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研究

2018-05-14李悦

知识文库 2018年21期
关键词:冰山海明威北平

李悦

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有收获,有更多的收获,一直是我苦苦思索的问题。有效意思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如果从能实现预期的目的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课堂学习,就多多少少带有“被动”接受的感觉;而如果从有效果的角度来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似乎会更广泛一些。

那么,如何既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能让45分钟的语文课堂有效呢?我觉得要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入手。

1 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高中语文课程,包容万类,纵贯古今,涉及范围之广,不知历史不能讲语文;不知地理不能上语文;不知语言文字、不懂训诂,无法走近语文;语文这一科目所涉及的内容庞杂无序,也必然要求语文教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同时也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出现如下现象:

1.1 问题设计多而无序

个别教师做事小心谨慎,解读课文时,唯恐漏掉哪一个关键点,把想到的可能有的问题都尽可能地呈现出来。比如某位老师在处理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语文二模试卷文言文时,首先展现了班级同学的整体翻译情况,然后分析学生翻译出现的问题,然后一起分析“今以农夫百未能当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倒装句式、浚(浚河)、膏泽(百姓的东西/血汗)、奈何(为什么)/(奈何……乎?怎么……呢)。之后翻译“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接着评讲第9题“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请加以概括(4分) ”。

然后梳理文意第一段:简阅(挑选、查阅)、务(追求)、浚民(榨取、压榨)、判断句(“是”字不要少)、奈何……乎?(问句的“呢”加出来,不扣分)、简(挑选)、诏(皇帝下诏)、由是(因此)/是以/以是;并归纳段意,挑选精兵、保卫国家。

接着类似这样梳理文意,先讲解一些实词、虚词等,然后归纳段意。

之后教师补充了“殿前诸班”“三司”“县官”的文化常识,之后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看这一节课评讲的内容。

可以说,这位语文老师是认真地备课了,讲解时强调了33个文言文实词或虚词、2个句式(倒装句、判断句)、2个固定搭配,还补充了3个文化常识。总体来说,讲解细致到家,一个词一个词讲过来,学生基本上能跟上老师的复习步伐。然而,课后反思一下,这33个文言词汇学生是不是当堂都能消化得了的呢?这33个文言词汇的用法都需要再强调地讲吗?如果是基础不够好的同学,在老师所剩下来的3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是否能够掌握呢?高三年级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功底真的就有这么弱吗?“弱”到老师需要逐字疏通,才能进而梳理文章大意呢?

1.2 问题设计杂而无效

其实,在提到“问题设计杂而无效”这一点时,我个人是有点心虚的。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无效,没有一个标准的参照物,很多问题都是读者的主观判断,既然是主观判断就或多或少地带有“个人的情感”,而人的主观情感又是无法“称量”的。这里所说的是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角度来衡量的。

比如某位老师是这样教学老舍的《想北平》的。

首先检查预习情况,提问学生:1、文中划出能体现文章感情线索的句子(真爱—说不出—落泪、想念)。2、尝试从字词和内容方面评点文本。

然后,谈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然后“牛刀小试”,给了这样一个片段,“清晨六点钟,他们在一家医院墙根枪毙了六名部长。院子里有好些个小水坑。柏油路面上覆满淋湿的落叶。雨下得很大,医院的百叶窗都关死了。有一个部长得了伤寒病。两名士兵把他抬下楼,抬到楼外的雨地里。他们费劲地想扶他靠墙站着。后来那军官对士兵说让他站着不行。他们刚一放排枪,他就应声倒到泥水里,头耷拉在膝盖上。 —— 海明威《政变》”让学生分析“冰山理论”。

再然后“文本评点”,前后桌合作交流,4人或5人一组,讨论之后,派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的“结果”。

可以说,整堂课学生的的确确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并且在一片“热闹”的氛围中学完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而且可以说,除了文本的讨论分析,教师还引入了海明威的这样深奥的“冰山理论”,并且还让学生马上就“小试牛刀”分析了海明威的《政变》中的一个片段,無论如何都可以说是“学以致用”了。

作为高一学生拓宽一点“视野”是很必要的,但是,把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加在老舍的《想北平》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是否妥当,个人持怀疑的态度。一者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要引人去探究“海平面以下的的冰山”,而这座“冰山”似乎是没有“尽头”的;一者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文章想要表达对“北平”的思念,而文章中就明明白白地多处表达了这种思念,这种“直抒胸臆”的情怀,何来要再去寻一座“冰山”呢?除了“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北平的思念之外,文章语言相当质朴。虽然北平是大都市、帝京,但老舍笔下的北平多的是生活中的景象:“大多数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有温和的香片茶的北平,”“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的北平”“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

我想,无论从以上哪一个角度来衡量,学习老舍的《想北平》加入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都有种“画蛇添足”之感。

2 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灵魂性

一节高中语文课,课堂气氛相当地活跃,学生“此起彼伏”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发表自己的感想,“热闹”异常。如果从学生的主体性来说,可以说是绝对地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然而,课后再细细思考,这样一节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学生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师的问题也设计了,学生也跟着老师的思路“动起来”了。一个又一个被“抛出来”的问题,“喧嚣”了课堂,“喧嚣”了学生。

这里,我不否认教师语文课堂设计问题的多就是无效的,而应该“适当”。那篇南京2018届的二模文言文复习,不可以设计一个主问题,比如:如何把握“周世宗是一位明君”。这样的话,学生既要始终围绕主人公“周世宗”展开,又要体现他“明君”的特点,层层深入,无论是文章内容的把握,还是人物形象、主题的探究,都会水到渠成。至于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先解决,还是后归纳、整理。文章是完整的文章,不至于支离破碎、断臂残肢;文言要点也做了必要的积累,学生学起来岂不是更条理清晰?

那篇老舍的《想北平》从题目到文章中的段落,直到结尾,时不时就会看到作者对北平的“想”,这样“直抒胸臆”的情感,居然绑架了一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不知道设计该问题的语文老师是怎样的出发点?其实,个人觉得《想北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北平的‘想”。既从文章的“题目——想北平”入手,也抓住了整篇文章的主旨“想”北平,提纲挈领,立竿见影岂不更好?

可以说,语文教学的主问题就是从语文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它应该具备“四力”,一要具有吸引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牵引力;二要具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三要具有在课堂活动方面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四要具有提挈全文、画龙点睛的魅力。 主问题的设计要新,要深,要能迅速提挈全篇的学习,要能统领文章的要旨,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效是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似乎很少见到有人提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而多数情况下见到的是“有效”,有效即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所要实现的预期目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而“有效果”说明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学生是有所收获的。千万不要出现“课堂熙熙,皆为‘问题来,课堂嚷嚷,皆为‘问题往”,而“繁华”过后,学生却成了小学课本中学到的“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两手空空。

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关注问题设计,尤其要关注“主问题”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冰山海明威北平
遥想右北平(散文)
北平的零食小贩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海明威的写作怪癖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