是讲授,微课也不例外。在现代化视频技术手段的辅助下,一定不能忘记教师的讲授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教师把知识点讲清了讲好了,才能建设成一门好的微课。

2.2 回归教学,加强“微课”的使用。微课的初衷是帮助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现代化教学方法改革,建设微课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各级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类微课比赛意在加强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和建设热情,从而真正将优质教学资源推广开来供学生教学使用,比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许多教师在开始建设微课后要端正认识,不能只是为了参赛获奖而建设课程,一味的追求竞争力制作华而不实的课程。或者将建成的微课在比赛结束后遍压箱底,不去在学生和教学环节推广应用。教师在微课建设时应学会对自己课程的推广应用,作者认为可分为线上线下两张应用方式:线上推广要将作品及时上传到各类微课视频网站,并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宣传;线下推广可以将微课利用在自己的理论教学环节中,使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3 注重教学设计与制作技术的融合。微课虽然短小,但却是一个考验教学设计、融合多种技术的复杂工程,它即需要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设计,也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视频录制、后期处理及网络技术。一门好的微课,总是兼顾二者,内容和技术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来进行总体设计。微课建设也应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各司其责发挥特长,才能避免课程建设单打独斗。只有选用最恰当的技术呈现想要表达的内容,微课的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

猜你喜欢

比赛微课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