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5-14颜景义
颜景义
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强的日语人才,是近年来《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述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导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发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建设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并探讨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方法。
1 《基础日语》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基础日语》课程是以零起点学生为授课对象的日语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是打好语言基础,掌握语言技能的最基础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侧重教师传授语言知识,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培养;并且难以在有限的课堂学时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解决《基础日语》课程学时少、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使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并充分利用学时有限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扎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的。
2 《基础日语》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以教材和课程内容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体系完备的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建设,营造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2.1 建立《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基本保障。《基础日语》教学内容宽泛,信息量极大,对教学要求高。因此,优化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建立体系完整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资源库,是必不可少的。
建设课程资源要紧紧围绕教材。首先,优化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同时增加在教材中和传统教学中所欠缺的、而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所急需的日本文化等相关信息,并对教学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体系完整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案课件库、习题库、教学视频、实践计划;有助于课下学习的视频资源库等。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学习的问题,开阔学生视野,营造身临其境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语言的热情。
2.2 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
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学时等限制,难以将单词语法以外的课程信息展示给学生,难以在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课堂上,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实施“翻轉课堂”教学模式,要注重《基础日语》课程的网络建设,通过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并将其在课程网站上展示出来,重构学生课内外学习流程,将课内外整合成功能齐全的教学环境。将教学活动扩展到网络空间,营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式教学环境,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教师要制定课内外有机结合的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教育资源,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习主动性,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2.3 优化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基础日语》课程要注重教学方式创新,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挥日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利用课程资源和网络建设成果,打破封闭的教育空间,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实现从写教案备课到安排设计整体教学活动的转变,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协调者。将原来主要用于知识输入的课堂时间,更多地分配给知识输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采用“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交际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确认和共同学习。
2.4 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传统《基础日语》教学模式下,机械的学习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语言应用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自主学习,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在课堂中引入实践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符合当时环境的语言进行仿真练习,展示学习成果。其次,引导学生课下利用课程网站自主进行听说训练;定期开展日语角、短剧比赛、朗读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应用语言的机会。再次,选取适合基础阶段日语学习者学习、会话场景丰富、反映日本世情风俗的视频资源,并在课程网站上展示,营造日语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在课下观看学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认同能力。
3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空间从课堂拓展到课堂与课下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师由主导教学活动到引导教学活动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基础阶段学生的立体化学习需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能够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基金项目]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础日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号:JG2016YB30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