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8-05-14宋伟

今日财富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实训学院教育

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发动机”。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2015年5月,教育部表示,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由此在中国的大地上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高校也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社会群体,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职业院校基于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特性,利用其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和实训实践条件,使得其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一、当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自主发展意识不足。

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较晚,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不高,虽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是没有落实到实处。受我国国情的影响,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和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工作都需要政府的支持,虽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更多的支持是停留在资金支持和场地支持,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依赖政府,没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

(二)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情况。

虽然国家从多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创新创业的氛围还不是很浓厚。一方面,我国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应该学好各项专业知识,甚至有的反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因此很多学生的创业积极不高,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另一方面,高校没有建立多样化的创新创业的社团,很难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载体,更多的是停留在创新创业大赛、校内外实践等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情况。

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程,如中国人民大学就开设了企业家精神、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计划、风险投资等相关课程,学生学习后取得一定的学分。还有部分高校通过置换学分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西南大学就根据学生的创业竞赛、科研项目等来置换创新创业学分。还有的高校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获得必须学分,还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来置换学分。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近年来,我国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速度较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看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达到真正的融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作为选修课程、辅修课程等来开展,没有与专业教育同步开展,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学习效果等都大打折扣。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机构设置。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构设置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多部门联合负责制,采用这种模式的大多是由教务处负责,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团委、教学系部等部门配合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由教务处负责,学生处和团委配合来完成;二是领导小组负责制,主要是校领导来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或者相关二级学院来配合完成。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党委书记和院长共同担任,各二级学院院长为委员会成员,具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的开展;三是成立的专门的机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工作,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双创”教育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学院或者创新中心。如重庆工商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成立了创新学院,西南大学、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成立了创新中心。

二、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双创”教育的优势

(一)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学院现有教职工640人,其中專任教师295人,副高以上教师159人,“双师素质”教师275人,自治区教学名师3人,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个,并涌现出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313人才工程”还建成了由区内大中型企业客座教授16人领衔的334名兼职教师资源库;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支强有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院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备设备先进、实训功能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院历来将实验实训建设放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拥有1个国家级清真烹饪培训基地、1个全区最大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有1个大学生创业园、8个校中厂和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电子信息四大实训中心100个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校企合作建立了20个教师流动中心、162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2013年,宁夏党委、政府投入巨资启动建设中国(宁夏)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其中现代电子信息、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现代煤化工和现代装备制造4个公共实训中心落户学院。校企深度合作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开发,学生实训教学,学生的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为构建学院创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的“生态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素养和能力。

(三)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培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

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积极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学院招生就业处联合学院相关部门积极学习《教育部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写进了“十三五”规划,举办了网络创业培训班、电子商务等培训班,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并邀请台湾中国科技大学谷家恒校长、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家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讲座。学院还成立了科技创新团队,遴选了学院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培养创新创业师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相互融合,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通过第一课堂创新创业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将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引入学生创新创业的O2O平台,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融合,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二)整合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架构。

在学校层面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对外联络和内部沟通,统领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院系层面成立创新创业工作办公室,和教学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同级,具体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的运行;在学生层面,各级学生会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协会,通过“创业大赛”、“学科竞赛”、职场体验等形势增强学生的实战技能。

(三)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1)更新课程设置理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脉络。针对大一的学生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学分,大二学生就有资格进入创新创业团队,为参加后续的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构建师资队伍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双师型“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资源,培养专业的“创业导师”,使教师能讲授创新创业知识,能动手实践操作,能下企业挂职锻炼进行创新创造的师资体系。并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取开放式的授课方式,构建“教—学—训—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3)创立“创新创业见习基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

以专业为导向,在校内外建立“创新创业见习基地”,加强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和创业孵化中心的建设,政、行、企、校合作,共同拓展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在场地、资金等方面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的支持。

(4)设立创业基金,推動创业知识的资本化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设立创业基金,为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让创业基金“破土而出”,并不断“生根”、“发芽”壮大,推动创业知识的资本化。

(四)基于PDCA循环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生态网模式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健康运行的屏障,在创新创业教学评价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机制,开启评估创业导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评估机制,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扎实有效的开展。

(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网”。

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打造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训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网”。充分利用政府和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引入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企业项目和创业项目的有机结合,丰富职业院校的内涵和办学特色。通过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生态网”,可以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架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育人问题。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尝试,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之一,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中,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作者单位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名称:基于“双创”背景下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生态网”的研究与实践-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项目编号:NXSC20160316

作者简介:宋伟,女,1983.12,汉,籍贯:山东,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生,现工作学校,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实训学院教育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