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2018-05-14王娴
王娴
一、数学课堂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在短短40分钟的一节课中,教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谁轻谁重?如果教师讲课时间过多则必然会挤占学生动脑、动手实践的时间。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要思考一节课教师教得好还是学生学得好?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在短短40分钟的一节课中,教与学的比例各占一半,还是教多于学、学多于教?“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是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本人就教课中的体会作如下阐述。
学习数学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数学认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往往是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教材,把握好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等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面。如果在教学“加减法”等知识的时候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能力培养”上面。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观点,我们要记牢。学生性格差异大,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智力也因人而异,教师在課堂教学中要灵活处理,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师要对那些内向的、基础薄弱的同学多进行基础知识传授。教师要对那些外向的,爱动脑筋的的同学多进行应用能力培养,还要在课堂上让这些同学互相学习、互相比较,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在知识传授中培养能力
1.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所不可缺少的动力。如果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数学有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答数学问题的乐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巧妙运用课堂前的导入。“精彩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导入语,往往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什么方法导课,能积极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征来选择。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课时,教师准备若干小礼物,让同学们分给小组的成员,这样就很巧妙的导入了新课。
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首先,要用富有情趣,引人入胜的方式、手段、方法,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其次,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有章可循,不能随心所欲,朝朝暮暮,使学生无所适从。其三,鼓励和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胆量,即使回答不上来,也应该鼓励他们,在一问一答中理解、消化所学知识,以便解决疑难。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变换另一种教法,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取知识
。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成就动机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将教材上的主题图设置成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一步一步引领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中获得满足感。教师只有这样去进行数学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设充满生气与活力的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团结互助,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入一种愉悦、宽松的思维境界,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达到真正高效率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之目的。如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运用多媒体演示芝麻开门)、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卡通人物的引入)。
提倡解题后的反思。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奠定其创新的基础。在学生做题后,出现问题较多,此时可让学生自查,归纳出常见几种毛病,这样既完善了知识结构,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共同操作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讨论交流、一起动手操作等。老师应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学生学习《认识图形》时,要求几人一组,在硬纸板上画4个大小不同的形状,剪下来,然后归类。
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老师看到学生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学生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总结评价合作的经验与教训,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及时对学生鼓励、引导。当学生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完成活动任务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在老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4.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巧的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别人的观念和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生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集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创设学生的质疑活动。同时还要认真发现和捕捉好的疑点让学生进行质疑,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生。
三、总结
通过研究数学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能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培养学生能力相关的实际素材来学习数学,可以更好的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为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