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常见电压异常的退补分析处理

2018-05-14林晨

科技风 2018年28期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林晨

摘 要:电量退补作为电力营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且退补的分析处理方案与用户沟通交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退补分析处理提供着各种庞大、有效的信息。合理的利用已有采集系统的数据,能为电量退补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压异常;退补分析

电量退补在电力营销环节的一部分,处理好电量退补才能使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目前电网所采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里有着规模庞大的信息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对营销的退补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退补工作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还能够提升用户对电力企业的信任度,做到以“数据”服人。

本文从常见的高压用户结算表二次电压低于正常值[1]人手,对退补工作中常用的参考表数据法、定功率因素值后计算更正系数法与文中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后以实际平均数据计算更正系数法进行对比,并对两个现场故障实例数据进行了分析。

常见电压异常与退补方法

在近100户高压用户的退补中发现,由于高压熔丝断、电压互感器故障导致二次电压异常的户数达25户,在以往退补方案中大多采用了系数法且固定功率因素值来测算退补电量。而利用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对电压异常数据进行分析,每天最大能查询数据点为96个,即能查明故障发生时间、故障前后电压电流值、线电压与对应相电流夹角等。

熟练掌握各种故障时的电能量退补计算方法,[2]是做好营销工作的基础之一。对现阶段工作常用的几种退补方法:

(1)参考表(终端)的参考数据法:退补中最准确的计算方式,当结算表的互感器出现故障时,以参考表的数据进行差额补收,应补电量=故障期间参考表已走电量-故障期間结算表已走电量。(2)系数法:根据电能表的接线方式,用公式计算出故障时的更正系数,应补电量=故障期间结算表已走电量×(更正系数-1)。(3)日平均电量法:参考用户故障前、恢复正常后、往年同期正常用电量,利用日平均电量与故障发生天数来计算退补电量。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析的更正系数

对于高供高计用户,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若采集数据Uab低于正常值100V,则可以初判,现场发生A相高压熔丝烧或电压互感器故障,可以准备相关设备后到现场进行实际检查。

对于三相三线电能表有更正系数:[3]

根据公式,若电流数据采集正常,高供高计用户三相用电基本平衡 Ia=Ic=Ia′=Ic′,而电压数据因故障造成采集的数据远低于Uab=Ucb=100V的正常值。线电压与对应相电流正常运行与故障情况下的夹角可以根据采集系统中曲线数据--数据类型(功率因素)--电流相位角查询,正常运行时两向量夹角由于无功自动补偿相差不大,而故障时两向量的夹角发生一定变化,在夹角值在较小范围内波动时公式可简化为对平均夹角取余弦的比值。退补时若取功率因素固定,则故障前后两向量夹角考虑为不变。

3 两现场故障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对比分析

下面有两户现场发生故障的用户,现场的终端未发生故障,可以在故障时作为参考计量使用。用户一:采集系统中发现用户电压Ucb低于正常值,现场检查发现用户组合式电压电流互感器故障,导致计量误差。用户二:采集系统中发现用户电压Uab低于正常值,现场检查发现用户高压计量柜电压互感器A相一次侧熔丝烧断,造成计量误差。根据系统记录的参考表与结算表数据,用户一应补电量=468720-141300=327420 kW·h;用户二应补电量=63560-20680=42880 kW·h。

利用两种系数法分别计算对应的更正系数并与准确的参考表法所得电量数据进行对比。方法1:分别提取正常与故障时间段线电压与对应相电流的夹角数据,夹角数据取均值后计算更正系数;方法2:以现退补计算常用的定功率因素值后直接计算更正系数。

根据系统数据把Uab、Ucb、UabIa夹角、UcbIc夹角代入更正系数公式。用户一:正常期间(103.3V、103.3V、73.7°、16.48°),故障期间(103.3V、1.6V、68.45°、304.3°),固定功率因素值为0.9时夹角为定植(55.84°、4.16°)。用户二:正常期间(103.7V、103.7V、15.29°、311.44°),故障期间(21.4V、103.7V、121.36°、310.87°),固定功率因素值为0.9时夹角为定植(55.84°、4.16°)。把这几组数据代式(1)可得:

对于用户一:法1计算出Gx=3.2964,应补电量32448 kW·h;

法2计算出Gx=2.7019,应补电量240478 kW·h。对于用户二:法1计算出Gx=2.9737,应补电量40816 kW·h;法2计算出Gx=1.4003,应补电量8278 kW·h。与参考表法的应补电量数据对比,法2误差分为-26.5537%、-80.695%,而法1误差仅为-0.8976%、-4.8134%。

由误差的值可看到,采用法1的误差值远小于法2的误差值,且法1的误差值都在5%以内十分接近实际应补电量,使用该系数法所得数据可以作为退补时的参考电量使用。

4 结语

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分析所得的更正系数,较工作中常用的简单估算更正系数更准确,适用于许多无参考表计、数据的情况,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为正确、规范地计算退补电量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便于开展电量退补分析与用户沟通工作。

参考文献:

[1]仝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国家电网电力营销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07:158.

[2]陈柯名.浅谈电量退补方法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9):361-362.

[3]丁恒春,庞富宽,田海亭,姜振宇,李文文.三相三线静止式多功能电能表错误接线时退补电量算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6,53(1):70-74.

猜你喜欢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二表合一”采集系统建设技术探究
电力四分线损统计分析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探究
基于用电信息数据挖掘的智能反窃电研究与应用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营销集约化管理
电能计量中用电信息采集的实践研究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抄核收新模式探究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四表合一技术研究与建设
智能家居产品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补充实现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