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煤炭产业转型优化研究
2018-05-14乔静茹
摘要:资源型城市在资源不断减少甚至枯竭以及产业与城市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经历:兴起—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失的过程。孝义市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优势逐渐弱化,经济发展步履维艰。本文通过分析孝义市煤炭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孝义市煤炭产业转型的目标以及转型的思路和路径,对孝义市进一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更好的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炭产业转型;孝义市
資源型城市是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优势而逐步发展起来,然而由于对资源的过分依赖,资源储量不断减少面临枯竭,从而导致资源型城市逐步转变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我国共有118个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城市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2008年起,孝义市开始实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到现在孝义市已经连续多年评为“中国百强县(市),已经逐步改变了以煤炭资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本文通过对孝义市煤炭产业的发展现状的研究,认为尽管孝义市采取了转型发展战略,但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孝义市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1 孝义市概况
孝义市被称为“三晋宝地”,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分布集中,主要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平缓,便于开采。孝义市的煤炭资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储煤面积划分为高阳、水峪、柳湾、白壁关、交子里、兴跃六大井田。孝义市北与汾阳市为邻,西北与中阳县相依,西与交口县接壤,南与灵石县相连,东南与介休市隔汾河相望。孝义市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和台塬区,东部为平原区,境内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孝义市境内的多数优质资源被省市企业划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也被人们称为“资源富市,开采穷市”。
2 孝义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2.1 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陷入困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基于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孝义市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但是,孝义市煤炭资源中的80%的资源已被划归汾西矿务局高阳煤矿、柳湾煤矿、兑镇煤矿等大矿开采,属于孝义市地方煤矿可开采部分仅仅占总量的20%左右,且多属大矿弃采的边角煤层,不利于规模性开采和大型机械化作业。同时由于采矿的贫化率和损失率较高,以及无规划的民间开采的影响,在经过多年的粗放型经营后,孝义市的煤炭资源开始枯竭。煤矿数量和产量的急剧减少直接导致了煤炭产业对孝义市经济的推动作用降低。
2.2 孝义市煤炭产业转型处于初级阶段
2008年以来,孝义加快调整煤炭产业结构的步伐,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产业,推动煤炭工业经济质量、效益的双提高”为原则进行转型发展。但是,经过几年的转型发展,孝义市煤炭产业转型效果并不明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传统工业仍然为经济发展支柱;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尚需提高。
2.3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2008年,孝义市的GDP为200.1亿元,2014年孝义市GDP为382.9亿元,经过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GDP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相比于2013年,2014年孝义市GDP增长量明显下降。同时孝义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小。
3 加快孝义市煤炭产业转型的对策
孝义市实施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战略,必须进一步加大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1 优化传统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第一,要控制资源的开采量,节能减排,保证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推动传统煤炭工业产品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带动煤炭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第三,孝义市要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第四,积极发挥工业园区的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发展。
3.2 加强环境整治力度,改善环境质量
首先,环境治理从根源抓起,煤炭、焦炭、电力等主要的产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其次,要加强对矿区的环境治理。孝义市高阳、水峪、柳湾等矿区开发时间早,生产方式落后,烟尘、煤矸石、水污染、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严重。最后,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提高城市森林的覆盖率和城镇的绿地面积,做好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的工作。
3.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孝义市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发挥地缘优势的作用,积极发展商业和现代物流业。孝义市要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产、学、研相结合。
孝义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反映古文化的名胜古迹也有现代的文明建筑,但是孝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要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完善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力,促进孝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剑平.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7.
[2]刘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朔州市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3]张文中,刘彦随.铜川市产业结构重塑的思路与政策建议[J].资源科学,2002,24(3):3641.
[4]魏成喜,袁芸.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J].天府新论,2009,(1):5456.
[5]王瑞瑞.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孝义市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大学,2014.
[6]胡晓西.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大学,2010.
[7]刘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山西大同为例[D].湖南:吉首大学,2010.
[8]郝家龙,翟纯红.循环经济与资源型城市成长路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9]黄溶水,王跃堂.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选择[J].经济纵横,2008,(02):120123.
[10]傅静.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景德镇为例[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2.
[11]樊杰.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J].地理学报,1993,48(3):218226.
作者简介:乔静茹(1993),女,山西吕梁人,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