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018-05-14邓利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课外阅读读书

邓利华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然而,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无书可读”。当务之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寻找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我主要是从以下几点入手的:

一、改进课内阅读教学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渠道,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和终身的学习素质的重任。语文课本精心选择了具有典范性的文章,并针对所选文章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和各类练习,因此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以语文课为基础。

1.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渗透读书方法

首先在初读阶段,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查阅有关资料自学课文,做到学习新的课文时,已能初步感知理解课文。接着深入学习课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边读边想,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最后要激发学生的“情”,转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把阅读中的感情从句子中、词语中理解出来。

2.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多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阅读

《新课程怎样教》中也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兴趣激发

考虑到农村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教师的有感情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了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诱导学生的阅读欲望,兴趣升华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各种方式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以情设趣,以疑激趣,以电教媒体引趣等。我在教学《中华少年》时设计了小组间朗读比赛。一听说要比赛,学生立刻来了劲,个个昂首挺胸、跃跃欲试。就连平时上课无法安静下来的覃立城也是情绪高涨。比赛过程中,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生怕读错了一丁点儿。那份专注,那份谨慎真叫人感动。

(3)由课内引向课外阅读,兴趣扩展

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我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适时召开阅读交流会、故事会等,给学生提供阅读成果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學习《鲁滨孙漂流记》一文,让学生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后,适时地推荐了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二、设法创造学生阅读的环境

我校是一所较为简陋的农村学校,图书室的书不多,平时不对学生开放,学生们无书可读。农村家庭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没有阅读的习惯,更体会不到阅读的重要性,再加上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不会给自己的孩子买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首先得让学生有书可读。为了营造学生阅读的环境,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我利用教室的一角办好班中的“图书角”

一部分书是数学老师倡导县城朋友的孩子自愿捐献出来的,另一部分书是我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还有一部分书是我奖励给学习有进步的孩子们的,他们愿意捐献出来大家一起阅读。日积月累,“图书角”藏书越来越丰富,俨然一个小小“图书馆”。

2.开展“阅读日”活动

每周安排两节活动课,让学生到“班级图书角”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解答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

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

4.引导学生藏书

教育学生节约平时的零花钱到书店多买一些书,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家庭书房。

5.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建立读书墙

引导学生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字画,轮流抄写读书心得。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是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如:对于书本上的必读课文或名家名篇就用精读法,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对于童话、故事、小说类的文章就采用略读法,快速的阅读文章,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一些报刊、杂志就采用浏览法,有些甚至只读标题就罢了。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使用。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量会大大的提高,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二是学会记读书笔记,摘录文中优美的或让你感动的词句及名言警句,写读后感,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一边把重点、精华部分摘录下来重点读、反复读,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根据年级的不同,记读书笔记要有所侧重。低年级主要以摘录词句为主,在课内识字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识字,扩大识字量,为阅读打基础。高年级的读书笔记以摘录句段,进行批画、写感受为主,为学生进行片段练习打基础。

三是要会仿写相关片段。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就会有仿写的欲望,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使阅读与习作相互促进。

总之,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大胆地摸索和尝试,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交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技能、技巧。使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很好培养和提高。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课外阅读读书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