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4申屠安安
申屠安安
在大时代的教育改革下,小学教育也随之在改变,情境教学以其独特的感染力,成为新时代教学下的主流教学方式。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适当的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最终达到娱乐与教学的统一,是我们在不断探究的问题。并且,情境教育在古诗词教育的运用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因为情境教学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把古诗词与新的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都具有特殊意义。
在探讨如何发扬古诗词文化的同时,如何应用多种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课题。作为学生最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本文讨论的就是,如何把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并且运用到古诗教学中。
1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1.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大多在语言类课程中有运用。因为学习英语作为主流,受到的關注比其他课程要多出很多,尤其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古诗教育方面。在我国,从20世纪开始,直至今天,情境教学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并把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更多的课程教育中,古诗教育就是其中受益的课程。
1.2 古诗教学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 古诗教学目标不明确。
利用情境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热爱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例如人教版古诗教材中,把古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才是我们应该引导的方向,而不是空洞的讲述与表达。摇摆的教学目标,虽然不至于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产生太大影响,但还是偏离了,设置古诗课堂的原本目的,学生往后,对古诗的理解将不够深刻,或难以搞清楚作者真正的意图。这对接下来的教学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明确教学目标,这是老师在教授古诗时,应该不断提醒自己的。
(2)情境教学代入感不足。
古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足,难以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导致思维维度限制、扩展能力弱、堂活跃度低;学生兴致不高,将导致情境教学法实施困难;可以用教学的资源少,仅靠老师本身,难以为同学建立直观、丰富的感受。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和活跃度,都产生了极大的限制。
2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1 重视情境设置。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情境的刻画,即抓住学生的眼球,逐步把学生带领到古诗的意境中去。首先通过大声朗读、了解背景、大声朗诵,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仄平起伏,还在有力的节奏中,融入作者情感。在大背景下,学生也有了一个具体的认知。其次,可以利用恰当的资源,使内在情感与具体实物相融合,例如,在人教版古诗教材中,每首精选的古诗都有相对应的配图,如果可以对图画进行简单的描述、解释,把情感与图画结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朗读中掌握节奏感,会使得古诗意境更加深远,学生对古诗的感触也更加深刻。最后,为了使学生体会诗人不同境遇下情感的表达方式,比如借景抒情、借物抒志、欲扬先抑等,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将会慢慢的掌握。
2.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在简单的情境教学中,适当加入老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会使课堂更加生动。例如人教版教材中,著名诗人李白的《塞下曲》,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将军与众多战士的英勇无畏、慷慨激昂。如同这样,可以改善学习氛围、提高积极性的方法有许多,在古诗教学中,把学生的表现与情境设置相结合,通过思维联想,体味作者的心境,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对古诗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思维宽度,由此实现情境教学。运用新型技术,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课堂关系。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许多科技已经运用到了各类领域,以便社会更好发展。其中在教育方面,科技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已经习惯多媒体带来的便宜。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将杜牧的《山行》,运用多媒体的便捷性,播放诗人的趣味视频、朗诵古诗的音频、生动的动画等表现出来,即将抽象的课本内容,转换为更加直观事物,不单纯局限于课本。用这些具体的方式使学生与诗人之间产生共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与课堂的关系。
结语: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热爱课堂和古诗是困难的,出现的问题也比较难以攻克,正因为如此,情境教学的方法才走进我们的课堂。同年龄的学生对传统文化,古诗的了解也大相径庭,这种情况的存在是普遍的,为了在大环境下,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对于古诗的刻板印象,情境教育的存在显得至关重要。多样化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情境教学,带给人的独特感受,让更多人感受到古诗的独样魅力。
(作者单位:钱湖人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