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5-14张淑凰
摘要: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性交往。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提升,除了是他们社会化进程中的一大重要因素之外,也是幼儿形成谦让、分享、互助等良好品德的载体。
关键词:现状;合作能力;教学活动
本文将从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现状入手,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以供参考。
一、 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现状
计划生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以来,国内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激增。在这些家庭中,独生子女往往会成为家庭的中心,无论是父母还是祖辈,均对其呵护有加、有求必应。长此以往,这些独生子女逐渐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当他们离开家庭进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之后,这种自我中心主义让他们无法估计别人的感受,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谦让与合作。特别是在参与一些集体活动中,这部分幼儿常常无法同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导致这些幼儿因无法融入集体。针对前述情况的存在,幼儿教师必须帮助其改变自我中心主义立场,使其能够融入集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
二、 幼儿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为幼儿及时创造合适的合作契机,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流、合作意识,注重在不同的一日活动环节中融入合作意识,切实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一) 生活活动巧激发
1. 温馨环境,适于合作
幼儿同伴交往合作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首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幼儿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教师要热爱幼儿,关心、爱护、支持幼儿,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在与幼儿交往时,以平等的态度、朋友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往。教师要做到态度亲切、和蔼,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使幼儿乐于与教师、同伴合作交往。
再者,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境,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比如,在创设班级环境时,可以创设温馨美妙的生活区;材料丰富且富有艺术氛围的美工区;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角色区、建构区;舒适怡人的户外植物角、休闲吧等。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激发幼儿敢于交往及合作的欲望。
2. 移情体验,愿于合作
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人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这就是移情。移情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及与群体和谐相处的能力有一定特殊意义。孩子的情感认识是直观的,他们与人交往顺利与否,从对方的情绪上马上可以体会到。移情要求幼儿去观察对方的情绪情感,继而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的发展。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特定的移情训练环境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使与人和谐相处成为孩子一种内在的自觉需要,从而从被动接受成人要求到主动去感觉别人的情绪,并由情感的转化而带来积极的行动变化。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可分为三步:
名称方式目标
表情识别识别表情图片、照片;辨认同伴的表情、情绪学会识别不同的情绪状态,培养幼儿对各种情感的认知表达能力和辨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
移情培养绘本故事、视频欣赏、谈话活动、教师示范讲解,为幼儿提供移情的线索,形象地呈现感情信息引导幼儿学会移情,懂得理解他人的感受,产生积极正确的内心体验和亲社会行为。
共享感受安慰同伴,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或难过,分享玩具或食物体验分享的乐趣,强化幼儿已形成的情感体验
3. 礼貌用语,乐于合作
教会幼儿使用敬语。如“请你和我们一起玩,好吗?”“我们一起来商量商量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你愿意参加我们的游戏吗?”“谢谢大家的帮助!”“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一次次的交流与沟通,孩子们渐渐掌握了交流沟通的技巧,也就完成了合作的第一步。
(二) 教学活动妙挖掘
教师要善于在带领幼儿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为其创造合适的合作的契机,创设幼儿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教师可根据活动需要,创设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在集体游戏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幼儿特点的合作性游戏。在创设合作契机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 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通过趣味的引导、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满足幼儿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游戏的兴趣,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参與学习活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 精心设计教学、游戏活动,挖掘合作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集体活动都适合进行合作,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或集体游戏活动时,对活动内容一定要进行筛选,了解哪些教育活动是可以合作的。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在备课时要设计好在一堂课中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 合作的难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所创设的合作机会,必须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切记不可为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而提出一些幼儿难以达到的要求,这样就违背了促进幼儿有效合作的初衷。
案例1:大班科学活动《空气宝宝力量大》
教师提供多种材料,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装满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个游戏,如果把它的瓶盖打开,放到装满水的水盆里,猜猜瓶娃娃肚子里的水会怎样?小朋友们记得要在记录单上写上结果哦。”然后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探索怎样使水流出来的方法,并做记录。“老师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把报纸放到杯子里,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办法不让报纸湿了。”幼儿再次分组探索,讨论尝试,交流结果。最后分享交流。空气宝宝的力量真大,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第一个实验水流出来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水挤出来的,第二个实验水没流出来是因为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第三个探索,孩子们发现由于空气宝宝占满了杯子,水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案例2:中班集体游戏《人、枪、虎》
游戏规则:人抓枪、枪打虎、虎咬人。全班幼儿分成了两队,红队和绿队,每组通过商量选出一位队长,队长带着队里的成员一同协商这次PK自己组准备当什么,要求每组幼儿做的动作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就输了,所以他们必须与小组成员进行很好的协商与合作。在商量时,为了保密大家都把头靠在一起,自觉围成一圈,小声地商讨,有的幼儿还不时地问上一句:“我们组当什么都知道了吗?”“都记住了吗?”“大家千万别搞错!”……游戏开始,两组队员相对站立,然后听口令一起做动作,双方根据规则确定谁抓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意识到个人的行为将决定己方的成败,因而其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意识到同他人协作的重要性。
(三) 游戏活动善引导
1. 事先沟通商量,学会语言解决
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之前,应当让幼儿意识到与他人合作之前进行沟通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幼儿教师要先为幼儿进行示范,使幼儿通过对教师举止的模仿,逐步领会到如何同他人实现良好的合作。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他们约束力差,在合作活动中主动性差,不知该如何与同伴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矛盾也不善于解决,这就需要老师的巧妙示范和引导,教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如在角色游戏前,老师应告诉幼儿首先要与同伴商量谁扮演什么角色,并定下具体的游戏内容与表演程序,这样幼儿就能学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再如在游戏中应该分工合作,在出现矛盾时应商量解决而不是一味“告状”,遇到玩具份数不够时应该相互谦让或轮流玩用,不可发生攻击性行为等等,这些方法都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幼儿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学习和掌握。
2. 刺激正确反应,强化良好行为
教师不应静坐、等待幼儿的正确行为发生,应通过暗示、提示、教育材料、活动等,主动地去刺激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使这些反应逐步扩展,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教师应适时适地给予强化,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保持。这一强化应属于正强化,教师可运用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关注和表扬。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同伴出现的良好行为,教会幼儿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表扬。
三、 结语
幼儿教师必须意识到,幼儿时期是个体的意志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唯有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体会到他人的想法,方才能够使其逐步成长为心智健全的个体。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要树立榜样,就是要教师和家長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去影响每一个孩子;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合作中增进伙伴间的友谊,相互了解。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配合,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活动让孩子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品质,让孩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濮丽娟.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J].幼教研究,2016(26):251-252.
[2]车燕红.试论幼儿合作交往技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究,2001(2):14-16.
[3]王晓玲.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23-24.
作者简介:
张淑凰,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五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