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2018-05-14徐苗苗

今日财富 2018年29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财务事业单位

徐苗苗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标准规定,事业单位可以依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来进行财务的分析与评价指标。一类是通用的分析指标,通过组织人数、收入、开支以及结余等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类指的财务分析指标,依据我国财政部门的状况,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着明显的增长,有些事业单位部门需要依靠自己,提高收入,降低支出,创造经济效益。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经济性活动大都是非营利性的,其财务活动也会受到各种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影响,预期的财务收益与经营的目标出现了偏差,因而造成了经济的损失。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使用单位的财务风险特点如下:

(一)客观性。事物的发展总是客观存在的,而财务活动也是必然发生的,但是却存在着未知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其财务风险将会客观伴随发生。

(二)不规则性。因为财务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前期财务管理者没有全面了解与完全掌控,对于财务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大小都不是循序渐进的,也就造成了财务风险的不规则。

(三)可预测性。尽管财务风险有着不规则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的不段进步,财务风险已经不再是无迹可寻,可以通过经验手段,科学的预测财务风险的程度、范围及时间,及时的采取措施应对或者预防风险产生,从源头上降低财务风险率。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支付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预算改革存在的制度性漏洞问题。一些部门在实施部门的预算中,希望优化与调整预算支出的结构,解决预算之间固有的矛盾。但是往往因为结构分散导致人员经费和专项经费等资金缺口不足,财务部门为弥补收支平衡而承担违规支付风险。

(二)核算风险

我国的会计制度一直在完善更新,但是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与培训条件的不足,对于新知识、新制度的核算水平的接受也比较迟缓。所以在新的会计制度及计算方法上时常会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核算的失误,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核算风险。

(三)管理风险

因为目前管理体系制度的不完善,而且在落实中也有力度不足,导致管理上存在盲区和死角,也就降低了管理的效果。当然也存在管理手段的不到位,监督措施不及时,制约了管理上的控制力。还有因为管理会计信息产生传递及审核的过程不到位,无法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与真实性等,最终就会影响管理上决策的合理性,增加了管理上的风险。

(四)道德风险

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会对财务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人员的任用选拔还是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而且对于财务人员道德方面的认识与投入不足,财务人员整体的道德水平无法满足的财务活动的需要,总是会出现偏离现象,造成违规操作,引起道德风险隐患的发生。

三、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内外部环境控制不足

由于部分国有资产单位管理失衡,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经营管理资产,无人负责、无人监督,致使部分事业资产的利用不足、浪费严重、效率低下。二是因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与改革推进,管理层的松懈及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重要性把握不到位,影响内部环境恶化,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时候会面临失衡风险。

(二)财政预算约束弱化

这些年,因为内外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失衡率逐年升高。跟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同,事业单位的风险主要来自管理上的特殊性,其重点是在预算管理上。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依据预算的导向作用,只能在财政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建设与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外部机遇的出现总是会有着很大的诱惑,许多的决策者就会将负债经营的理念引入政府的预算管理中,必然会有着隐形赤字的影响,导致财政预算的约束性效果减弱,这些由于管理者决策性的失误引起的财政风险,已然成为财政风险中的重点。

(三)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够严密

伴随着社会环境的进步发展,内部控制的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事业单位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而进行纯消耗型的支出单位。正因为这种大规模收支的模式,需求着严格的把控措施。但是我国仅仅有着《预算法》对财务上进行规定约束,缺乏着有效的、其他相适应的制度规范。所以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往往与损耗浪费伴随,在预算的控制方面也缺乏刚性应对,从而给财政资金的运用埋着潜在的风险。

四、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措施

(一) 明确方向,把控风险目标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把控从明确方向入手:一是保持规范性,即是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不能只为利益与发展需求,应该明确现行的法律法规,遵守制度规范,保证财务活动工作的合法性。二是保持信息性,即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必须真实有效,符合实际的制度要求,体现完整性与及时性。三是规范操作性,即是事业单位所进行的资产管理、运营、项目实施、监督以及建设等财务活动,都必须遵循着规范的操作,从源头把控风险目标。

(二)优化风险意识,提高控制能力

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岗位责任制培养员工风险意识,加强自身素质与职业道德教的提高,还有进一步的宣传风险知识、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认识的重要性。注重树立风险预防理念,了解学习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加强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对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财务人员要有了解、识别各种风险的能力;其次,培养财务人员对于现代先进科技的运用,以及常规风险的处理应变,加强对风险的监测与处理的应用能力。

(三)建立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预测

首先,虚心求教,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验,逐步依靠科技手段建立评价、监控及预警系统。通过对于数据信息的比较分析,可以预警潜在风险,提出管理控制的措施,消除風险于萌芽状态。以我国现有的《预算法》为根本机制,在预算的实施、管理、监督中严格内部监控,以科学的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科学实用性,降低潜在风险。

(四)风险管理和事业发展同步进行

事业单位加强管理财务风险的同时,也要注重财务行为的规范。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是依法理财的根本保障,既能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又能促进事业的发展。闯红灯、越红线,不遵守法律法规,只顾眼前利益的,都可能引起秩序的混乱,无法真正的做到事业的发展。所以要在引领事业的发展,同时注重财务风险的约束管理。

(五) 落实财务风险的监督

财务的监督行为是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而且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更是风险控制的有效关键措施。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监督方式需要与时俱进,新的设备技术的引进,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在岗位监督、资金流动监督等各个方面,点面结合形成实时动态的监督。正在的在核算上、管理上、职能上做到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提高了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五、结语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进程中,及时制定可行性高的方案,积极地分析财务报表,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考虑,总结规律经验教训,促进企事业单位持续良性发展。(作者单位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渠首分局)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财务事业单位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好老板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