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财会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2018-05-14常宁宁
常宁宁
校企合作模式、资源植入、成本和利益、合作有效性以及动力机制等角度展开深入持续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建设多种形式的“教育实体”,充分整合各类办学资源,强化校企合作育人,完成了校企合作从学生需求型到资源植入型的转变、探索了基于利益捆绑的深度校企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建设,提升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教育实体”模式有效解决了需求与供给缺乏动态对接、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使用之间的偏差、实践性教学资源与企业同步更新、“工”与“学”的计划性衔接、双师型教师有效培养途径以及技能持续保鲜机制等问题。
1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现状与问题
1.1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改革思路不够明确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这一问题,主要与其教学改革正处于探索实施的时期阶段,其具体改革过程并没有完整系统的参考模式,对教学改革的效果也没有具体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在现阶段的财会专业教学改革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些观望与无所适存的态度现象,从而就会影响教学改革的彻底性与质量效果,阻碍教学改革发展进步。
1.2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
教学改革的目的和形式等,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现阶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开展中,一些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慣性思维约束,在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从心理上更加容易对于已经熟悉并且掌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进行接受,而受到教学改革的思维模式冲击比较大,一时难以接受,或者是即使接受,在行动表现上也比较迟缓和被动,这样一来就造成现阶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缺乏问题,影响教学改革的进程与效果质量。
1.3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缺中教师缺少改革精力
现阶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发展中,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上升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严重的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等情况,因此,必然会对教学改革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力和影响,导致很多教师难以有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行与推进,影响教学改革质量和效果。
2在创新教学方法上重在互动
2.1实施多元化教学,实现“师生互动”。
目前,对财务会计的教学主要仍采用讲授法,较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既要不断完善讲授法、练习法等传统教学方法,还应较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然而,富有逻辑和清晰的讲解,仍然是各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其核心在于“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所表达出的温和、耐心的态度及师生之间的分享及对答,会有效克服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抓住互动,实施各种教学方法就有了活力和生命力。
2.2建立财务会计学习资源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鉴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广且深”、学时“少而紧”的现状,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加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而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教材,缺少适合的学习资源。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紧紧吸引住学生; 同时还要努力为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建立财务会计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的搭建有两种途径: 一是建立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习题库,并应用于教学; 二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建立学生课后学习案例库。通过课后习题及案例的指导与学习,一方面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了教与学的效果。
2.4重视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开展
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以教师灌输式的教授和学生被动式的接收为主,不仅容易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效果,还容易造成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失去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培养,达不到教学开展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教学开展中,结合会计专业本身实践性比较突出的特征,运用项目教学等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实际财会管理与工作开展中,财会政策与标准的调整实施,也是导致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实践改革中不能及时根据政策制度的变化调整,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的相应调整实施,导致教学改革问题发生。
总之,校企合作中,植入人力资源要素,组建“混编师资团队”,提供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培养的新模式,破解其培养有效性及技能持续“保鲜”难题。以业务项目为依托,以认证为门槛、以公司化管理为手段,让校企人员共同承担学历教育、企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不仅提供了一种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也有效解决了双师结构专业教师的技能持续“保鲜”问题。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JC1316006)
(作者单位:哈尔滨广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