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2018-05-14丁齐
丁齐
一、传统的采购模式与供应链式的采购模式的不同
(一)二者采购的目的不相同
传统采购的目的更多的是要给企业生产部门提供足够的原材料,以满足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在这种传统的采购模式中材料的储存是否充足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会对采购计划的制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采购会受到十分严格的管理。虽然管理十分的严格,但是因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通畅,所以大量材料堆积的情况出现的比较频繁。
在供应链采购模式中,企业制定的采购计划都是根据供应链中客户的需求制定的,这样一来企业的采购行为就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的采购计划会减少材料堆积的情况,资金的周转也会更加的方便,这样不仅仅可以减少企业出现大量存货的风险,而且还可以针对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这样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大大的提高。
(二)采购的程序不相同
传统的采购模式有很繁琐的程序,尤其是那些采购的量比较大或者有竞标等现象的采购。一方面,这些采购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采购的材料的品质合作的双方都比较难保证,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矛盾,一旦交易的双方出现了矛盾就会影响到企业采购的效率,对企业内部的采购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这些繁琐的采购程序会给采购的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人员与资本的浪费,而这些问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都是广泛存在的。
供应链式的采购模式与传统模式有很大的不一样,他们不需要向大量的供应商进行招标,他们只需要面向那些供应链内的供应商。因为供应链内的供应商都有进行长期的合作,所以采购的时候的程序也不会那么的繁琐,除了收取采购款以外其他的费用很少。而且,长期的合作彼此的关系更加的紧密,商品的质量也会更加的有保障。
(三)供需矛盾不一样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利益方面的矛盾会导致供货方与购货方存在很大的争端,因为彼此利益的对立,所以二者的矛盾并没有缓和的可能性,所以导致采购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利益纠纷,有些纠纷会影响企业的采购行为以及它的正常运营。但是在供应链式的模式中,购货方和供货方基本处在一个共同的利益体之中,这样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少,才更有可能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面对市场的挑战,双方合作共赢,组成一个经济体,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利于两方之间更好的发展面对市场的变化。
二、供应琏模式下企業的采购管理问题
(一)供应链的信息不一致
供应链环境下对信息的要求十分的高,它不仅要求信息要真实可靠而且还要保证它的时效性,因此供应链上的供需双方的只有实现信息的共享才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自己的发展,这是供应链建立的重要基础。可是在工作中,因为竞争太过激烈,所以很多的供货方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都会选择隐瞒一些信息,然后再使用这一部分信息帮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样的,购货方也会通过向社会其他的企业询问或者一些其他的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依赖于供货方的信息,所以也不会提供完整的信息给供货方,由此导致双方信息共享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不能保证信息的是否真实可靠。这样由于彼此的信任不够所以二者的合作也不能深入,彼此不能足够的信任也就很难保证双方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二)采购的质量有不确定性
在供应链的采购模式中企业的采购是一种拉动性行为,企业制定的采购计划都是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制定的,是一种订单驱动型。因次,企业的采购计划一定是在有客户提出需求的情况下才会根据相关订单制定的,而在此之前是零存货的。在这种情况里,企业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过度信任,而且极度的依赖采购行为,如果供应链上提供材料的企业出现什么问题,那么采购方的生产活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此前没有任何的存货那么出现这种情况是就很难弥补,这样不仅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影响到客户的消费。
(三)供应链失信问题
就现在而言,我国的供应链失信问题还是比较的严重,虽然在供应链模式中,供需双方的矛盾有很大的缓和,二者基本出在同一战线中,也形成了相对有效的合作战线,但是供需双方都认为彼此只会有一个短期的合作,并不认为双方要长效的合作下去,更加没有意识到二者合作对于企业双方应对市场变化与挑战的重大意义,所以供应链中失信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存在。失信对于供应链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而且也会危害整个供应链,导致供应链出现危机。本来,很多企业可以借助供应链模式来增强自己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是因为失信行为的出现,很多企业不仅没有享受到供应链带来的优势,而且还受其影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三、供应链模式下控制企业采购成本的方式
(一)完善采购的制度
在供应链模式中,虽然供需双方已经处在一个战略合作关系中,但是也不能因此而不重视采购行为,所以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采购制度来确保采购行为可以按照制定的采购计划执行。在制成完整的采购计划后才执行的订单驱动采购行为,要事先控制号采购计划的成本。在采购的时候采购人员最好不要有太多的权力,同时让财务部门进行监督。只有采购制度不断的完善才能更好的应对此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采购问题,权责分明把每一个采购的行为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以方便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责任人。另外还可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把员工的薪酬与工作效率等联系在一起,同时贯彻落实奖惩制度,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二)选择采购的方式更加的灵活
在供应链模式中不同的采购方式会有不同的成本,所以工作人员应该选择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的采购方式。很多的大型企业都会有自己专门的采购部门,他们需要把企业每一时段所要用的材料登记下来,然后由专门的采购人员进行集中的采购,这样就可以集中制定采购计划,减少采购的成本。而很多的小型企业虽然没有专门的采购部门,但是他们可以联合采购,把自己小范围的采购集中起来,进行集体采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采购的风险,而且还可以提高议价的能力,这样也可以减少企业的采购成本。
(三)供应商的管理体系要不断的完善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有利于企业控制采购的成本,而且对采购的品质和采购的效率都产生影响。想要不断完善供应商的管理体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把企业的需求作为供应商开发的一个重要参考的标准,企业在采购之前要对选择的供应商做一个全面的信誉分析,并且做一个书面的材料,确认其合作的价值。二,对经常合作的供应商要不断的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的管理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企业必须要正确认识供应链对企业采购成本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不断的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面对市场的挑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加好的发展。(作者单位为安徽皖新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