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经验积累作文素材
2018-05-14王旻鸢
王旻鸢
校园里流行着这样的学生俚语:咱们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可见,“写作文”一直是小学生心中难以逾越的土埂。在看到作文题目的那一刻,有的学生不是头脑一片空白,就是努力搜寻自己不知曾几何时写过的文章。因此,像“雨天送伞”“学骑自行车”“扶奶奶过马路”“学炒饭”等等之类的话题,便会唱响班级学生写作的主旋律。如此一来,《一件令我开心的事》可以选用上述话题、《一件难忘的事》也可以照搬这些语料、《生活让我懂得了( )》同样能套上此类素材。不少学生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作文内容如此空泛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儿童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发的切身体验,就没有办法写出发自肺腑的语言,为了完成习作任务,自然就得玩“假、大、空”的一套了。写文章,第一要解决的,不一定是审题,构思,行文,语言,而是笔者以为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因此,真正的写作,第一重要的就是发现、积累写作素材,以及筛选、组织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要想学生在习作时有题可选,有内容可写,指导学生留心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必不可少。在这方面,笔者有如下的感悟体会。
1 深入生活:细致观察,积累素材
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其出发点和作文教学的第一步都是观察。世界是精彩纷呈的,只要留心观察,善于观察,随时随处都有可以用之于写作的素材。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中,我们应引导他们观察些什么、怎样观察呢?概括地讲,就是要让儿童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生。要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感度,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它是一种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的过程。要儿童在观察中产生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要用心去观察。
观察时既要着眼于大概轮廓,也要关注细小的地方,要点面结合。从小处着眼,就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题材,诸如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变化、一个秘密等等。只要能触动孩子们情思的,就是作文的好材料。如春天带孩子走出校园,去观察校园之外公园、马路、原野的春天景物;在上学放学的时候,对前来接送的家长进行不同人物的细致观察;在观看少儿节目、动物百科时,对节目中的人物、动物、场景进行动态或静态的观察等等。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本,把自己每天观察到的内容分成人物、事件、景物、场面四类简单地记录下来。这样,学生从“小”处审察起,日积月累,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2 体验生活:开展活动,创造素材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内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他们的人生阅历,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苏教版五下习作二是修改范文《拔河》。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拔河比赛,再现鲜活的场面和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拔河活动,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那么在修改习作中就能有话可说。习作三是要求学生写一篇新闻报道,那么之前举行的拔河比赛,就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切的习作素材。
3 感悟生活:“时事”评论,挖掘素材
学生在校活动时间长,每天校圆中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老师与老师都在上演着真实丰富的各种不同故事。这些故事便是学生身边的新闻“时事”。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学会对这些校园“时事”进行观察和思考,对发生的事情和当事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要引导儿童抓住复杂的人际关系,从中感悟人生,挖掘出五彩缤纷的写作素材。比如,数学课上,老师生气地报着这单元考试的分数,那么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老师从走进教室到报完分数这个过程,数学老师的表情、语言有何变化,在去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4 品味生活:博览群书,吸取素材
人们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筆如有神”。学生脑海中没有积累,一定写不出精彩的文字。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强化阅读,进行广泛的阅读。大千世界,洋洋大观。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不要强制他们进行某一个方面的阅读。其阅读涉猎可以是科普知识、地理趣事、幽默故事、唐诗宋词、中外小故事、名人传记、历史事件……要让儿童从不同的书本、报刊文章中接受不同的题材,从不同的题材中感受不同的文风,从不同的文风中领略不同的写作态度,从不同的写作态度中积淀不同的文化知识。例如,漫画及其故事就是学生写作可用的很好素材、例子。《父与子》这本漫画学生非常熟悉,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每个故事里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影子。通过安排儿童欣赏漫画,勾起学生对往日生活的回忆,让一件件模糊的小事变得清晰,这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坚持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要腾出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且训练他们做好摘录、札记。通过大量阅读,使之开阔眼界,提高阅读兴趣,拓展知识和视野,再引导儿童注意积累,持之以恒,慢慢地就会养成习惯,用笔去记,就能为自己需要时的写作积累灵感。否则读而不记,只会是纸上谈兵,获益有限。
生活是习作的沃土,只有让学生立足生活,留心观察,用心体悟,大量阅读读写结合,积累筑基,儿童才不会在习作时出现千篇一律,炒冷饭的现象。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充满情趣,焕发生命的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