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孝义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2020-04-12张敏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孝义市乡村振兴

张敏

摘   要: 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实施及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孝义市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达成村容整洁人居美;二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达成村强民富生活美;三是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达成乡风文明和谐美;四是开展绿化美化活动,达成山清水秀生态美,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 孝义市   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1]。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经济高速高质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与水平,是一项利国惠民的系统工程。

孝义市地处太原经济圈的重要位置,是山西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美丽乡村,孝义市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即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胜溪新村成为孝义市第一个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乡村,并于2019年年底圆满完成验收工作,同时创建新义街道贾家庄村、新义街道赵家庄村、振兴街道东庄村、中阳楼街道尚家庄村、胜溪湖街道六壁头村、西辛庄镇杜西沟村、高阳镇仁义村、柱濮镇上令狐村、驿马乡寨上村、驿马乡高阜村、南阳乡西田庄村1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全市所有农村全面开展整治行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推进孝义市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达成村容整洁人居美

环境卫生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难就难在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经费投入时有时无,卫生面貌时好时差。孝义市始终紧抓环境卫生整改工作,不断改善乡村环境面貌,持续提高人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

(一)建设农民集中安置区。先安居,后乐业。实现宜居,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人民享受便捷高效的城市公共资源和服务,改善人民的生活方式,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根据孝义市城市规划布局,我们把开发和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铺开了高标准农民集中安置区工程。城中村地处城乡交界处,针对城中有村、城乡结合的实际,统一规划布局西部偏远山区乡镇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农民集中安置区,按照整村拆迁、整体开发、集中布局、统一安置的原则,实现老旧村庄向中高层楼房转变,集中连片棚户区向现代化小区转变,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居民转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聘请省内外权威机构,进行高起点规划;严格进行公开招商投标,选择资质过硬队伍进行高标准施工;各村成立监督小组,聘请监理公司旁站式监督,邀请市直质量监督部门全程跟进进行高水平管理;引进优势项目、盘活土地资源,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扶持,破解资金难题,实现高效益推进,确保安置区建设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柱濮镇、西辛庄镇、西泉镇已经几乎实现了整村拆迁,铺开了安置小区建设,实现了回迁入住。胜溪湖农民集中安置区已经初具规模,曹溪河农村集中安置区已通过上级评审,采煤沉咯区集中安置工程已经竣工。对于城市规划区以外的行政村,按照统一布局、集中安置、逐村推进,分步进行的原则,全面考虑各村现实状况,反映广大农民真实意愿,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实现边远村庄向中心城区靠拢,农村群众向城市集中。

(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爱国卫生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全市开展城乡卫生集中整治,全员发动、全力攻坚,集中整治农村土堆、料堆和粪堆,全力拆除乱搭乱建,有效制止乱堆乱放,大力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消灭卫生盲区,解决了乡村环境卫生基础薄弱、旧账较多的问题。全面实行“垃圾革命”行动计划,完善垃圾分类制度和“个体保洁、村户收集、乡镇转运、城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设立农村垃圾分类收集点,建立农村环卫长效管护机制,实行日清扫、指定地点堆放、市环卫部门集中清运处置的办法,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有效解决了垃圾清运处理不及时导致的二次污染问题。优先推进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村庄和新建农村社区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铺设,全面完成改厕、规圈工程。大力实施专项治理行动,修缮沿街道路危墙断壁,整修农村破损塌陷路面,清理淤积阻塞河道,解决环境卫生整治点线面脱节问题。全面开展电线电网改造工程,着力解决电杆歪斜、电线杂乱等问题。不断健全乡镇、村两级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设立统一的环境卫生管理部门,配有专职环境监管人员,各村明确专门卫生管理人员,合理配备清扫人員,划分保洁范围,街道分管领导、各村两委主干、管理员、清运员、保洁员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层层负责、级级交账的管理机制,与此同时,通过市级补、街道奖的办法,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经费投入,从根本上解决了机制不健全、责任不落实、脏乱差现象常反复、易反弹的问题。

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达成村强民富生活美

(一)“一村一品”建设。要抓住山西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全面推动农业规模化、园区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发展,打造全省领军的现代农业强县。要积极整合全市传统优势产业资源,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规模经营”的方式,搭建“一园三企三基地”施展平台,实现“一市创一业、一村兴一品”的构想,走出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出台一系列政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鼓励农民宜种则种、宜林则林,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林果镇、蔬菜乡、菌类庄、豆腐村、养殖村等纷纷涌现。孝义市把核桃产业作为区域优势,作为经济转型的主导产业,全面实施核桃富民战略,目前已有11个乡镇成为核桃主产区,宜林地、耕地核桃林全覆盖,当前核桃树的栽种面积已达45万亩,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依托“大象”饲料生产、肉鸡屠宰加工,威尔仓储果蔬深加工,铭信二期枫叶鸭加工,山西旺达“大杂粮仓”杂粮方便食品生产,融森核桃深加工等项目,孝义形成了以“平川种植粮菜、丘陵畜牧养殖、山地核桃加工”为基调的绿色循环农业,“一村一品”已初显格局。

