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8-05-14完双福

今日财富 2018年27期
关键词:平凉市贫困村攻坚

完双福

一、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深度贫困,完善“一户一策”,“绣花式”扶贫落得实处。平凉市主要领导带头,示范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深入联系村户帮助指导、制定完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根据当地实际把劳务产业作为全面脱贫的有力抓手,从供需两方面摸清县内输转劳动力的底子,在全县范围内探索推广“党组织+劳务公司+龙头企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创新产业运行机制、完善组织体系、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有限时间内解决贫困问题。

(二)結合全市实际,主攻三大脱贫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红牛、苹果和劳务作为平凉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平凉市坚持“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相继出台了加快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劳务助推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组建产业联盟、外出招商推介,发展牛果劳产业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同,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牛果劳三大产业收入占到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全市1.8万户6.7万贫困人口依靠发展产业摆脱了贫困,占到了年度脱贫人口的79%。

(三)挖掘劳动力增效。坚持县内输转与县外输转、专门培训与现场实训、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去年全市输转劳动力48.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8亿多元,农村贫困家庭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区域性多元富民产业,在贫困村新增设施蔬菜2.8万亩,种植全膜玉米33.6万亩、马铃薯24.1万亩、中药材3万亩,进一步夯实了贫困群众增收基础。

(四)瞄准弱项短板,整合项目资金,瓶颈制约逐步破解。在基础设施上,围绕“路水电房网”等重点,实施了一批建制村通畅、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电网改造升级、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民生工程,三年来硬化贫困村道路1097.4公里,“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硬化工程510公里,解决了1.2万户4.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和307个贫困自然村不通动力电问题;改造农村危房5.5万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790户;全面推进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全市光纤通村率达到99.6%。在公共服务上,立足解决贫困群众上学、就医、文化等需求,三年来建成贫困村幼儿园233个,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424个,配套标准化村卫生室354个,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基本达到全覆盖。在医疗救助中,针对因病致贫的突出问题,加强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的衔接,建立重病患者医疗费用兜底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方面,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提标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实现了低保线与脱贫线“两线合一”。

(五)坚持党建统领,弘扬实干作风,强化脱贫攻坚组织保障。一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得好。能够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持续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及“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省上反馈和督查发现的问题,都能够做到发现一起、追责问责、整改落实。二是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导向树立得好。提出“担当、创新、突破、提升”的工作总要求,把脱贫成效作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重要手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导向非常鲜明,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都比较足。

二、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

从客观方面来看,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很大,县域经济普遍支撑能力弱。全市尚未脱贫的17.2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2个深度贫困县、4个深度贫困乡、401个深度贫困村中,深度贫困村人口占到55.8%,老弱病残特定贫困群体占到50%。这些地方大多立地条件和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成因复杂,低保兜底和易地搬迁任务重,解决这些村和人口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二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大,特别是“两贷款一基金”融资难度很大,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不能开工。农村县乡公路等级偏低、通行能力一般化,村组道路的硬化量还比较大,一些贫困乡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安全饮水有待解决,7300多户农户危房亟需改造,4000多户贫困户需要移民搬迁,农村幼儿教师短缺2000多名,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与贫困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一些贫困村的主导产业还处于培育、成长阶段,种植业、养殖业以家庭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缺乏有效衔接,规模、品牌和市场竞争力不强,助农增收效果不佳。

从主观方面来看,一是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贫困人口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把争当贫困户、争占便宜作为一种“本事”,存在依赖政策不愿脱贫的现象。二是个别基层党组织致富带富能力不强。个别村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充分,致富带富能力偏弱。甚至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作风形象不好,优亲厚友、推诿扯皮、不作为等问题。

三、建议与思考

(一)坚持党建统领,发挥党建作用,促进脱贫攻坚。

把基层党建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推动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坚持“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把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农村基层党建“五个基本”建设全面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双推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助推脱贫攻坚。

建议把平凉列为全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衔接的试点市,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相融合方面,在思路和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开发、基础改善等方面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融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开发、重大项目核准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用足老区政策、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建议将平凉市纳入老区建设专项资金扶持范畴。近年来,虽然平凉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贫困面比较大,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市最大的矛盾;同时,受经济下行影响,煤炭、电力、房地产等行业对财政的贡献下降,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建议将平凉市纳入老区建设专项资金扶持范畴,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平凉市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四)争取重大交通项目,为脱贫攻坚搭台唱戏。

建议进一步加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7县区现在只有3个县通普通铁路和高速公路,已有的宝中、西平、天平铁路均是单线铁路,宝兰、银西客专建成后,平凉将成为高铁时代的交通“孤岛”,交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建议支持我市加快推进平凉机场、高铁连接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

建议加大富民产业扶持力度。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国家级标准化绿色蔬菜产业园为目标,坚持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并重,产业助农增收作用日益凸显。建议加大对我市牛果菜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夯实贫困群众增收基础,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作者单位为崆峒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平凉市贫困村攻坚
马瑜婕作品
马瑜婕作品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甘肃省平凉市检察院依法对魏兴刚决定逮捕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平凉市回族武术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攻坚脱贫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