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蜘蛛的忧虑

2018-05-14杜宛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教者蜘蛛人才

杜宛平

老屋的墙角有一只蜘蛛,结了一张小小的网,我一周回来一次,有时见它正忙着对付一条大青虫,有时见它脱下一张完整的皮,有时见它蹲在“产床”上发呆。初来时如粟米,而今已大如蚕豆。它在屋角,温暖而悠然,可那些小蜘蛛要如何才能躲过风雨,张网捉虫。这便是我对教育的思考。

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昨天的技能已不适应今天的孩子了,教育的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前人已在探索,可到底要从何改起,则要先找到症结所在。

一、社会进步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人才淘汰太快,学的赶不上用的。新开发的领域不断涌现,一方面是各新兴领域人才奇缺,一方面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教育是要培养社会需要型人才,如果学校花二十几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毕业知识就落伍了,那岂不是“瞎子点灯”。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通过宏观调控,教育对社会所需人才要有远瞻性,不能盲目地跟风,国家应设特殊人才储备库。老人老矣,国家未来,还得靠这下一代,十年、二十年后,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下一代在各行各业能力的比拼。

二、留守儿童成为社会的短板

农村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一断奶就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散养在田间地头,该说话时不会说话,会说就是粗话方言一串,该识字时不识字,上三年级了,尚未去过县城,留守儿童的认知缺失和情感缺失,导致其心理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三、德育教育缺乏载体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首孝悌,次谨信”。可常年在外的孩子们的父母不能向自己的祖父母尽孝以作示范,孩子不能向自己的父母尽孝以作实践,父母似过客,祖父母像佣人。孩子们想行孝,孝谁?想“兄友弟恭”,独生子女的兄弟姐妹在哪?就算父母不在外务工的,又有几个人带着孩子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的,“举孝廉,父别居。”在诚信方面,我们一边告诉孩子“诚信是金”,更要相信别人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一边又教育孩仔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一边教他们要和邻里友好相处,一边又让孩子不要轻易给别人开门,钢筋混泥土把人的心隔得冰冷。

四、城乡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一是文化差异,城市通过领军人才和市场杠杆,吸引了大批有文化的中青年,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他们见多识广,容易接受新理念,但大多数孩子在乡下。

二是经济差距,城里人就业机会多,收入稳定,除了满足孩子学校教育所需经费,还能满足孩子其他方面的要求,如才艺、见识以及海量的阅读,而乡下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孩子能把学上完就不容易了。

三是家长认识层次的差异,家长知识层次和实践经验不同,对孩子的期望也各不相同,有的只要孩子学习好,对分数、名次看得比什么都重,逼着孩子上各种班,孩子被动地由家长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主见。有的家长没读多少书,但运气不错,挣了很多钱,她给孩子灌输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以致一部分孩子早早地放弃了学业。更多的家长是让他的孩子自生自灭,送入就近的学校,从此不闻不问,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老师是谁,找不到孩子的教师在哪。

五、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1.社会该怎么做

美国二战后有“垮掉的一代”,可他们是遭遇了战争的疲惫,我们国家这年轻的一代,不稼不穑,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学习靠老师和家长逼迫,,听话肯学的是作业堆里的死书呆,不想学的也耻于劳动,做个奇巧,钻个空隙那还受得些夸奖,好学不恶劳者百不过十。

父辈们吃了很多苦,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辛苦,拼命地挣钱,让自己的孩子吃好穿好,上最好的学,孩子自己不想学就送进各种补课班,集训班。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曾经觉得美好无比却失之交臂的梦想嫁接到孩子身上去,这就让孩子精神上受到的无形的压力比来自学习生活的压力大得多,以致很多叛逆者对学习生出一种本能的抗拒。这是历史和社会给孩子带来的殇,治标还得先治本:

统编教材降低学习难度,多读自己喜欢的书,各旅游景点免费向学生开放,至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生存技能和社会实践纳入各段毕业测试,求职时德行有亏者一票否决。不能有职业歧视,鼓励孩子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奖励能等待、忍耐的孩子,惩罚半途而废者,让老一辈提前退休,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家长该怎么做

家长最该做的就是放手,豆芽菜长到天高都是个小菜,那是因为他们的参照物是父母长辈,胡子扫地了,在大人眼里他们都是孩子,但正因为你年龄比他们大,先生就会先死。从小这不让他碰,那不让他管,你死了他怎么办?留儿千贯不如薄艺随身,你得在有生之年放手让他做到:自学、自理、吃苦和忍耐。现在独生子女多,五六个大人把个小皇帝侍候得自私、懒惰、忤逆,花几十万大学毕业了,这不会,那太难,不愿吃苦,不能受气,继续回家啃老。很多家长白天辛苦一天,晚上忙着赶回家做饭,因为宅在家里的孩子作息时间颠倒,全靠晚上那一顿吊着,在家里越宅越和社会脱轨,父母的忧虑何时是个头哇。

3.老师应该怎么做

老师要不断的学习,深入的研究,研究社會再过20年、40年甚至更远期需要的人才类型。首先是培养他们学会适应,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学习新知,“学不可以已”。其次是以不变应科技和经济带来的瞬息万变,而这个“不变”还是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某人好学多思那灵感一现就会创造奇迹,就算没有灵感,他起码也能与时俱进。

这对教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大多数教者依赖经验,但经验已成过往,怎能面对新事物的出现,墙角蜘蛛的经验已不适合树枝蜘蛛生存了。

当然,除了引导学生们学会学习,还要修个好品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答知识的疑难是放在最后的,“传道”才是首位,此道包涵了天道,仁道,孝道。仁道、孝道就是要教导孩子们修个好品行,顺应天道自然,追求和谐完美: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天人合一,自然天成。这是教者追求的最高境界。顽石的臻于完美,不是锤的打击,是水的且歌且舞。

猜你喜欢

教者蜘蛛人才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蜘蛛
毛遂自荐
大蜘蛛
为国家选人才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