(二)“一村一特色”建设。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向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上延伸,走出一条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结合“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构想,挖掘释放各乡镇街道资源优势,拓展农业功能,个性化打造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形成多种形态又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譬如山水风光型、生态保护型、原味古村型、城郊集约型、产业发展型、文化旅游型等。典型的玉泉山曹溪河欢乐城、孝义胜溪朝阳沟种植园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基本实现了村庄公园化,利用森林景观、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大力发展农产品采摘、农家乐等集吃、喝、游、购于一体,乡土气息浓郁的乡村生态旅游业;下吐京村挖掘当地独特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即中国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与当地孝亲文化的结合地,形成独特的金龙山文化旅游路线,真正做到了产业、文化与生态竞争力的同步提升。

三、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达成乡风文明和谐美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美,共建和谐社会,同创幸福家园,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满足人民多层次需求,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农村专业性人才,打造基层专业性队伍。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健全完善新时代农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工作的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农村“领头雁”培训,切实培养一批素质较好、能带领富裕、善于治理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者。要积极引进专业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人才,与各高校合作,以点带面,鼓励引导各类农村管理与农业技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同时完善乡村振兴人才的保障和激励体制机制,给志愿到乡村工作的大学生或其他人才提供更具优势的条件,让他们真心实意自愿留在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

(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维护农民权益,实现政策惠民。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农村通讯、宽带覆盖和信息服务等基础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结合六权治本新要求,不断破解服务群众过程中的机制体制障碍,实现权力便民,各村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明确工作代办者,接受群众委托。减少群众奔波,方便群众办事。出台一系列制度,规范基层干部权力运行,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乡镇、村两级干部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增强服务人民的能力,提高服务人民的水平,及时兑现农村粮食直补资金,调动广大种粮农户的积极性。新农合参合率实现100%,社会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农村杜会保障程度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老年人的生活补助、低保和五保人员的生活补贴,各村成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特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基本保障。

(三)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其一,移风易俗进农村。村委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编写并宣传村规民约,开展乡风评议,禁止黄赌毒,反对恶习陋俗,规范红白事操办,弘扬时代新风;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譬如黑板报、文化宣传栏、广播电视、微信短信、民间歌舞、戏曲武艺等,使主流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开展“家规祖训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家庭教化基础作用,深入挖掘家庭教化典型示范,用优良家规家训家风立德树人,淳朴民风。其二,群众文化进农村。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必须补齐农村文化短板,规范化、多样化、常态化建设文化大舞台;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开阔农民眼界视野,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城市各界人士加入乡村文化建设,开展一对一文化帮扶,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乡村本地文化人才,构建接地气的乡土文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文化入村活动,把戏曲、歌舞、书法、绘画等文化因素融入人民的平常生活,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养。其三,文明创建进农村:结合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爱心行动,针对各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低保户的需求,开展“精准脱贫奔小康”志愿者服务活动,如关注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健康、陪伴空巢老人、为因病致贫户送医赠药等;多立场评选文明示范榜样,如星级文明户、脱贫光荣户、勤劳致富星、幸福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让尊老爱幼、睦邻友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从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品质。

四、开展绿化美化活动,达成山清水秀生态美

“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增强“生态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的认识。生态事关每一个村民幸福的意识,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做好生态建设大文章。

(一)加强生态建设,深耕自然美。利用乡村绿色优势,在原有基础上深入展开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活动,尤其是重要交通路线、河道沟渠、村级活动场所及村民的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建设,实现村庄景区化。孝义依托自然优势,加强生态建设,多层次进行绿化美化,着力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优势。突出补植补造,消灭断档断带。围绕山脊线,逐山逐峰,特别是土崖、立壁等裸露地块,栽植油松、侧柏、紫巫槐等生态树种。在河道两侧,全线栽植垂柳、国槐等景觀树种,形成杨柳拂堤、碧水相映的美景。沿着道路栽植国槐、杨柳、松柏等树种,形成行道树下辅以栽种各种迎春花、黄刺枚、绣线菊等,达到绿树成荫、移步换景的效果。突出退耕造林,实现还绿山水。动员和组织沿线群众,对广种薄收、效益低下的耕地全面实施退耕还林,新栽植核桃树7000余亩,对原先1000余亩品质较差的核桃树、柿子树进行了砍伐接嫁、品种升级,实现果量增产,果质提升,极大增加了农民发展经济林的收入,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发展的目标。打造绿色景观,坚持“延长时令,四季有景”的原则,把乔木与灌木相搭配,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相结合,生态树种和景观树种相融合,引进各类树种花草7大类50余品种,新增绿化面积2万多亩,初步形成了树常绿、花常红、水长流、鸟常鸣的怡人景观。

(二)提高农民生态文明素质,构建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各级政府、村委要把提高农民生态文明素质作为重要的创建目标,使群众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引导农民保持干净卫生的人居环境,追求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通过广播、宣传栏、印发传单资料等办法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做到有声有影,在电视上、报纸上展示,善于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加大宣传,大力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创建公共卫生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党的惠民好政策真正为群众知悉,激发他们的建设热情,号召农民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N].人民日报,2018-12-29(1).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孝义市乡村振兴
捡玉米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Reading?Ability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山西孝义市:政府挑起改革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