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综述

2018-05-14王雪燕

知识文库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利用资源科学

王雪燕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开发与利用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当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学校方面,着眼于物质条件、学习素材和校外相结合,主要关注学校的师资、设备、设施、场所以及图书、资料、教学案、教辅、习题等;教师方面,关心的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教师自身知识、经验、价值观;家长方面,关注家庭环境和家长的参与程度;社会方面主要集中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是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发布之后一次修订和完善。2017年9月教育部最新修订《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一年级将增设科学课,并将其作为基础性课程。从中可以看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小学科学课承担着对学生科学素养、科学能力的培养,为开展教学活动,实现科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指有助于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课程资源,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质量,也会提高教学活动的水平。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有关人员应依据本标准,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注意资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和经济性”。

1 学校方面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学校方面着眼于物质条件、学习素材和校外相结合,主要关注学校的师资、设备、设施、场所以及图书、资料、教学案、教辅、习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专用教室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1.1 物质条件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刘娜娜和张二庆认为,教师资源的匮乏,是的课程资源不能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朱光明和魏芳芳指出,在“互联网+”的时代,进行慕课,实施混合教学、翻转式课堂,视频自学的自我开发课程资源的方法很有必要;王丽珍和田丽丽也说要注重学习环境设计,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并在课程中融入新技术、新理念;彭博和李树伟则提出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课堂,设置展览柜,放置标本,开辟微型饲养角,写观察日记或者绘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金佟和郭飞君提出校长要强化自身的科学教育观念,积极构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库、案例库及备课平台,从教学过程中捕捉课程资源;

1.2 学习素材

陈晓清说,要利用美育学科群教材,建立资源库,形成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激活动态生成性资源来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解君和吉日嘎啦也认为集中挖掘杠杆知识,根据不同特色开发的物理课程资源,将其应用于物理教育教学;赵宁说,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和补充,调动学科之间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姚建欣和郭玉英指出以学习进阶的思想指导课程标准的分段设计;蔡海军和谢强也指出要自主开发科学技术教材和把握在教学探究活动中生成有利资源;张正严通过调查指出,要挖掘和开发物理学史,科学家素材这些常见的课程资源;严晋琪提出可以制作科学小手册;

1.3 校内外相结合

建立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机制,学校善于合理发掘和运用社区及其他兄弟学校的课程资源,在特色课程、专业教师以及场地设施等课程资源方面广泛地开展合作,优势互补。

李锋认为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要触及事物本质;陈必真也认为用学生生活问题引导其道德习惯,用德育实践活动,提升思维与视野,用节日、纪念日激发爱国情怀;王晶说要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科学课程的学习库;顾敬东指出应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全面开放图书馆,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凌宗超提出要开展“生物第二课堂”,用校外实践,参观游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应春莲则提出要结合学校优势,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开展各种科技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聘请科技人员或专家担任指导老师,进行科普讲座;米良田也认为学校可以积极组织科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座谈会,与当地相关科技场所建立合作机制;孙海燕指出可以利用学校特长老师组建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各种课外图书构建知识书库,挖掘各类教材中与科学相关的知识,探寻各学科的联系;孙运平说利用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信心同时获得成就感;赵婷和陈旭则认为父母的科学素养,科学生活方式,对孩子的科学教育意识,科技馆内部设定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特点的区域,小学建立与大学的合作机制,定期为学生提供走进高校实验室的机会;

2 教师方面

在新的课程资源观的视角下,教师也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开发、组织、实施和评价的主体。教师方面关心的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教师自身知识、经验、价值观。

王春杨和李青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调查,指出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和开发意识薄弱,造成自然资源被忽视;杨金丹和刘志华则认为教师对课程资源选择方法要依据课标,创造性的实施教学活动,关注生活,把握时代,创设情境,结合课程的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金阿宁提出了培养“鲶鱼人才”,在班级内部分层教学;侯的平和马学军认为教育资源二度開发也可以发现新的课程资源;马俊提出,教师需要转变教材观,改进教学方式,解放学生,形成合作文化,同时沙龙小组对素材性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倪红梅则提出注重体验式课程资源的生成,在班级引入竞争和激励的有效手段;乔雪峰和黎万红认为关于实践共同体构建人工制品;郭晓涵和闫泓指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开发利用英语课程资源,也可以通过听广播、读著作、写观后感,年级组举办比赛来鼓励学生从不同渠道收集资料;宋辰媛和安雪慧指出教学是师生共同开发和创生课程的过程,进行弹性化教学设计,反思型教学;

3 家长方面

家长方面着眼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参与程度。文娜和周密认为营造良好家庭氛围,进行家庭小实验的方式可以辅助学习,也可以结合家长的职业特点,让家长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实际的参与道课程中去;赵洪岩也认为可以利用父母的工作生活基本知识的普及,用家中的书籍和报纸,提供给孩子科普读物,家长带领孩子参观不同的生态文化基地,民俗文化圣地;

4 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主要关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集中于景观、环境、物种、物产、自然现象、规律、社区、机构、聚落、行业、人文、生活、历史、传统、科技。

4.1 自然资源

杨秀琴和张林提出利用自然资源、废旧材料资源、农作体验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吴青峰也提出可以走进郊区田地、工厂,观察小动物,了解机器生产;马春芳和李俊华說要用生活真实事例扩充教材内容,用独特而厚重的区域特色资源,风景、历史、文化、民俗这些不可复制的资源;严晋琪指出利用城郊结合区的废弃资源(棉籽壳、杂木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卢春瑾指出可以利用地形、气候这些自然资源优势,还有文化历史旅游、移民历史、经济发展优势来开发课程资源;

4.2 社会资源

周兵提出在校园中建立科学园区、走进社区和工厂,并且利用专业的科普网站学习更多新知识;苏婷和阿斯娅·克里本则提出在服务业上的自然资源、古迹遗址、民族文化和吉林特产;在工业上的化工和钢铁为主的重工业为核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农业上的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赵丕显认为通过实地考察,进行野外活动,还可以运用生活用品资源,生活谚语资源来丰富课程资源的观点;茹安长通过调查,提出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古建筑群,了解历史文化名人和古建筑风格,走进北音剪纸,刘善茶壶的工厂,了解民间工艺制品的发展情况,走进农家,走进手工作坊;刘克健和郝京华提出就地取材,并且选择利于小学生动手探究的资源,将科学课程与教育科研结合,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结合各个行业的人员的科技特长,教学经验课程资源;孙红淼和陈凯发现指出建立网络课程的资源分类以及学习资源的查找,并对我国的科学教育网站进行探索和思考;吴支奎也认为进行云课程共享资源,因材施教,提供课程支持,对发现现代化课程资源很有帮助;

5 小结与讨论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景需求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尽可能的充分利用身边常见的课程资源,也要结合现在科技发展的需要,提出符合时代的课程资源的利用途径;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利用,并且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资源整合,开发出新的资源教材;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参加社区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增加家长对学生生活中科学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设网络资源库,满足学习需要。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问题是当前研究没有涉及的,比如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以及课程开发能力?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是否与老师的经验和人格魅力有关?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课程资源的状况比中西部地区优越,城市比农村优越,示范性学校、实验性学校比薄弱学校、普通学校优越,课程资源分布是否均衡?有限的课程资源是否存在有浪费现象?学校的校长、教师、家长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利用资源科学
我给资源分分类
点击科学
画与理
科学大爆炸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科学拔牙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