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语言的传播因素

2018-05-14孟献刚

知识文库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新词热词传统媒体

孟献刚

语言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新时代网络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方式,在互联网这个大众平台上,人们随时随地创作网络语言,使用网络语言,传播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传播有它自身的机制,笔者将就近几年网络语言的传播因素进行探讨,同时分析网络语言影响力、推动力。

1 年龄因素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和90后、00后的成长加入,年轻人在网民中成为最活跃和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中国网民数量截止2017年3月底达7.31亿。年轻群体思维活跃,乐于创新,是网络新词创作的主体。同时,因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所以,网络新词能很快在这类群体中传播和推广。他们乐于模仿,喜好新颖和特立独行,不墨守成规。是网络语言的传播主力军。比如很多网络新词在社会还没有认同时,在中小学、大学校园已蔚然成风,甚至在有些中学生中能说出别人不知道的新词就引以为荣、视为时尚。这是由于这些年轻人心智人不成熟,喜好新奇所致。甚至一些不规范用词和网络暴力词汇对语文教学都形成了冲击,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2 社会因素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传播都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衣食住行与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人民大众有时网络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和传播者。比如前几年的几个网络热词:“蒜你狠、油你涨、豆你玩、姜你军”等。都是因为与老百姓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蔬菜副食品价格一路猛涨而产生出来的。这些新的网络语言带有很强的幽默、滑稽和讽刺意味,在这种无奈和调侃的语调中,反映了社会现实,一下子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所以迅速流行起了。另一方面,这些网络语言的迅速流行,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很快出台了平抑物价的措施。可以说网络语言对反映民生,推动社会经济秩序持续向好也有一定作用。

3 传统媒体因素

网络媒体创造网络语言,传统媒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典型的是“给力”一词,最早出现在贴吧中,随之受到广大网民的热捧,迅速流传起来。很多平面媒体注意到这个现象也推广使用。而最“给力”的一次则是在2011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报道,震动了整个传媒界,因为一向以严肃谨慎为代表的人民日报使用网络热词,这对网络词汇的推广使用简直就是从来未有事。随之“给力”一词热遍大江南北,不仅在网络上,而且在传统媒体上、口语交际中都是使用频率超高的词汇。所以,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的传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现代这个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并存的时代里,他们两者经常相互促进。

4 从众心理和模仿因素

网络语言从出现到流行,总有创造者,推广者和使用者。而这三者中使用者是一个最庞大的群体。从百度搜索热词统计可以看出,一个网络热词出现后,有大量的网民搜索其意义,在从众心理和模仿因素的影响下迅速普及流传。一个新词诞生后,很多人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去模仿使用,在很多社会小群体的聚集中,视乎你不知道这个新诞生的网络词汇就感觉落伍了。“特别在网络交流中,不知道、不适用网络语言即为另类了。网络语言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语言交流中形成、模仿、复制和传播着。网络语言也是一种复制与模仿。”

5 娱乐因素

在现代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生活中,网络已成为人民最主要的娱乐消遣工具。人们通过网络释放压力,娱乐和放松是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也是很多人上网的目的。所以在网络表达中,娱乐性语言使用就较多,这也推动了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传播。在这种娱乐因素影响下,人们就不可能使用严肃正规的语言形式,同时越是轻松活波简洁生动的网络语言就越会快速传播。比如:“喜大普奔”这个网络热词即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略用法。这显然不符合语言的组词要求,受到语言权威的批评,但是这个网络词汇却深受网民喜爱,从每年流行的十大网络语言中就可以看出,幽默、搞笑、新颖的语句总占很大比例,这正是因为与网络的娱乐因素一致,所以传播迅速。

6 多元化因素

6.1工具多元化

互联网是构建网络空间的基础条件,在這个硬件平台上,诞生了很多种交流模式和工具,如有即时通讯类、多人在线的聊天室、论坛跟帖等,还有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开发的各种APP交流软件,以及现在流行的直播平台、短视频等。这些都让公众成为网民中的一员,参与到网络中的各种事态中,使网络逐渐成为一个全民自由活动的大空间。可以说工具的层出不穷和多元化,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新媒体环境中网络语言来源的领域是多样的。直播平台、微博视频、产品的商业广告,都可能是诞生红极一时的新媒体词汇的场所。”

6.2文化多元性

随着新时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网络语言也体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文化的融合。网络语言和传统文化融合并赋予新意,例如,“神马都是浮云”中的“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浮云”出自《论语》中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句子。再如“扎心了!老铁”是2017年一句网络流行语,“老铁”是东北的方言,意思是好朋友,这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和地方文化相融合的特点。网络上还有一些流行语体现的是西方文化,比如“鸭梨山大”是谐音外国名人亚历山大。网络流行语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对其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合以上,网络语言的传播因素众多,网络语言在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助推下层出不穷,传播迅速,我们只有更好的分析和了解其传播因素,才能进一步规范其发展,引导其变化。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新词热词传统媒体
声音·数字·新词 等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热词
百度APP×呷哺呷哺:热词和火锅很般配
从“乌镇热词”看改变
【第九十七辑】97热词是由北京话衍化的
学诗偶感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