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假会”现象
2018-05-14戴淑梅
戴淑梅
识字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假会”现象频频出现,不仅困扰了语文教师,也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识字教学中的“假会”现象,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识字教学的策略。
何为识字教学中的“假会”现象?简单来讲,就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所学习的汉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在和大家齐读时认识,在单独读时就不认识;其二:学生会读却不会写;其三:识字容易混淆,在学习“候”之后再来学习“猴”,就会默认为“猴”中间有一竖;其四:对汉字只有一个朦胧的认识,认识“葡萄”二字,一旦分开,就不认识“葡”和“萄”。这种“假会”现象不仅阻碍了学生识字学习的发展,对未来语文学习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要想破解这一“假会”现象,教师就要从原因着手,寻找对应的解决策略。
1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大多只能维持十几分钟,而仅仅是这十几分钟的时间也多以“无意”的“有意”为主,传统识字教学中容易造成“假会”现象,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学生无法保持长久的注意力,这就使得识字教学效率十分低下。那么如何做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专注的十几分钟。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更是占据了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那么教师便可以将识字部分尽可能放在学生能够专注听讲的十几分钟时间内。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汉字。
另一方面,尽量增加学生专注的时间。一般来讲,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维持在10-15分钟,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逐渐降低,这一时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干扰因素都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放下课本,给学生制造放松的氛围,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也可以给学生唱一首歌等等,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再来进行语文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大大的提高。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更为专注的进行识字学习,教师就要成为学生有力的后盾。
2 增加识字教学趣味性
传统教学中,识字过程是枯燥的,识字不过是一遍遍充分的朗读、抄写和记忆,这种机械式的记忆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记忆的效果,然而从长远来看,也是造成学生“假会”现象的原因之一。小学生都是12岁以内的小孩子,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刚从幼儿阶段过渡过来,他们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机械式的灌输记忆法,事实上教师可以转变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的元素,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加入“猜字谜”的游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字谜摘抄到纸上,让学生从学习过的字词上面寻找正确的答案。如“夫人何处去”、“ 值钱不值钱,全在这两点”、“ 十字架下三个人”等分别对应“二”、“金”、“来”,这些在学生眼中复杂的汉字,通过字谜的形式展现出来,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便可以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展开有关的学习。
3 让学生做小老师
学生之所以会在识字过程中出现“假会”现象,从教学主体性来看,当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学习自然容易出现“假会”现象,因为在学生看来,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教师和考试。所以说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才会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也才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汉字。在我看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的策略。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大家眼中的老师,如果给学生做小老师的机会,学生在识字方面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汉字中有一部分成为“形近字”,这部分汉字长的非常像,不仅是学生的易错点,也是学生最为烦恼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就成了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在学习了有关汉字之后,教师不妨将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有关的形近字,然后在课堂上以小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帮助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学习。如在学习了候之后,让学生自行比较和区别侯、猴、喉、糇等相似的汉字,与之前被动学习不同,这一次学生要将比较的结果讲给其他学生听,所以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的卖力,对这部分形近字的区别也会更加的明确。
4 在生活运用中拓展识字空间
生活运用是巩固汉字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如果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对书本的认知上,那么对汉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只能停留在最浅显的层面上。学生在书本中学习了“猴”这个汉字,并不代表学生就真正认识了这个字,只有在生活中看到了动物猴子立马联想到猴子二字,或者是在看到猴子二字立马联想到动物猴子二字,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掌握。所以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生活运用来拓展相应的识字空间。
比如,在学习了“芒”这个汉字时,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将“芒”放到“白茫茫”中去学习,这种方法对于识字教学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还远远不够,教师不妨给学生展示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图,或者是在适当的时机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真实的雪景中,这时候让学生来感受“白茫茫”这个词语,并将“白茫茫”运用到眼前之景中,有的学生说道:“眼前一片白茫茫,非常美麗!”有的学生说道:“落在地上的雪白茫茫的,像铺了一层棉花。”学生尽可能将学习的词汇放到联想的句子中去,通过真实的运用,“芒”这个字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总之,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思路,以全新的面貌来呈现识字教学,我相信“假会”现象一定可以得到彻底的破解,我们的小学生也一定可以在识字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