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好导学案,促进少教多学

2018-05-14林丽贞

知识文库 2018年21期
关键词:钢珠动能定理冰壶

林丽贞

传统的高三物理复习往往流于“满堂灌”,教师习惯于“多讲”,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理念,站在实际教学的角度,在高三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试图进行“少教多学”方式,把以往教师的“教案”修改成师生共享的“课前学案”,“课后巩固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益”。本文主要以《动能定理》为例,谈谈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做法。

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开篇就提出“少教多学”这一理想教学方案,在该著作中提出,“寻求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尽管新的课程改革已然如火如荼的开展了了许多年,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时间影响,物理课程的教学依然难以摆脱一些旧有的、低效率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依然习惯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习惯在课堂中“多讲”。“多讲”意味着将学生变成课堂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极为不利。 “少教多学”指的是教师运用创造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课堂教学间的主体,主动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知识能力,从而提升物理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手段。

1 高三物理复习的现状分析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没有了高一高二的有趣的物理实验,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很多物理老师为了完成复习任务,一节课,从头讲到尾,习惯于“满堂灌”,习惯于“多讲”,看似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很有成就感,实际上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如何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真正意义的少教多学,笔者认为,针对高三复习课的特点,出好导学案才是解决之道。

2 高三物理导学案的优点

高三教辅材料往往是一本要面向所有学校,内容难、深,编排老旧,不适合学校实际,以往的高三物理复习停留在学生不停的做复习册里的题,老师不厌其烦的讲,效率低下。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生源素质差,为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促进少教多学,笔者备课组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从本校实际状况出发,教师自主研究设计的,在关注学生既定基础之上,为学生学习发展制定的必须完成的作业,为了完成已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方案、采取的手段以及整个实施过程,目标是为老师减轻教学负担、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的重大举措。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一般不会使用现成的练习册训练学生,而是自己按照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特征亲自为学生编订题目,也只有这种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练习题才可以真正达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的效果。

3 高三物理导学案实例分析

下面以《动能定理》的复习为例,谈谈校本作业的设计。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的一条重要定理,它应用范围极广,且没有条件限制。针对本校学生的能力水平,能量守恒定律的能力要求较高,因而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动能定理,利用动能定理解决所有功能问题。动能定理高考考查以计算题为主,故我们以计算题的形式出好这部分的校本作业。设计如下:

《动能定理的导学案》

3.1 动能定理

3.2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例1、如图中所展示,质量为50kg的跳水健将从相距水面高为10m的跳台之上,使用5m/s的速度从斜上方起跳,最终落到水里面。如果忽略掉运动员自身身高,设定g=10m/s2,求出:

(1)当运动员站在跳台上的时候时其重力势能(将水面作为参考平面);

(2)当运动员起跳的时候动能;

(3)当运动员入水的时候速度大小.

例2、如图中所展示,质量为m的小钢珠从距离地面h的高处以自由落体形式,落到地面上,并滚入沙坑 后静止,那么:

(1)钢珠在沙坑里面平均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几倍?

(2)如果要使钢珠陷到沙坑 的,那么钢珠在h处的时候动能应该是多少?(假设钢珠在沙坑里面收到的平均阻力不受到深度的影响)

例3、如图中所展示,一个质量是1 kg的物体沿着一个曲面从A这一点没有初始速度的滑落下来,滑到曲面的最低點B的时候,下滑高度是5 m,速度是6 m/s,那么在下滑的过程中,物体需要克服阻力应当做得功是多少?(g为10 m/s2)

在2014年2月7日的时候,第22界冬奥会在位于黑海之滨的俄罗斯著名度假胜地索契拉开帷幕.在冬奥会中冰壶比赛为其中最为好看的项目之一,假定冰壶在水平冰面之上进行一次滑行能够简化成下面的过程:如图中所展示,运动员把在静止在O点的冰壶(视作质点)沿着直线OO′一直推到A点后放手,自此之后冰壶顺着AO′向前滑行,最后在C点停止,已经知道冰面和冰壶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冰壶的质量是m,AC=L,CO′=r,重力加速度是g.

(1)求出冰壶冰面A点时的速率;

(2)如若把BO′段冰面和冰壶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变成0.8μ,原本只可以滑到C点的冰壶则能够滑到O′点,求出A点和B点相距多远.

如图中所展示,一个物体质量是m(可以将其视作质点)沿着光滑的水平面朝向左方以初始速度v0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当到B点的时候沿着固定于竖直平面中、半径是R=40cm的光滑半圆轨道做运动,并且恰巧到达顶点C点之后水平向外飞出,最终落到水平面之上的A点.如果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是10m/s2.求出:

(1)物体运动的初始速度v0;

(2)A、B两点之间的距离x.

在课前导学案学案的设计中,我们提供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让学生提前复习,所选习题有针对性,例1是《动能定理》的基本应用,例2是《动能定理》的分过程和全过程的运用,例3是《动能定理》应用于变力做功,习题设计难度较低,适合本校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课前可互相讨论完成。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交流,加深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在课后巩固的设计中,我们针对可前学案的题型做了一个变形提高,第一、二题是课前导学案第一、二题的变形提高,第三、四题是课前学案的三、四题的变形提高,让学生对此类题型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导学案的设计,让学生对动能定理的使用范围及使用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的导学案贴合学生实际,学生学有所获,避免了题海,学生对习题的重视程度也比以前高。

总之,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的体会到,通过教师钻入题海,出好校本作业,学生才能走出题海,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从而促进少教多学,提高高三物理复习的效率。在今后的高三物理教学中,笔者所在备课组,会动用集体的力量,出好导学案,让高三物理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提升复习效率,争取更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钢珠动能定理冰壶
What Are Those Red And Green Lights On Gurling Stones?
每只逾万元冰壶贵在何处
找冰壶
用钢珠打造“光影世界”
钢珠链“跳舞”
冰上的国际象棋
动能定理应用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